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应天长(闺思)
管弦绣陌,灯火画桥,尘香旧时归路。肠断萧娘,旧日风帘映朱户。莺能舞,花解语。念后约、顿成轻负。缓雕辔、独自归来,凭栏情绪。 楚岫在何处。香梦悠悠,花月更谁主。惆怅后期,空有鳞鸿寄纨素。枕前泪,窗外雨。翠幕冷、夜凉虚度。未应信、此度相思,寸肠千缕。
暗香 · 再和
雪来比色。对澹然一笑,休喧笙笛。莫怪广平,铁石心肠为伊折。偏是三花两蕊,消万古、才人骚笔。尚记得,醉卧东园,天幕地为席。 回首,往事寂。正雨暗雾昏,万种愁积。锦江路悄,媒聘音沉两空忆。终是茅檐竹户,难指望、凌烟金碧。憔悴了、羌管里,怨谁始得。
青玉案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殢,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史记 · 七十列传 · 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伍子胥,春秋末期的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楚平王怀疑太子作乱,于是迁怒于伍子胥之父伍奢和兄长伍尚,将他们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伍子胥到吴国后受到阖闾重用,发兵击败楚国,破楚首都郢;子胥掘楚王墓,鞭尸三百,报父兄之仇。
中吕 · 卖花声 · 怀古(二首)
这两首组曲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之感叹,对劳苦大众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两曲都采用对比手法,前曲以凄清景象和繁华盛事对比,后曲以普通百姓和帝王将相对比。语言凝炼含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发无限感慨于不发感慨中,前曲典雅工巧,代表了张可久散曲的特色;后者不避口语,畅达泼辣,几近俚语,脱口而出,妙语天成,体现了“曲野”的本色精神。
浪淘沙慢
这首词是抒写对所恋秦楼歌妓相思、愁戚之作。全词两片。上片以“梦觉”、“酒醒”写离别后羁旅江乡的忧戚,穿插寒灯、空阶、夜雨之意象加以烘染,构成寒瑟、空寂、暗淡的夜境,显示出词人孤独煎熬的寂寞与悲戚。下片从上片“忧戚”转入“愁极”,承“从前欢会”而追思往昔热恋情景。接着又感叹“无端自家疏隔”,揭明造成今日忧戚、疏隔,还是“自家”的因循宦途所致,颇有自责自悔之意。词人于愁极无奈中,生出对未来欢聚之期愿:悬想虚拟将来重逢团聚之时,再细说我而今“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之情景。这首词的特点是将相思离别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没有一点含蓄,这种露骨地表达感情的方式显然受到民间俚曲的影响。
鹧鸪天 · 欲上高楼去避愁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愁绪,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上阕写难以排遣的愁苦。这种愁是由于江山易改、亲朋老去所致,寄托的是作者报国无路、知音难诉的悲愤。下阕写自己意欲归耕,努力摆脱这种愁苦而不再想功名之事的愿望。「浮云」二句实为自喻,寄托了词人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满江红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渔家傲 · 越女采莲江北岸
《渔家傲·越女采莲江北岸》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该词描写了采莲女在江边采莲时优雅的身姿和温婉的风情。作者从头到尾都没有使用一句俗艳之语,而是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少女们艳丽的容颜,高尚的情操,以及她们因情爱萌动而产生的不安于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