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江村即事
此诗叙写一位垂钓者在深夜归来连船也顾不得系就上岸就寝之事,描绘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诗名虽题“江村即事”咏景,实则体现了诗人无羁无束的老庄思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加任何藻饰,信手写来,反映了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营造出一种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书河上亭壁
《书河上亭壁》北宋诗人寇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以描写秋天的景色为主。诗前两句写黄河,及因黄河勾起的无边的愁思。诗人用的线条很粗,着眼于大景。三、四句写远处,说萧瑟秋风中,依稀可见一片凋落的树林,林后的山脉,一半浸沉在夕阳照射中。诗构出一个令人愁怨的气氛,描写出令人愁怨的场景,隐括诗人的心情,显得含蓄深致。自然之景与人的感慨紧紧结合,诗境诗意都得到了全面地发挥。
钗头凤
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阕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阕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阕「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阕「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阕,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阕写「红酥手」,下阕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史记 · 三十世家 · 五宗世家
《五宗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本世家载述了孝景帝十三个为王儿子的故事及衰败经过。五宗指孝景帝十三个儿子为五位妃子所生,同母者为宗亲。
哨遍
太皞司春,春工着意,和气生旸谷。十里芳菲,尽东风、丝丝柳搓金缕。 渐次第、桃红杏浅,水绿山青,春涨生烟渚。九十光阴能几,早鸣鸠呼妇,乳燕携雏。 乱红满地任风吹,飞絮蒙空有谁主。春色三分,半入池塘,半随尘土。 满地榆钱,算来难买春光住。初夏永、薰风池馆,有藤床冰簟纱橱。 日转午。脱巾散发,沉李浮瓜,宝扇摇纨素。著甚消磨永日,有扫愁竹叶,侍寝青奴。 霎时微雨送新凉,些少金风退残暑。韶华早、暗中归去。
琐窗寒 · 重游东湖
云浦苍寒,烟堤幕翠,旧痕新涨。春愁十里,冉冉碧丝摇荡。记登临、少年思豪,唾壶击玉歌清壮。到如今梦里,秋风鸿阵,晚波渔唱。 惆怅。重来处,望画舫天边,辔丝原上。山阴秀句,付与一声云响。正东湖、谁家柳下,午阴漠漠人荡桨。最堪怜、白发周郎,为江山自赏。
中吕 · 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 · 冬
【快活三】李陵台,草尽枯。燕然山,雪平铺。朔风吹冷到天衢,怒吼千林木。 【朝天子】玉壶,画图,费尽江山句。苍髯脱玉翠光浮,掩映楼台暮。画阁风流,朱门豪富,酒新香,开瓮初。毡帘款籁,橙香缓举,半醉偎红玉。 【四边静】相对红炉,笑遣金钗剪画烛。梅开寒玉,清香时度。何须蹇驴,不必前村去。
题白云岩书院联
此联是宋朱晦菴知漳州任时为创白云岩书院所题。联语借用唐宣宗七律《百丈山》之颔联“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上联说儒者肩负社会道义,两袖清风,可昭日月;下联说儒者读万卷、品万物、识时局,身在书斋,心系天下。寥寥数语,把儒者的责任以及应具备的境界和品质说得清楚明白,给人以深刻启迪。
南楼令 · 六首 · 其三
深院下帘旌。薰炉小篆清。听疏疏、鸳瓦声轻。缀玉飘琼寒乍紧,问何处,春草生? 曾否破新正。连宵拥病醒。数芳辰、草晕花醒。独对东风应自笑,消不尽、绮罗情。
摸鱼儿 · 春日西湖泛舟
涨西湖、半篙新雨,曲尘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任狂客无肠,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君不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斜阳又晚。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送水天远。
妙法莲华经 ·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简称《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金刚经 · 第二十品 ·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