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幽梦影 · 序 · 四
记曰:「和顺积于中,英华发于外。」 凡文人之立言,皆英华之发于外者也。无不本乎中之积,而适与其人肖焉。是故其人贤者,其言雅;其人哲者,其言快;其人高者,其言爽;其人达者,其言旷;其人奇者,其言创;其人韵者,其言多情思。张子所云:?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正此意也。 彼在昔立言之人,到今传者,岂徒传其言哉!传其人而已矣。今举集中之言,有快若并州之剪,有爽若哀家之梨,有雅若钧天之奏,有旷若空谷之音;创者则如新锦出机,多情则如游丝袅树。 以为贤人可也,以为达人、奇人可也,以为哲人可也。譬之瀛洲之木,日中视之,一叶百形。 张子以一人而兼众妙,其殆瀛木之影欤? 然则阅乎此一编,不啻与张子晤对,罄彼我之怀!又奚俟梦中相寻,以致迷不知路,中道而返哉! 同学弟松溪王拜题。
喜迁莺 · 晓行
全词写晓行的寂寞和漂泊的哀怨,作于词人离家乡湖州赴汴京途中。上片写晓行之景。“晓光”三句写夜宿的鸟儿尚未惊醒,四邻的雄鸡却早早地引颈高鸣,词人为号角鸡啼唤醒,开始起身赶路。“迤逦”三句写拂晓踏上行程时所见。“泪痕”五句以泪、寒、倦三字点染出词人羁旅日久,厌倦离乡客居。 下片抒思乡怀人的怨情。“追念”六句写词人之“心事万重”,怀念爱侣,自别后无由传递书信倾诉心曲;翠幌深闺的娇娘,曲屏暖帐的温香,全为客旅漂泊而辜负了青春年华。“怨月”五句写词人离别爱侣后,望月生怨,见花生恨的无穷烦恼,词人但愿能消减这份烦恼情味,谁料想烦恼深而酒力弱,花好月圆更增新愁新恨,“新来还恶”!全词写景叙事,情境真切,深婉地展现了词人孤寂幽凄的心态。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左传 · 襄公 · 襄公九年
【经】九年春,宋灾。夏,季孙宿如晋。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楚子伐郑。 【传】九年春,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使伯氏司里,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陈畚挶具绠缶,备水器;量轻重,蓄水潦,积土涂;巡丈城,缮守备,表火道。使华臣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奔火所。使华阅讨右官,官庀其司。向戌讨左,亦如之。使乐遄庀刑器,亦如之。使皇郧命校正出马,工正出车,备甲兵,庀武守使西锄吾庀府守,令司宫、巷伯儆宫。二师令四乡正敬享,祝宗用马于四墉,祀盘庚于西门之外。 晋侯问于士弱曰:「吾闻之,宋灾,于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对曰:「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内火。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夏,季武子如晋,报宣子之聘也。 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三。史曰:「是谓《艮》之《随》三。《随》其出也。君必速也。」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享,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秦景公使士雅乞师于楚,将以伐晋,楚子许之。子囊曰:「不可。当今吾不能与晋争。晋君类能而使之,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其卿让于善,其大夫不失守,其士竞于教,其庶人力于农穑。商工皂隶,不知迁业。韩厥老矣,知罃禀焉以为政。范□少于中行偃而上之,使佐中军。韩起少于栾□,而栾□、士鲂上之,使佐上军。魏绛多功,以赵武为贤而为之佐。君明臣忠,上让下竞。当是时也,晋不可敌,事之而后可。君其图之!」王曰:「吾既许之矣。虽不及晋,必将出师。」秋,楚子师于武城以为秦援。秦人侵晋,晋饥,弗能报也。 冬十月,诸侯伐郑。庚午,季武子、齐崔杼、宋皇郧从荀罃、士□门于鄟门。卫北宫括、曹人、邾人从荀偃、韩起门于师之梁。滕人、薛人从栾□、士鲂门于北门。杞人、郳人从赵武、魏绛斩行栗。甲戌,师于汜,令于诸侯曰:「修器备,盛□粮,归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围郑。」郑人恐,乃行成。中行献子曰:「遂围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与之战。不然,无成。」