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仙、王飞仙 / 臺灣商務印書館 / 2022年05月01日
《版權誰有?翻印必究?》是一部由王飞仙撰写的以版权为中心的近代中国社会史。该书深入挖掘了零碎史料,揭示了晚清至民初时期作者和出版商如何抵制盗版,展现了一场西方势力压迫下的思想碰撞。从雕版所有权到著作财产权,中国版权观念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近代中国版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通过阅读该书,我们可以对近代中国版权制度的发展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能对当今社会的版权问题产生更深刻的思考。这本书是对于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和版权制度的重要参考,也是对于广大读者了解版权历史的极佳读物。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1.1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渐觉醒。
产业现状:出版业初步发展,但版权保护机制不健全,盗版猖獗。
1.2 研究意义
文化层面:版权保护是对创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对文化发展的促进。
经济角度:正版图书的市场需求与版权维护紧密相关。
第二章:近代中国版权观念的发展
2.1 版权观念的早期形态
个体行为:早期的版权声明多为作者个人的道义呼吁。
行业公约:部分书商之间形成不公开的默契,共同抵制盗版。
2.2 版权法律化的进程
官方文件:清政府《大清著作权律》的颁布,标志着版权保护的法制化开始。
实施难题:法律条款与社会实践的脱节,执行效果有限。
第三章:作者、书商与国家的三方博弈
3.1 作者的版权主张
创作权利:作者提出对作品原创性和完整性的保护要求。
经济利益:希望通过版权保护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
3.2 书商的立场
市场考量:书商在正版与盗版之间的权衡,追求最大利润。
行业自律:部分书商积极推动行业自律,提高正版意识。
3.3 国家的角色与行动
立法尝试:政府尝试通过立法手段来规范版权秩序。
执法困境:执法部门面对盗版行为的执法困难与资源限制。
第四章:版权保护与文学传播的平衡
4.1 版权保护的积极影响
创作激励:版权保护提升了作家的创作积极性。
作品质量:保障了作品的品质,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2 文学传播的考量
公共利益:版权保护不应妨碍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授权机制:建立合理的授权和许可制度,平衡各方利益。
总结了近代中国在版权保护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建议加强立法、提高公众意识、促进行业自律等多方面努力,以完善版权保护体系。
第五章:结论
5.1 研究回顾
5.2 展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