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九节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金缕曲
清代女词人吴藻写的一首词,(1799-1850后)清代女词人。字苹香,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先世徽籍,父业商,嫁同邑黄姓商人,终身抑郁无欢。这阕《金缕曲》是《花帘词》中的作品,《花帘词》编刊于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春,也即系吴藻三十岁前所作,而此词编次甚前,乃吴藻二十三岁前后的心声。
忆旧游 · 闻雁
记铜驼载酒,翠陌吹箫,曾听相呼。不尽离离意,觉柔肠如剪,立马踟蹰。人生似此苍鬓,禁得几声疏。想怨入秋深,愁随天远,满目平芜。 音书未曾寄,正人在燕台,忘却回车。奈菰蒲旧地,山空木落,霜老泉枯。月明仙掌何处,转首失栖乌。待说与云间,潇湘近日风卷湖。
忆旧游慢
望红渠影里,冉冉斜阳,十里堤平。唤起江湖梦,向沙鸥住处,细说前盟。水乡六月无暑,寒玉散清冰。笑老去心情,也将醉眼,镇为花青。 亭亭。步明镜,似月浸华清,人在秋庭。照夜银河落,想粉香湿露,恩泽初承。十洲缥缈何许,风引彩舟行。尚忆得西施,余情袅袅烟水汀。
论语 · 子罕篇 · 第十九章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南歌子 · 香墨弯弯画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是宋朝秦观所作,刻画了一位失恋的女子形象。上片写女子精心地打扮:用香墨把眉毛画得弯弯的,用胭脂淡淡地匀脸,穿着蓝色的衫子和杏黄色的裙子,独自倚靠在栏杆上不言不语专心地搽口红。下片写她等人的心情。情郎走后如流水长逝,她从早春花开等到落花飘飞,还半掩着房门,希望情郎能突然推门进来。一直等到黄昏,又是一轮新月挂在天边,月不圆人也难团圆,如此情景使她失望。全词上下连贯,意脉相通,以人物形象来表现心理,鲜明而生动,可谓一篇描写闺怨的佳作。
小雅 · 裳裳者华
《小雅·裳裳者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多数学者认为此诗是周天子赞颂诸侯的诗,也有人认为此诗可宽泛地理解为对相悦者的赞美之诗。全诗四章,每章六句。第一章写见到“之子”的欢悦,第二章赞美他们的内在才华,第三章赞美他们体魄强健,第四章希望他们能辅佐天子。通篇以花起兴,赞颂人物之美,节奏变化有致,结构收束得当,堪称是一首轻松欢快又不失稳当的雅诗。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节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声律启蒙 · 上卷 · 二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二节