知武子曰:「许之盟而还师,以敝楚人。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犹愈于战。暴骨以逞,不可以争。大劳未艾。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诸侯皆不欲战,乃许郑成。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戏,郑服也。 将盟,郑六卿公子□非、公子发、公子嘉、公孙辄、公孙虿、公孙舍之及其大夫、门子皆从郑伯。晋士庄子为载书,曰:「自今日既盟之后,郑国而不唯晋命是听,而或有异志者,有如此盟。」公子□非趋进曰:「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之间。大国不加德音而乱以要之,使其鬼神不获歆其禋祀,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夫妇辛苦垫隘,无所底告。自今日既盟之后,郑国而不唯有礼与强可以庇民者是从,而敢有异志者,亦如之。」荀偃曰:「改载书。」公孙舍之曰:「昭大神,要言焉。若可改也,大国亦可叛也。」知武子谓献子曰:「我实不德,而要人以盟,岂礼也哉!非礼,何以主盟?姑盟而退,修德息师而来,终必获郑,何必今日?我之不德,民将弃我,岂唯郑?若能休和,远人将至,何恃于郑?」乃盟而还。 晋人不得志于郑,以诸侯复伐之。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闰月,戊寅,济于阴阪,侵郑。次于阴口而还。子孔曰:「晋师可击也,师老而劳,且有归志,必大克之。」子展曰:「不可。」 公送晋侯。晋侯以公晏于河上,问公年,季武子对曰:「会于沙随之岁,寡君以生。」晋侯曰:「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国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礼也,君可以冠矣!大夫盍为冠具?」武子对曰:「君冠,必以祼享之礼行之,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处之。今寡君在行,未可具也。请及兄弟之国而假备焉。」晋侯曰:「诺。」公还,及卫,冠于成公之庙,假钟磬焉,礼也。 楚子伐郑,子驷将及楚平。子孔、子蟜曰:「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子驷、子展曰:「吾盟固云:『唯强是从。』今楚师至,晋不我救,则楚强矣。盟誓之言,岂敢背之?且要盟无质,神弗临也,所临唯信。信者,言之瑞也,善之主也,是故临之。明神不蠲要盟,背之可也。」乃及楚平。公子罢戎入盟,同盟于中分。 楚庄夫人卒,王未能定郑而归。 晋侯归,谋所以息民。魏绛请施舍,输积聚以贷。自公以下,苟有积者,尽出之。国无滞积,亦无困人。公无禁利,亦无贪民。祈以币更,宾以特性,器用不作,车服从给。行之期年,国乃有节。三驾而楚不能与争。
水龙吟 · 白莲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妆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消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楚辞 · 七谏 · 其二 · 沉江
《七谏》录自王叔师《〈楚辞〉章句》,西汉东方曼卿之所作。王叔师以为「东方曼卿追悯屈原,故作此辞,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 《七谏》包括七章,即「初放」、「沉江」、「怨世」、「怨思」、「自悲」、「哀命」和「谬谏」,最后有「乱词」总括。 《七谏·沉江》出自《楚辞》,为西汉辞赋家东方曼卿所作。此辞先描述了屈原在投汨罗江前的痛苦挣扎;接着写了朝政的昏暗,以及屈原壮志未酬的遗憾和无奈;最后向君王表白了自己的忠诚。全辞通过追忆前朝圣贤,总结了古往今来的兴衰,同时也对楚国的现实进行了批判,表达了屈原对君王失政的痛心。即使身处险境,依然心系故国,心系君王。呈现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国风 · 齐风 · 还
《国风·齐风·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猎人互相赞美对方的小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第一句四言,第二句七言,后两句六言并都用“兮”字结尾,读起来轻快爽利,犹如猎人矫健的身手。此诗在《诗经》中堪称佳作。
葡萄
