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玉楼春
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历来认为:「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后主此词则打破了这一传统看法。词中形象丰美,情趣盎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词中以真动人,以美感人,趣味高雅,纵情而不淫荡,风流而不艳薄,结尾二句宕开一层,从豪华热闹转向清静淡泊,更显得俊爽超逸,高雅不凡。
楚辞 · 九歌 · 其五 · 大司命
《九歌·大司命》是屈原的所做的祭大司命之神的歌舞辞,是组曲《九歌》中的一篇,是《九歌·少司命》的姊妹篇。大司命是先秦时代汉族传说中的神,是掌管人的寿夭之神。其中大司命的主巫的唱辞,既有他的自述,也有他对少司命的唱辞。通过这些唱辞,描绘出了大司命威严、神秘、忠于职守、督察人的善恶、握有生杀大权的形象。形神毕肖,准确的写出了大司命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或作者屈原对生与死、个人的生死命运与其善恶修为关系的认识及对大司命神的敬畏之情。折疏麻兮瑶华之后则是少司命的唱词,大司命与少司命的形象在篇中形成了富有意味的对照。主死的大司命威严、神秘、令人敬畏;主生的少司命亲切、爱人、令人爱戴。
鲁颂 · 閟宫
《鲁颂·閟宫》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最长的一首诗,是《鲁颂》的第四篇。此诗以鲁僖公作閟宫为素材,广泛歌颂僖公的文治武功,表达诗人希望鲁国恢复其在周初时尊长地位的强烈愿望。全诗九章(另有八章或十章之说),共一百二十句。首章追叙周的始祖姜嫄和后稷;次章叙周的兴起由于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三章叙伯禽受封为鲁公及僖公祭祀祖先;四章叙僖公的祭祀并祝其昌大;五、六两章夸他的战绩并祝其长寿;七章夸他的土地广大;八章颂他能恢复旧土,家齐国治;末章叙僖公作新庙、奚斯作颂。全诗着重从祭祀和武事两方面反映出鲁国光复旧业的成就,而首章末章又统一在鲁僖公新修的閟宫上,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木兰花慢 · 送归云去雁
这首词的上阕写既别情境。「归云去雁」两句喩李氏离自己而远归,只把嫩寒时节的满天秋色留给佇立溪楼之上的词人。「正佩解湘腰」三句追思话别时难堪的情景。歇拍二句,写低头所见所感,只有楼前的溪水,伴着自己的清泪长流。下阕用想象造境,换头五句全是预想自己今后的凄凉光景。以预想未来之孤苦,层层翻出过去的美满,更衬出现在的难堪。「情知」以下,则改从对方来进一步描写。设想李氏在苦苦的思念中一定在藉酒浇愁,而且在痴情地盼望他能像仙人王乔那样每次朔望化舄为凫飞去与她相聚。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映,用典多而贴切,扩大了词的感情容量。
满江红 · 代北燕南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销不尽,悲歌意。匀不尽,相思泪。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浪淘沙
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上片叙事,回忆昔日洛城游春赏花之欢聚。“把酒”二句从游宴起笔,特别提出词人的祝愿:祝愿春风长在,春光明媚,春花娇艳,让朋友“且共从容”,即一道悠闲地游赏春色,尽兴地聚宴欢畅,显示出洛阳春色之美妙、游宴之难遇、聚会之难得。“垂杨”三句补充交待了朋友聚宴的地点、环境,方始揭明此次“从容”乃是“洛城”之聚宴、赏花,“游遍芳丛”。今日游赏后朋友又将分手,谁能预料明年今日又将如何?遂生发出下片的抒发感慨。 “聚散”二句以“苦”、“恨”二字概括了宦海中人总是无穷无尽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苦恨交加、聚散无常的人生感受。最后,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洛城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了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庆清朝 · 节过重三
节过重三,日逢四六,真贤应昴初生。元来鼻祖,降瑞应长庚。今喜重逢旧事,固宜依旧复青毡。果然是、双雕一箭,雁塔书名。大器也须小试,鸾凤暂栖,荆棘若为荣。从容钜竹双松,足畅吟情。行种河阳桃李,即飞诏、入厕朝绅。从兹看、箕星上应,南极长明。
中吕 · 阳春曲 · 题情
《阳春曲·题情》是白朴的代表作。作者讴歌了一个纯情女子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大胆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语言活泼,感情热烈,具有民歌魅力,为歌咏恋情的精品。
秋蕊香 · 其二 · 七夕
《秋蕊香·七夕》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作者在梦境中仿佛见到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下片由七夕神话传说引发作者对神仙也难相聚的感叹。
听弹琴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从弹古调而引起对时俗的感慨。既叹知音稀少,又感平生失意是因为不合时宜,和前面秦韬玉的“谁爱风流离格调”有相似感。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