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婆罗门引 · 重阳与元帅窦子温暨众友东城赏菊即席赋
浮空霁色,江涵秋影雁初飞。相逢共绕东篱。点检樽前见在,人似晓星稀。 对满山红树,叶叶堪题。 大家露顶。任短发、被风吹。只恐黄花人貌,不似年时。 杯添野水,更何用、频频望白衣。沉醉后、携手方归。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三十八章 · 生即有灭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辞最简驯,二、义最精富,三、胪者古真,四、传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佛,则佛之全体大用明。
将进酒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臧哀伯谏纳郜鼎
本文出自《左传·桓公二年》。前710年的春天,宋国太宰华父督杀死司马孔父嘉,并占有了孔父嘉“美而艳”的妻子。宋殇公为此很生气,华父督害怕,就干脆把殇公也杀了,另立宋庄公。华父督为了取得各诸侯国对此事的默认,先后对齐、陈、郑、鲁等国进行贿赂。鲁桓公接受了宋国送给的郜鼎,并把它安放在太庙里。鲁国大夫臧哀伯认为这样做“非礼”,会导致官员腐败,甚至导致国家败亡。于是对桓公进行劝谏。
浣溪沙 · 风压轻云贴水飞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首二句是眼前春景。「压」、「贴』、「飞」三动词连贯而下,状物如在目前。燕之趁晴而「争泥」,刻画传神入妙。「沈郎」句言自己病后消夜。弱不胜衣,感情跌进一层。过阕以「不闻」、「时听」对举,透出情感之困顿,而惟有花知此情,则无人领略之悲凉又曲曲传出。这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切,语言流畅。
柳梢青
这首小令抒发了惜花伤春的情意,暗寓着对身世之叹。上片描绘暮春既美丽而又凄凉的景色。开头“数声”鶗鴂,使人联想到蜀帝杜宇,死后化作杜鹃的故事,令人伤感,奠定了全词基调。“可怜”直叙因由,是伤感春又归去。然后抓住海棠铺绣、梨花飘雪的特点,寄托既陶醉美景又伤心年华消逝的复杂情感。 下片抒发主人公愁肠百结、胸怀难露的苦闷心绪。开头“丁香”承上,“泣”领下,用得巧妙,自然地把上片侧景的描绘过渡到以下侧情的抒发。即使丁香因“残”而能泣,也“未比”得上自己柔肠寸断的怨愁。是以物比人,一层。进而以沈休文自况,二层。这一层含义既深又露,显而易见,沈约是因不得志而抑郁成病,哪个不知?最后二句又能起波澜,说“不干风月”,故意撇开,把无法排遣的郁闷归结于自身多情多感,又把真情藏起。是故作愚蠢之笔,在轻描淡写的自然调侃中见曲折而沉郁的感情。
水调歌头 · 与李长源游龙门
《水调歌头 · 与李长源游龙门》这首词记录了元好问游伊河龙门段的所见所感。从美景出发,由景道情,表现词人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的思想感情。
夜行船 · 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是南宋词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忆旧词。词的上片写在元宵节过后的一个雨天,词人听到深巷中杏花的叫卖声;下片写到他已经消瘦衰老,时常想念曾经貌美温柔的情人。全词含蓄委婉,作者寄托杳渺,以思念女子写出,在片言只语中反映出当时失意落寞的情怀。
拟行路难(其十五)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 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
饮酒(其四)
此诗为陶渊明《饮酒》组诗的第四首,通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鸟的失群离所至托身孤松来暗喻自己从误落尘网到归隐田居的过程,由此表明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的歌颂。
题落星寺四首(其三)
《题落星寺》共有四首,这是第三首,也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此诗不用典故,不加藻饰,而全凭诗人烹字炼句的娴熟技巧,以平淡的语言写出,像是一曲优雅的清唱,这在黄庭坚的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越调 · 黄蔷薇过庆元贞 · 御水流红叶
【黄蔷薇】步秋香径晚,怨翠阁衾寒。笑把霜枫叶拣,写罢衷情兴懒。 【庆元贞】几年月冷倚阑干,半生花落盼天颜,九重云锁隔巫山。休看作等闲,好去到人间。
倾杯
《倾杯·离宴殷勤》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与妻子离别前的景和情;下片写与妻子话别。整首词融场景描写、人物刻画、议论抒情于一体,笔触腾挪有致,尤以人物情态、动作描写的刻画取胜。
史记 · 三十世家 · 留侯世家
《留侯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这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文中围绕张良一生的经历,描述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军事斗争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刻画了张良的为人及其性格特征,使这一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