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 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竹石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水浒传 · 第九十三回 ·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话说钮文忠见盖州已失,只得奔走出城,与同于玉麟、郭信、盛本、桑英保护而行,正撞着李逵、鲁智深,领步兵截住去路。李逵高叫道:“俺奉宋先锋将令,等候你这夥败撮乌多时了!”轮双斧杀来。手起斧落,早把郭信、桑英砍翻。钮文忠吓得魂不附体,措手不及,被鲁智深一禅杖,连盔带头,打得粉碎,撞下马去。二百余人,杀个尽绝。只被于玉麟、盛本,望刺斜里死命撞出去了。鲁智深道:“留下那两个驴头罢!等他去报信。”仍割下三颗首级,夺得鞍马盔甲,一径进城献纳。 且说宋江大队人马入盖州城,便传下将令,先教救灭火焰,不许伤害居民。众将都来献功。宋先锋教军士将首级号令各门。天明,出榜安抚百姓。将三军人马,尽数收入盖州屯住。赏劳三军诸将。功绩簿上,标写石秀、时迁、解珍、解宝功次。一面写表申奏朝廷,得了盖州。尽将府库财帛金宝,解赴京师。写书申呈宿太尉。此时腊月将终。宋江料理军务,不觉过了三四日,忽报张清病可,同安道全来参见听用。宋江喜道:“甚好!明日是宣和五年的元旦,却得聚首。” 次日黎明,众将穿公服幞头,宋江率领众兄弟,望阙朝贺,行五拜三叩头礼已毕,卸下幞头公服,各穿红锦战袍。九十二个头领,及新降将耿恭,齐齐整整,都来贺节,参拜宋江。宋先锋大排筵席,庆贺宴赏。众兄弟轮次与宋江称觞献寿。酒至数巡,宋江对众将道:“赖众兄弟之力,国家复了三个城池。又值元旦,相聚欢乐,实为罕有。独是公孙胜、呼延灼、关胜,水军头领李俊等八员,及守陵川柴进、李应,守高平史进、穆弘,这十五兄弟,不在面前,甚是悒怏。”当下便唤军中头目,领二百余名军役,各各另外赏劳。教即日担送羊酒,分头去送到卫州、陵川、高平三处守城头领交纳,兼报捷音。分付兀是未了,忽报三处守城头领,差人到此候贺。都奉先锋将令,戎事在身,不能亲来拜贺。宋江大喜道:“得此信息,就如见面一般。”赏劳来人,陪众兄弟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次日,宋先锋准备出东郊迎春。因明日子时正四刻,又逢立春节候。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明日,众头领起来看时,但见: 纷纷柳絮,片片鹅毛。空中白鹭群飞,江上素鸥翻覆。飞来庭院,转旋作态因风。映彻戈矛,灿烂增辉荷日。千山玉砌,能令樵子怅迷踪;万户银装,多少幽人成佳句。正是:“尽道丰年好,丰年瑞若何?边关多荷戟,宜瑞不宜多。” 当下地文星萧让,对众头领说道:“这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这雪本是阴气凝结,所以六出应着阴数。到立春以后,都是梅花杂片,更无六出了。今日虽已立春,尚在冬春之交,那雪片却是或五或六。”乐和听了这几句议论,便走向檐前,把皂衣袖儿,承受那落下来的雪片看时,真个雪花六出,内一出尚未全去,还有些圭角,内中也有五出的了。乐和连声叫道:“果然,果然!”众人都拥上来看,却被李逵鼻中冲出一阵热气,把那雪花儿冲灭了。众人都大笑。却惊动了宋先锋,走出来问道:“众兄弟笑什么?”众人说:“正看雪花,被黑旋风鼻气冲灭了。”宋江也笑道:“我已分付置酒在宜春圃,与众兄弟赏玩则个。” 原来这州治东,有个宜春圃,圃中有一座雨香亭,亭前颇有几株桧柏松梅。当晚众头领在雨香亭,语笑喧哗,觥筹交错,不觉日暮,点上灯烛。宋江酒酣,闲话中追论起昔日被难时,多亏了众兄弟。”我本郓城小吏,身犯大罪,蒙众兄弟于千枪万刃之中,九死一生之内,屡次舍着性命,救出我来。当江州与戴宗兄弟押赴市曹时,万分是个鬼;到今日却得为国家臣子,与国家出力。回思往日之事,真如梦中!”