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施皮格伯格 / 商务印书馆 / 2011年02月01日
《现象学运动》是赫伯特·施皮格伯格的经典之作,专为英美读者撰写,作为现象学的入门书籍。该书自1959年初版以来,历经多次再版和修订,成为现象学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施皮格伯格在书中按照现象学运动的历史发展,系统地介绍了现象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深入剖析了现象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现象学基础知识,更展示了现象学在哲学、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对于想要了解现象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入门佳作,也是深入研究现象学的必备参考。通过本书,读者可以领略到现象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对当代思想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现象学导论
1.1 现象学的定义与目标
定义:现象学是对意识本质结构的科学研究。
目标:理解和描述人类经验中的根本结构。
1.2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现象学还原:悬搁自然态度,回到事物本身。
意向性分析: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
第二章:早期现象学
2.1 布伦塔诺的影响
意向性理论:心理活动是由意向关系构成的。
2.2 舍勒的价值伦理学
价值直觉: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直觉把握。
第三章:胡塞尔的哲学发展
3.1 逻辑研究时期
描述心理学:对心理行为的本质进行描述。
纯粹逻辑:逻辑应建立在纯粹形式的基础上。
3.2 超越论转向
先验现象学:通过现象学还原揭示意识的先验结构。
第四章:现象学与认识论
4.1 知觉的现象学分析
感知与想象:两者的区别在于意向对象是否在场。
4.2 解释学的现象学
理解的本质:理解和解释是相互关联的意识活动。
第五章:现象学与存在主义
5.1 基尔凯郭尔的影响
存在的个体性:个体的存在是最直接和具体的。
5.2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现象学
此在分析: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现象学描述。
第六章:现象学在法国的发展
6.1 萨特的存在主义现象学
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先于其本质的定义。
6.2 德勒兹的解构现象学
无意识的欲望机器:反对现象学的意识主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