[美]大卫·波德维尔、诺埃尔·卡罗尔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0年10月01日
《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一书由大卫·波德维尔和诺埃尔·卡罗尔共同撰写,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后大理论的演变及其在电影研究中的影响。本书主张大理论已经终结,并探讨了在大理论之后电影研究可能和应该出现的新方向。书中分为四编,其中涉及了电影艺术的多个方面,旨在重新思考电影研究的方法和目的。本书对于电影学者和电影爱好者而言,都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它不仅提供了对大理论的新见解,同时也为电影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方向。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电影艺术的本质和发展,以及电影研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关键点:
背景介绍:自结构主义以来,电影理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但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与争议。
目的宣告:本书旨在重新评估并重建电影研究,提出一种更为综合和灵活的理论框架。
方法论:采用实证研究和批判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影理论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第二章:经典电影理论的现代挑战
小节一:结构主义的兴衰
核心观点:结构主义为电影研究提供了符号学和叙事学的分析方法,但其过于抽象和封闭的系统受到批评。
关键反驳:尽管有批评,结构主义对电影语言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小节二:后结构主义的转向
核心论点:后结构主义引入意识形态、权力等概念,试图解构电影的意义生产过程。
存在问题:后结构主义的研究往往过度强调文本的多义性和观众的主动性,忽视了电影工业和技术的物质性影响。
第三章:电影媒介的实证研究
小节一:影像的技术基础
技术分析:详细探讨电影胶片、数字摄影和放映技术的特点及它们对电影感知的影响。
感官研究:分析技术如何改变观众的电影观看经验和感官接受。
小节二:电影的产业经济
市场分析:研究电影制作资金的筹措、发行和营销策略。
观众构成:探究观众的社会构成及其观影偏好如何被塑造。
第四章: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
小节一:国家电影与国家形象
意识形态构建:分析电影如何成为国家形象的传播工具,以及其背后隐藏的政治和文化含义。
全球视野:考察国际电影流通中的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冲突。
小节二:性别、种族与边缘群体
代表性问题:探讨电影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种族主义和边缘群体的再现问题。
文化抗争:研究不同群体如何利用电影进行自己的文化和政治表达。
第五章:数字技术的电影学新视角
小节一:非线性叙事与互动性
形式创新:分析数字技术如何使非线性叙事和观众互动性成为可能。
美学意义:讨论这些新形式对电影美学和叙事策略的影响。
小节二:数据库电影与视觉文化
数据库概念:介绍“数据库电影”的概念,并分析其对电影结构和意义生成的影响。
视觉文化趋势:探讨在视觉文化转向中,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角色和地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