宋江说到此处,不觉潸然泪下。戴宗、花荣及同难的几个弟兄,听了这段话,也都吊下泪来。 李逵这时,多饮了几杯酒,酣醉上来。一头与众人说着话,眼皮儿却渐渐合拢来,便用双臂衬着脸,已是睡去。忽转念道:“外面雪兀是未止。”心里想着,身体未常动掸,却像已走出亭子外的一般。看外面时,又是奇怪:“原来无雪,只管在里面兀坐,待我到那厢去走一回。”离了宜春圃,须臾,出了州城。猛可想起:“阿也!忘带了板斧。”把手向腰间摸时,“原来插在这里。”向前不分南北,莽莽撞撞的,不知行了多少路。却见前面一座高山。无移时,行到山前。只见山凹里走出一个人来,头带折角头巾,身穿淡黄道袍,迎上前来笑道:“将军要闲步时,转过此山,是有得意处。”李逵道:“大哥,这个山名,叫做什么?”那秀士道:“此山唤做天池岭。将军闲玩回来,仍到此处相会。”李逵依着他,真个转过那山,忽见路傍有一所庄院。只听的庄里大闹。李逵闯将进去,却是十数个人,都执棍棒器械,在那里打桌击凳,把家火什物,打的粉碎。内中一个大汉骂道:“老牛子!快把女儿好好地送与我做浑家,万事干休!若说半个不字,教你们都是个死!”李逵从外人来,听了这几句说话,心如火炽,口似烟生,喝道:“你这夥乌汉,如何强要人家女儿!”那夥人嚷道:“我们是要人女儿,干你屁事!”李逵大怒,拔出板斧砍去。好生作怪,却是不禁砍,只一斧,砍翻了两三个。那几个要走,李逵赶上,一连六七斧,砍的七颠八倒,尸横满地。单只走了一个,望外跑去了。 李逵抢到里面,只见两扇门儿紧紧地闭着。李逵一脚踢开,见里面有个白须老儿,和一个老婆子在那里啼哭。见李逵抢入来,叫道:“不好了,打进来了!”李逵大叫道:“我是路见不平的。前面那夥乌汉,被我都杀了。你随我来看。”那老儿战战兢兢的跟出来看了,反扯住李逵道:“虽是除了凶人,须连累我吃官司。”李逵笑道:“你那老儿,也不晓得黑爷爷!我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见今同宋公明哥哥奉诏征讨田虎。他每见在城中吃酒。我不耐烦,出来闲走。莫说那几个乌汉,就是杀了几千,也打什么乌不紧!”那老儿方才揩泪道:“恁般却是好也!请将军到里面坐地。”李逵走进去。那边已摆上一桌子酒馔。老儿扶李逵上面坐了,满满地筛一碗酒,双手捧过来道:“蒙将军救了女儿,满饮此盏。”李逵接过来便吃。老头儿又来劝。一连吃了四五碗。只见先前啼哭的老婆子,领了一个年少女子,上前叉手,双双地道了个万福。婆子便道:“将军在宋先锋部下,又恁般奢遮,如不弃丑陋,情愿把小女配与将军。”李逵听了这句话,跳将起来道:“这样腌臜歪货!却才可是我要谋你的女儿,杀了这几个撮鸟。快夹了鸟嘴,不要放那鸟屁!”只一脚,把桌子踢翻,跑出门来。 只见那边一个彪形大汉,仗着一条朴刀,大踏步赶上来,大喝一声道:“兀那黑贼不要走!却才这几个兄弟如何都把来杀了?我们是要他家女儿,干你甚事!”挺朴刀直抢上来。李逵大怒,轮斧来迎,与那汉斗了二十余合。那汉斗不过,隔开板斧,拖着朴刀,飞也似跑去。李逵紧紧追赶。赶过一个林子,猛见许多宫殿。那汉奔至殿前,撇了朴刀,在人丛一混,不见了那汉。只听得殿上喝道:“李逵不得无礼!着他来见朝。”李逵猛省道:“这是文德殿。前日随宋哥哥在此见朝。这是皇帝的所在。”又听得殿上说道:“李逵快俯伏。”李逵藏了板斧,上前观看。只见皇帝远远的坐在殿上,许多官员排列殿前。了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心中想道:“阿也!少了一拜!”天子问道:“适才你为何杀了许多人?”李逵跪着说道:“这厮门强要占人女儿,臣一时气忿,所以杀了。”