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小雅 · 正月
《小雅·正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周大夫创作的怨刺周幽王的诗歌。诗中表现了末世昏君、得志小人和广大人民三种人的心态,道出了乱世人民的不幸。全诗十三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后五章每章六句,通篇以诗人忧伤、孤独、愤懑的情绪为主线,并不断地强化忧伤情绪,格调哀婉沉郁,情感跌宕起伏,结构首尾贯串,一气呵成。
正宫 · 白鹤子
《正宫·白鹤子》是元代曲作家关汉卿的一首曲。作品用鸟啼花影烘托出一种绰约的意境,“人立粉墙头”一句更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原来是两个相恋的人耐不住相思,偷偷传递思念之情。“秋水双波溜”,用一双眼睛把女子的思念之情直白地表达出来。在白天女子看着焚着香的金鸭鼎,闲适地依傍在小红楼上,等待着月亮的升起,因为早已经和心上人约定在黄昏后见面。这首曲色彩明丽,形象鲜明,自然生动,富于美感,通过描绘一对情侣彼此的思念,刻画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
赤壁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幽梦影 · 卷三 · 六十六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之妙境;「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二句,极泛舟之妙境;「胡然而天,胡然而帝」二句,极美人之妙境。
虞美人 · 梳楼
《虞美人·梳楼》是南宋词人蒋捷创作诗词。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他乡凄迷心境的词。字字锤炼,用句精巧,但也平淡,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 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 这是一首词景交融的佳作。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 然而,本词的主人公看成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女主人公形象更说得通。
霜天晓角 · 梅
这是一首咏梅抒怀、托物言情的小令。上阕写早春寒梅。夜晚天晴风也停歇,一夜春寒肆威将梅花摧折。淡淡的云天下,稀疏的花枝依然含情脉脉,浮云飘来飘去,数枝梅梢犹带雪。作者用疏笔淡墨写梅花的多情,天公以淡青的素雅色彩为其陪衬。明月皎洁,碧海青天中悠悠飘过几片浮云,与地面几枝白梅以悠情遥相呼应,真是妙不可言的良辰美景。「云来去」不写月而见月,上应「天淡」下呼「雪」,可谓神来之笔。 下阕「胜绝」开端,承上赞叹作结,胜景超绝,触起悲愁也苦极,此情向谁倾诉呢?景与情落差千丈,用笔跌宕多姿。「惟有」二句撇下愁去写过楼的大雁,只有长空里两行低飞的大雁,知道有个人将栏杆凭倚,在画楼上仰望明月。这一笔荡得很远,抛开了「梅」,而由梅及人了。这样,梅的胜绝,人的愁绝,便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画楼上的人是怀远,还是全移情于梅另有寄托,也供人无限遐想。
学治臆说·用亲不如用友
谚曰:莫用三爷,废职亡家。盖子为少爷,婿为姑爷,妻兄弟为舅爷也。之三者未必才无可用,第内有蔽聪塞明之方,外有投鼠忌器之虑。威之所行,权辄附焉;权之所附,威更炽焉。任以笔墨,则售承行,鬻差票;任以案牍,则通贿赂,变是非;任以仓库,则轻出重入,西掩东挪,弊难枚举。即令总核买办杂务,其细已甚,亦必至于短发价值,有玷官声,故无一而可。事非十分败坏,不入于耳;迨入于耳,已难措手。以法则伤恩,以恩则坏法。三者相同,而子为尤甚,其见利忘亲者无论。意在爱亲,而孳孳焉为亲计利,势必陷亲于不义,所以危也。
幽梦影 · 卷一 · 二十七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凤凰台上忆吹箫 · 步月
帘影横阶,翠?垂榥,花阑芳径苔肥。看小庭烟醉,白月澄漪。 帘外将舒玉药,寻萼梦、雪汗凝蕤。金壶送,回廊静悄,墨洒花筛。 微微。罗衣耐冷,双繶向轻阴,夜渐阑时。想夕阳初下,云树参差。 又是婵娟千里,长相见、淡景霏霏。还待去,浓香软叠,绣幕重帏。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这首词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当时正在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的张栻徵聘范如山(辛稼轩的内兄)做辰州卢溪县令。范如山嫌这个职务官小势微,不足以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而不肯赴任。恰逢此时辛稼轩调任荆湖北路转运使,便在范如山的寿宴上,写下这首词对他进行劝导,希望他能够以大局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积极出仕以成就功业。辛稼轩以议论为词的特色在其中得以充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