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首先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一扫悲秋的传统。接着写出了秋天的种种景色。最後两句表达了与杜、范二人分别的惆怅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全诗寓情于景,语言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风格明快。 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後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即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席上已摆好玉壶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席到这时,已是高潮。时近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席从高潮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後,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读来令人神思飞越,心胸开阔。
女冠子
《女冠子·含娇含笑》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表面上是刻画女道士的容貌,其实是言情之作。上片写女道士容貌的娇媚柔美以及她的妆容与服饰,下片写女道士的情态与心理活动是那样的闲适与安然,结尾二句抒写其心愿。全词以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来状写女主人公的外貌神态,体现出温词的美学特质。
破阵子 · 湖上西风斜日
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年年岁岁情。 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阕堪听。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
塞翁吟 · 残棋
有甚输赢算,依旧落子丁丁。不两立,斗心兵。剩残劫堪争。当初黑白原难判,还说死里求生。错到底,太无名。 问仙著谁能。推枰。人闲世、何来国手,休自负、功由败成。尽留恋、虫天得失,怎忘了、一刹那闲,漏尽钟鸣。旁观倦矣,戏嗾猧儿,新样调停。
满江红 · 喜遇重阳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登总持阁
这首诗,穷极笔力,描写总持阁的雄伟高峻。诗里的高阁是总持寺里的建筑,因为它实在是太高了,所以被岑参写在了诗里。诗的逻辑依然是先写景色然后在结尾处加上个人感谓。一、二句以夸张手法来表现总持寺阁高耸入云的势态,中间四句写在阁上远眺的所见。全诗很好理解,就是写一座高阁,只是在最后点出了这座高阁的作用,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这个结尾内涵还是很多的,不但说明了总持阁的作用,地理位置,还概括了它的环境特点,即清净高远。
送陈章甫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颀写给友人陈章甫的赠别之作。开头四句写送别,轻快舒坦,情怀旷达;中间八句,写陈章甫志节操守,说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最后六句,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诗人以豁达的情怀,表现了友人的性格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全诗用语轻松,格调豪放,虽为送别之作,但绝无儿女沾巾之态,别具一格。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二十三章 · 妻子甚狱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辞最简驯,二、义最精富,三、胪者古真,四、传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佛,则佛之全体大用明。
二郎神 · 慢李笠翁招饮观家姬新剧
百花巷。乍小队、花神来降。看面似芙蓉眉似柳,点素额、檐梅初放。莲袜榴裙花下舞,桃叶渡、采菱新唱。湘帘卷、兰香暗度,风动罗衣微扬。 惆怅。分明仙乐,大罗天上。听赵瑟秦筝吴苑曲,妒杀粉君脂相。自笑周郎愁眇眇,好央及、灯花剔亮。怕飞逐彩云,牢系鸾凤,重重绡帐。
夜合花
吴文英在苏杭各有一姬,一离一死,本词的“有感”,即是追怀苏州离异之姬妾而作。上阕追忆与苏姬的欢聚。“柳暝”三句勾连今昔,写词人泊舟上岸的情景,同当年与苏姬乘马春游姑苏台往事相叠映。“当时夜泊”六句倒叙旧时与苏姬之相聚欢爱:词人与苏姬一见钟情,两情欢洽,情侣吟词饮酒,剪烛密语,情话绵绵,只恨春宵苦短,时光流逝,“深乡”写出情侣双栖共宿,深情密恋的缱绻欢爱。“共追”三句则总括了情侣在苏州漫步绿野小路,荡舟横塘碧波的生活情景。 下阕感伤与苏姬之离异。“凄凉”二字,感叹与二姬欢爱不终,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剧和不幸。“重来”六句写依照昔日与苏姬夜泊情景,唤酒斟饮,然而苏姬离异,人单影只,难以重温旧情,只能借酒消释“万感”之悲愁与孤闷。“故人”三句点明怀思“故人”,遥望“楼上”之意,“凭谁”写出孤独无伴的处境。最后以景结情,满月芳草绵延天涯,落日斜阳余晖,写出人去楼空,徒增黄昏触目之愁。本词虽是悲慨万种之作,却选用响亮、飞扬的词韵,即是借此表现词人急狂、苍茫的失落无依之情。
塞翁吟 · 简庵赋赠,依韵酬之
老拙无儿女,腾笑五十称翁。漫夸是,老来红。齿发渐笼东。坡仙赖有朝云伴,身外过耳秋风。溯宦辙,桂邕容。 谕蜀更存邛。天公。笺徒上,卿云旦复,嗟梦断、黄人再中。误归计、峨眉路远,更谁分、买宅三荣,种荔泸戎。江关岁晚,矫首长吟,一任穷通。
赠李司空妓
唐代诗人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诗人,名叫李绅,邀请他饮酒,并招来了歌妓来在席上作舞助兴。饮酒期间,刘禹锡对宴席上的奢华,感到不满与痛惜,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司空的谴责与劝戒。 “司空见惯” 这句成语,就是取自这首诗。诗中的“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 司空见惯,原意是指当时官场上已经养成奢华的风气,对当时宴会上的排场,已经见怪不怪了,却不理会普通百姓的艰难生活,含贬意。(可以引申来形容今天的社会环境)今通指,对某些事见得多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