天子道:“李逵路见不平,剿除奸党,义勇可嘉,赦汝无罪。敕汝做了值殿将军。”李逵心中喜欢道:“原来皇帝恁般明白。”一因磕了十数个头,便起身立于殿下。 无移时,只见蔡京、童贯、杨戩、高俅四个,一班儿跪下,俯伏奏道:“今有宋江统领兵马,征讨田虎,逗遛不进,终日饮洒。伏乞皇上治罪。”李逵听了这句话,那把无明火高举三千丈,按纳不住,掿两斧抢上前,一斧一个,劈下头来。大叫道:“皇帝!你不要听那贼臣的说话!我宋哥哥连破了三个城池,见今屯兵盖州,就要出兵,如何恁般欺诳!”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李逵。李逵掿两斧叫道:“敢来捉我,把那四个做样!”众人因此不敢动手。李逵大笑道:“快当!快当!那四个贼臣,今日才得了当!我去报与宋哥哥知道。”大踏步离了宫殿。猛可的又见一座山。看那山时,却是适才遇见秀士的所在。那秀士兀是立在山坡前,又迎将上来,笑道:“将军此游得意否?”李逵道:“好教大哥得知,适才被俺杀了四个贼臣。”那秀士笑道:“原来如此。我原在汾、沁之间,近日偶游于此,知将军等心存忠义。我还有紧要说话与将军说。目今宋先锋征讨田虎,我有十字要诀,可擒田虎。将军须牢牢记着,传与宋先锋知道。”便对了逵念道:“要夷田虎族,须谐琼矢镞。”一连念了五六遍。李逵听他说得有理,便依着他温念这十个字。那秀士又向树林中指道:“那边有一个年老的婆婆在林中坐地。”李逵才转身看时,已不见了那个秀士。李逵道:“他恁地去得快!我且到林子里去看是什么人。”抢入林子来,果然有个婆子坐着。李逵近前看时,却原来是铁牛的老娘,呆呆地闭着眼,坐在青石上。李逵向前抱住道:“娘呀!你一向在那里吃苦?铁牛只道被虎吃了,今日却在这里!”娘道:“吾儿,我原不曾被虎吃。”李逵哭着说道:“铁牛今日受了招安,真个做了官。宋哥哥大兵见屯扎城中。铁牛背娘到城中去。”正在那里说,猛可的一声响亮,林子里跳出一个斑斓猛虎,吼了一声,把尾一剪,向前直扑下来。慌的李逵掿板斧,望虎砍去,用力太猛了,双斧劈个空,一交扑去,却扑在宜春圃雨香亭酒桌上。 宋江与众兄弟追论往日之事,正说到浓深处。初时见李逵伏在桌上打盹,也不在意。猛可听的一声响,却是李逵睡中双手把桌子一拍,碗碟掀翻,溅了两袖羹汁,口里兀是嚷道:“娘,大虫走了!”睁开两眼看时,灯烛辉煌,众兄弟团团坐着,还在那里吃酒。李逵道:“啐!原来是梦,却也快当!”众人都笑道:“什么梦?”恁般得意!”李逵先说:“梦见我的老娘,原不曾死。正好说话,却被大虫打断。”众人都叹息。李逵再说到杀却奸徒踢翻桌子,那边鲁智深、武松、石秀听了,都拍手道:“快当!”李逵笑道:“还有快当的哩。”又说到杀了蔡京、童贯、杨戩、高俅四个贼臣。众人拍着手,齐声大叫道:“快当,快当!如此也不枉了做梦!”宋江道:“众兄弟禁声!这是梦中说话,什么要紧!”李逵正说到兴浓处,揎拳裸袖的说道:“打什么乌不紧!真个一生不曾做恁般快畅的事!还有一椿奇异:梦一个秀士,对我说什么:'要夷田虎族,须谐琼矢镞。'他说这十个字,乃是破田虎的要诀,教我牢牢记着,传与宋先锋。”宋江、吴用都详解不出。当有安道全听的“琼矢镞”三字,正欲启齿说话,张清以目视之。安道全微笑,遂不开口。吴用道:“此梦颇异,雪霁便可进兵。”当下酒散歇息,一宿无话。 次日雪霁,宋江升帐,与卢俊义、吴学究计议,兵分两路,东西进征。东一路渡壶关,取昭德,繇潞城、榆社,直抵贼巢之后,却从大谷到临县,会兵合剿。西一路取晋宁,出霍山,取汾阳,繇介休、平遥、祁县,直抵威胜之西北,合兵临县,取威胜,擒田虎。当下分拨两路将佐。 