徐文长满腹文才,却似明珠暗投无人识得,只落得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一生坎坷,如今年已五旬,还颠沛流离……想到这里,不由悲从中来。这悲凉凄切的诗句,正是徐文长从心底里发出的“世道不公,壮志难酬”的时代感叹!“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 明朝嘉靖年间,官居别驾的雷鸣阳在净众寺后的南山上,由下至顶建造了三座十分精致的山亭。史称鸣阳三亭。亭子建好后,还没有为亭子题名立匾。想请一位博学多才的名士,依山景转换之状,题写三座亭名,雷鸣阳想到了会稽山阴才子徐文长。 徐文长不负厚望,上山观景拟名,劳累一天,为鸣阳三亭题写了“滴翠亭”、“怡心亭”、“观潮亭”三块匾额,见晚霞吐彩,日色已晚,就借宿在净众寺中。闲来无事,徐文长想与方丈对弈一局。刚踏进方丈室,迎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墨葡萄图》吸引他。 他仔细观赏,精心揣摸,觉得此图神形皆备,物似现今、栩栩如生,非高手难以绘就,只是如此精美之图,为何没有题字落款!徐文长感到十分纳闷就向方丈请教。方丈解释道:这是先朝敝寺祖师智渊大师遗作。因他一生喜爱自己栽种的野藤葡萄,又擅长绘画,留下此图,成为本寺历代传世之宝。至于没有题字落款,先祖师曾有遗言,凡能看得中此画的人,必是饱学之士,务请题字落款,平庸之辈,不可与之涂鸦,免得污了此图。因此多少年来,无人敢为此图题字落款。“噢,原来如此!” 徐文长释然道。方丈又道:施主乃大明才子,贫僧早有耳闻。今日有缘光临敝寺,实在是三生有幸,恳请施主为先祖师遗图增色,题诗既为敝寺增光,亦为先祖师遗图,请施主幸勿推却。徐文长见方丈一片至诚,难以推诿,只得从命。
烛影摇红
乍冷还暄,小春时候今朝转。三分历日二分休,镜里清霜满。云幕低垂不展。矮窗明、红麟初暖。老来活计,浊酒三杯,黄庭一卷。 万里关河,朔风吹到边声远。倚楼脉脉数归鸿,谁会愁深浅。最苦山寒日短。但梅花、相看岁晚。何人金屋,巧啭歌莺,慢调筝雁。
乘舟风雨听芦
秋来风雨怜人,独芦中声最凄黯。余自河桥望芦,过处一碧无际,归枕故丘,每怀拍拍。武林唯独山王江泾百脚村多芦。时乎风雨连朝,能独乘舟卧听,秋声远近,瑟瑟离离,芦苇萧森,苍苍蔌蔌,或雁落哑哑,或鹭飞濯濯,风逢逢而雨沥沥,耳洒洒而心于于,寄兴幽深,放怀闲逸。舟中之中谓非第一出尘阿罗汉耶?避嚣炎而甘寥寂者,当如是降伏其心。
满江红 · 金陵乌衣园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柳带榆钱」,写的是春末景况,故下句云「又还过,清明寒食」,深有光阴荏苒之感。清明时节正是出游的好时候。下面就写游园所见。「天一笑」,指天晴,化用杜甫的「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罗绮」,此代指游女。这几句写游乐盛况:连天公也显得特别高兴绽开笑脸。游女如云,笙歌满耳,一片欢乐。而此时花园里的景色也格外清丽,正是雨后初晴之时,经过春雨的滋润清洗,花红欲染,山青如滴,色彩分明,十分夺目。以上数句,作者把游人、景物、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写得那么美好,他的心情应当是愉快的,但实际却非如此。「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他是此地的官员,来游此地的池馆即乌衣园,却感到是作客(「江南客」自指并兼指其兄),感到与此地游人、景物很不融洽,可见其心情的悒郁。这里是反衬写法,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呢?大概是由于仕宦的不如意。前一年年底他曾一度以淮西总领兼沿江制置使并知建康府,那是两件很重要、也很能见才干的职务,可是为时不久就停兼了。管理钱粮的总领比起威行一方的军政长官未免有些冷落,再加上其兄吴渊的投闲置散,自然会产生郁郁不得志的心理。这一个是用乐景写哀,达到了十倍其哀的效果。 上阕结拍以问句题明「江南客」今日来游乌衣园,下阕顺理成章地转入怀古。「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两句以「乌衣」并提,但巷犹昔,事难觅,对比十分鲜明。王谢的德行已成历史,今天不复存在,所以难觅。来到此地,只见小巷依然,于是自然生出物是人非之感。「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 只有春来秋去的燕子年年来此凭吊一番,「晚烟斜日」,景象何其萧条。燕子当年经历过乌衣园的繁盛,如今又看到它的冷落,作者的今昔之感借燕子作了具体呈现。这里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诗句,但用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