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零陵早春
永州地处江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春天的到来,自然要比长安早,“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地季节,带给人们的是勃勃的活力,盎然的生机。作者写早春,用早春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的希望。然而“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春天是美好的,可惜作者被贬在永州,有家也回不成,是“软禁”在这里,是一个“不自由”之身,因此,他借春风来寄付自己的思乡情,借春风来把希望带回故乡,恳切希望春风把自己带回故乡。然而这只是一个“梦”,是一场“春梦”啊。再美好的春梦,也会破灭的。作者写“思乡”是写在早春里,这是这首诗构思最新颖之处。这种思乡之情,不是在夜深人静,是由寂寞引起,也不是在“佳节”因孤独涌现的思念,他是在大地复苏,春意浓浓,热闹忙碌的早春中“思乡”,这种思乡之情就更浓更深了。 这首诗最后一句“殷勤入故园”,“殷勤”一词,它写出了作者浓烈的思乡情,写出了作者殷切的期盼,写出了作者的怨愤,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中心所在。爱与思,期盼与厚望交织在一起,这种复杂的感情,大概是他到永州之初最强烈地一种情感。作者的这首五绝诗情味蕴藉,构思新颖,目景入情,笔随意到,语言通俗明白,主题单纯,但是表达的情是复杂的,在浓浓的思乡情中,也表达了作者不可释怀的心态,爱怨交织的复杂感情,有着浓烈的诗趣,堪称以少胜多的杰作。所以读者欣赏这首诗时,一定理解把握这种复杂的感情,理解早春中的思乡是别有一番情意。这也是柳宗元文中所特有的“淡泊中的至味”。
争臣论
《争臣论》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作品又名《诤臣论》。该文采取问答形式,在形成辩论过程中,逐步推出作者的观点。《争臣论》是一篇从当时的政治出发、有的放矢的重要论文,其中,评论的人是真人,事也是真事。韩愈本人直言不讳地发表了意见,表现了敢于面对现实、并且评论当时对于“所有者缺位”所形成的民风不振、朝政不清、税收下降、官员腐败等政治现状的进行政治建议。
青雀子歌
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清河文宣王元亶嫡子元善见,被高欢立为东魏皇帝,史称魏孝静帝,建都邺城。十六年后,即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高欢次子高洋迁孝静帝于晋阳,并告知他的父母把孝静帝看守起来,他回到邺城后,一举夺取东魏政权,建立北齐。诗歌针对高洋的作法,予以讽刺。
周易 · 鼎卦
离上巽下,元吉,亨。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曹霸是盛唐时期著名的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後,潦倒漂泊。唐代宗广德二年(西元七六四年),杜少陵和他在成都相识,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写下了这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此诗开头四句统摄全篇。接着写曹霸在书画上的师承渊源,进取精神,刻苦态度和高尚情操。「开元」以下八句,转入主题,高度赞扬曹霸在人物画上的辉煌成就。「先帝」以下八句,诗人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玉花」以下八句,诗人进而形容画马的艺术魅力。最後八句,又以苍凉的笔调描写曹霸流入民间的落魄境况。作者以诗摹写画意,评画论画,诗画结合,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把深邃的现实主义画论和诗传体的特写融为一炉,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蜂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中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为: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列子 · 汤问 ·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禦寇。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後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寻隐者不遇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渔家傲 · 和门人祝寿
七十馀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
哨遍 · 送孙无言从广陵归黄山
为问先生,且住为佳,何事成归计。却道是、十载趁萍踪,漫逍遥、蜉蝣天地。季主帘边,韩康市上,阅尽人间世。便功业萧曹,文章燕许,不过如斯而已。况他家父子是和非,问商山何与乃公事。白社遗民,黄冠故里,犹然迟矣。再莫羡、扬州佳丽。负了山灵誓。 阁梅堤柳,当年几下芜城泪。绣瓦宫娥,银床宾客,只今名姓谁为记。天台可赋,苏门堪啸,奚必江东虎视。把芒鞋整顿,归来闲憩。向轩皇、铸鼎旧高台,饵丹砂、身名俱避。有时来往空庭,一二庄生老子。倘教他日少微星耀,天上来徵处士。好教童子护柴门,道先生高眠未起。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一节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忆少年 · 别历下
此词为作者谪贬应天府,告别历下的抒怀之作。上片写离别历下。起笔叠用三个“无”字,写尽行踪飘零、宦途辗转,十分警绝!继写南山送故人隔,无限依恋。下片写重归历下景况。“罨画”句赞历下林泉景胜,写历城园林花溪似红碧彩绘之画境,写出词人对历下风景之美的深刻印象与眷恋。“算重来”以下,设想今后,鬓影花色,预计主客变迁,不胜感慨!全词直抒胸臆,借景点染,开首造句新警,结尾巧用典故以曲致幽情,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