正先锋宋江,管领正偏将佐四十七员:军师吴用,林冲,索超,徐宁,孙立,张清,戴宗,朱仝,樊瑞,李逵,鲁智深,武松,鲍旭,项充,李衮,单廷珪,魏定国,马麟,燕顺,解珍,解宝,宋清,王英,扈三娘,孙新,顾大嫂,凌振,汤隆,李云,刘唐,燕青,孟康,王定六,蔡福,蔡庆,朱贵,裴宣,萧让,蒋敬,乐和,金大坚,安道全,郁保四,皇甫端,侯健,段景住,时迁,河北降将耿恭。 副先锋卢俊义,带领正偏将佐四十员:军师朱武,秦明,杨志,黄信,欧鹏邓飞,雷横,吕方,郭盛,宣赞,郝思文,韩滔,彭玘,穆春,焦挺,郑天寿,杨雄,石秀邹渊,邹润,张清,孙二娘,李立,陈达,杨春,李忠,孔明,孔亮,杨林,周通,石勇,杜迁,宋万,丁得孙,龚旺,陶宗旺,曹正,薛永,朱富,白胜。 宋江分派已定,再与卢俊义商议道:“今从此处分兵,东西征剿,不知贤弟兵取何处?”卢俊义道:“主兵遣将,听从哥哥严令,安敢拣择?”宋江道:“虽然如此,试看天命。两队分定人数,写成阄子,各拈一处。”当下裴宣写成东西两处阄子。宋江、卢俊义,焚香祷告。宋江拈起一阄。 只因宋江拈起这个阄来,直教:三军队里,再添几个英雄猛将;五龙山前,显出一段奇闻异术。毕竟宋先锋拈着那一处?且听下回分解。
宫词一百首(其九十)
诗一开始就展开具体形象的画面:宫中,一个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于桃树下,看看“树头”,花朵越来越稀;“树底”则满地“残红”。这景象使她们感到惆怅,于是一片一片拾掇起狼藉的花瓣,一边拾,一边怨,怨东风的薄情,叹桃花的薄命……。在古典诗歌中,伤春惜花,常与年华逝去,或受到摧残联系在一起的。如“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宫人的惜花恨风,只是自觉不自觉地移情于物罢了,也隐含着对自身薄命的嗟伤。 诗上下联间有一个转折。从“觅残红”突然想到“桃花贪结子”,意境进了一层。《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用桃花结子来暗示女子出嫁,此诗“桃花贪结子”一样具强烈的暗示性。桃花结子是自然的、合理的,人也一样。然而封建时代的宫女,连开花结子的桃花都不如,写“桃花贪结子”,就深深暗示出宫女难言的隐衷和痛苦。 到这里,读者会感到宫女惜花的心情渐渐消逝,代之以另一种情绪,这就是羡花、乃至妒花了。从惜花恨风到羡花妒花,是诗情的转折,也就是“在委曲深 挚中别有顿挫”(《石洲诗话》)。这一顿挫,使诗情发生跳跃,意境为之深化。如果说仅仅从惜花恨风,读者还难以分辨宫女之怨与洛阳女儿之怨的不同;那么,这羡花妒花的情绪,就把二者完全区别开来,写出了人物感情的个性,赋与形象以深度与厚度了。同时,这一转折又合乎生活逻辑,过渡自然:桃花被五更风吹散、吹落,引起宫女们的怜惜和怨恨,她们把桃花比为自己,同有一种沦落之感;但桃花凋谢了会结出甘美的果实来,这又自然勾起宫女的羡艳、妒嫉了。但诗人的运笔不这样直截表达,却说是桃花因“贪”结子而自愿凋谢,花谢并非“五更风”扫落之过。措词委婉,突出了桃花有结子的自由,也就是突出了宫女命运的大可怨恨。此诗就生动形象地通过宫女的思想活动的景物化,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反人道的现实。 王建《宫词》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此诗近于口语,并适当运用重叠修辞,念来琅琅上口,具有民歌风调。尤其因为在明快中见委曲,于流利中寓顿挫,便成为宫词中百里挑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