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晓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4年01月01日
《伊利汗国的中国文明:移民、使者和物质交流》一书由陈春晓撰写,深入探讨了13至14世纪蒙古统治下的元朝与伊利汗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与频繁交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对伊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特别聚焦于蒙元时代中国西迁伊朗的移民群体,揭示了他们在文化、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对伊利汗国社会产生的积极贡献。同时,书中也详细阐述了元朝与伊利汗国之间使者往来、物质交流等方面的历史细节,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而丰富的中西文化交流画卷。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在伊朗地区的传播与影响,以及中伊两大文明之间的深厚渊源。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伊利汗国的形成与中国文明的西传
1.1 伊利汗国的建立与发展
背景介绍:13世纪中叶,蒙古帝国的扩张导致了欧亚大陆上的一系列汗国成立。
政权变迁:金帐汗国分裂后,伊尔汗国在波斯地区形成,由旭烈兀统治。
1.2 中国文明的传播路径
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干道,丝绸路上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蒙古治下的和平:蒙古帝国的统治下,丝绸之路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1.3 章节总结
第二章:伊利汗国中的中国人移民
2.1 人口迁徙的原因
战争和征服:蒙古军队的征服活动中,包括了中国人俘虏的迁移。
商业和贸易:商人为了经济利益,自愿迁徙至伊利汗国。
2.2 移民的社会生活
定居与融合:中国移民在伊利汗国定居,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一个多族群社会。
职业分布:移民中不乏技艺精湛的工匠、医师、学者等专业人士。
2.3 章节总结
第三章:使者眼中的中国
3.1 使者出使的目的与使命
政治联盟:伊利汗国与元朝的往来是为了建立和加强两国之间的政治联系。
文化交流:使者既是政治代表,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在两个帝国之间传递着知识和信息。
3.2 中国形象的描绘
繁荣经济:中国的富饶和市场的繁茂给使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先进科技:中国的发明和创新,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引起了使者的极大兴趣。
3.3 章节总结
第四章:伊利汗国的物质文化交流
4.1 物产的引进与输出
引进来:伊利汗国从中国引进了各种手工艺品、茶叶、陶瓷等物品。
走出去: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经伊利汗国远销至欧洲。
4.2 文化习俗的交流
饮食文化的融合:中国菜肴的做法和食材传入伊利汗国,影响了当地的饮食习惯。
节日与艺术的共享:两国的节日庆典和艺术形式相互借鉴和欣赏。
4.3 章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