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骏楠 /赖骏楠 /
《中西之间:马克斯·韦伯的比较法律社会史》一书,由赖骏楠所著,深入探讨了20世纪初杰出学者马克斯·韦伯在比较法律研究领域的贡献。韦伯以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古代法作为映衬西方近代法的重要参照,揭示了两者在社会历史背景、法律观念及实践中的显著差异。本书不仅展现了韦伯在比较法律社会史方面的深邃思考,同时也为我们理解中西法律文化的异同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韦伯的学术思想,以及他在促进东西方法律文化交流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 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研究
1.1 方法论基础
理解社会学:韦伯从社会行动的主观意义出发,构建理解社会学的框架。
价值中立:区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坚持研究中立于任何价值立场。
理想类型:为现实提供对比的概念工具,帮助理解法律现象。
1.2 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法律的社会功能:法律维持并形塑社会秩序,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
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有效性不仅仅基于强权,还需要正当性基础,如规范共识。
第二章: 法律形式主义与传统法
2.1 法律形式主义的定义
原则与技术:重视逻辑严谨、普适性的法律体系,如罗马法。
法的逻辑抽象:超越具体案例,追求概念化和逻辑化的法律表达。
2.2 传统法的特征
习惯法为主:以习惯和传统为基础,法律与道德紧密结合。
个别案件裁决:法官的裁决通常基于对特定情境的理解和权衡。
第三章: 罗马法与西方法律传统
3.1 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
共和国时期的法律观念: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立法中得到体现。
帝政时期的法典化:《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和系统化。
3.2 罗马法对西方法律的影响
民法体系的形成:罗马法是民法系国家的法律基础,影响了如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法制发展。
概念法学的发展:罗马法中的概念和原则促进了法学理论的深入发展。
第四章: 中国法律传统的演化
4.1 古代中国的法观念
德的治理:儒家思想强调道德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法律作为补充手段。
律令制度:秦代开始实行严格的法律体系,律令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4.2 中华帝国的法律实践
法律的儒家化:唐朝开始,法律条文更加注重儒家教义的实际应用。
官本位司法:官员既是行政管理者也是法官,法律的解释和运用受行政权力影响。
第五章: 中西法律传统的比较分析
5.1 法律体系的演变
西方的法律现代化:从形式到实质,法律与社会的互动更加紧密。
中国的法律近代化:受到外来影响和内在需求的共同作用,法律体系经历变革。
5.2 法律与文化的互动
文化影响法律的形成:无论是西方的自由、平等还是中国的和谐、家族主义,都深刻影响了各自的法律制度。
法律促进文化认同:法律通过确立行为规范,强化了文化价值和社群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