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青雀子歌
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清河文宣王元亶嫡子元善见,被高欢立为东魏皇帝,史称魏孝静帝,建都邺城。十六年后,即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高欢次子高洋迁孝静帝于晋阳,并告知他的父母把孝静帝看守起来,他回到邺城后,一举夺取东魏政权,建立北齐。诗歌针对高洋的作法,予以讽刺。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至元和八年(西元八一一年-西元八一三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对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是这些都是诗人不可能得到的。
小重山 · 罗绮生香娇上春
罗绮生香娇上春。金莲开陆海,艳都城。宝舆回望翠峰青。东风鼓,吹下半天星。 万井贺升平。行歌花满路,月随人。龙楼一点玉灯明。萧韶远,高宴在蓬瀛。
周易 · 履卦
乾上兑下,履虎尾,不咥人。亨。 初九,素履往,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九五,夬履,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六节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清平调(其一)
此诗为李白《清平调》组诗的第一首,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秋蕊香 · 帘幕疏疏风透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是张耒离许州任时,为留恋官妓刘淑奴而作,全词抒写春闺相思之情。前阕写眼前景色,疏帘风透,金炉香飘,独倚朱栏,唯见月明如昼。后阕抒写相思,年年柳色,春光如旧,而人却逐渐消瘦,谙尽别离滋味。全词短小平易,层次分明,清新婉丽,曲折含蓄。 张耒流传极少的几首词中和柳永、秦观的词风相近,这首《秋蕊香》就可作为代表,在婉约词中也属上乘之作。
风入松 · 西山
崇峦雨过碧瑶光。花木递幽香。青冥杳霭无尘到,比龙宫、分外清凉。霁景一楼苍翠。薰风满壑笙簧。 不妨终日此徜徉。宇宙总俳场。石边试剑人何在,但荒烟、蔓草迷茫。好酹杯中芳酒,少留树杪斜阳。
沁园春 · 雪
该词的创作有2种说法: 第一种: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第二种: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清平乐
此词凄婉伤感。上阕追忆往日的幽会欢情,极为浓艳。“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刻画出月下柔情缱绻、软语温存的情态。下阕写今日凄清冷落、孤独难耐,面对黄昏、梨花而伤春伤别。结语之景象增添了隽永之情味。
减字木兰花 · 西湖食荔支
《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茘支》是北宋文学家苏東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主要写茘支贡史,下片写了词人自己品嚐茘支的情景。全词色调鲜明,古今对比,不仅写出了词人喫茘支的情调,而且突出了茘支的珍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