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这组七言绝句组诗是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这是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后两句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这首诗也道出了作者处境悲凉。 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史记 · 七十列传 · 儒林列传
《儒林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该篇文章记叙西汉前期多位五经儒学大师的事迹,并附带言及大师们的传承弟子数十人,主要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儒学兴盛的局面。它是合写众多儒学之士的专题性类传,因以“儒林”标题。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此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公元725年亲祭孔子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嗟叹了孔子复杂坎坷、栖遑不遇的一生,对孔子生前的际遇深表同情,对他寄予了深深的悼念。诗中连用数典,比较集中地概括了孔子心怀壮志而始终不得志的一生,表现了对孔子的尊崇,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尊儒思想的反映。全诗命意严正,构思精巧,语言朴实,风格沉郁。
史记 · 七十列传 · 刺客列传
《刺客列传》是司马迁著作《史记》中一篇类传。《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刺客,本文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一丛花 · 题云林《福连室吟草》
连枝玉树羡君家。天与好才华。知名彼此情先熟,恨万重、水障云遮。今始见君,神情散朗,清洁比梅花。 新诗示我妙无加。词调更堪夸。丹青更有生花笔,写湖山、翠霭朱霞。咳唾成珠,池塘结梦,春草遍天涯。
晚晴
这首诗描绘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故显得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南吕 · 金字经
蛾眉能自惜,别离泪似倾,休唱阳关第四声。情,夜深愁寤醒。人孤零,萧萧月三更。 泪贱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
满江红 ·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擪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史记 · 十二本纪 · 周本纪
《周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司马迁《史记》卷四、本纪第四,概括地记述了周王朝兴衰的历史,勾画出一个天下朝宗、幅员辽阔的强大奴隶制王国的概貌,以及其间不同阶段不同君王厚民爱民或伤民虐民的不同政治作风,君臣之间协力相助共图大业或相互倾轧各执已见的不同政治气氛。
咏兴五首·解印出公府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 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 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夸。 但问乐不乐,岂在钟鼓多。 客告暮将归,主称日未斜。 请客稍深酌,愿见朱颜酡。 客知主意厚,分数随口加。 堂上烛未秉,座中冠已峨。 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 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 客散有馀兴,醉卧独吟哦。 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八节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贺新郎 ·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北郊带湖访问作者。作者和陈亮纵谈天下大事,议论抗金復国,极为投契。陈亮在带湖住了十天,又同游鹅湖。後来,陈亮因朱熹失约未来紫溪,匆匆别去。辛稼轩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稼轩见到陈亮的和词以後,再次回忆他们相会时的情景而写下了这首词。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雲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發扬奋厉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