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石门岩上宿诗
《石门岩上宿》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四句为第一部分以朝游引出暝宿与赏月;中四句为第二部分以夜间所闻来写景,颇得神韵;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慨叹景色虽美却无人共赏。这首诗的写景不写目中所见,只写耳中所闻,不写事物的形象,只写事物的声响,这种写法独出心栽,另辟蹊经,独特新颖。
论语 · 里仁篇 · 第一章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楚辞 · 九歌 · 其一 · 东皇太一
这是《九歌》的开首篇,是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全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东皇太一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此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场面隆重,气氛热烈。
天门
天门开,詄荡荡,穆并骋,以临飨。 光夜烛,德信著,灵浸鸿,长生豫。 太朱涂广,夷石为堂,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星留俞,塞陨光,照紫幄,珠烦黄。 幡比翅回集,贰双飞常羊。 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 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觞。 神裴回若留放,殣冀亲以肆章。 函蒙祉福常若期,寂谬上天知厥时。 泛泛滇滇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 佻正嘉古弘以昌,休嘉砰隐溢四方。 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东郊
这首诗是大历十四年(779)春在鄠县令任上作。此诗抒写了诗人久困官舍偶尔郊游时,面对充满生命力的美好春光陶然而醉的闲适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弃官归隐的念头,表现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憎和对自由散淡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是平凡的事物和平常的景色,却蕴涵着无限的诗情画意。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人格和诗风都颇类陶渊明。
采桑子 · 其一 · 彭浪矶
《采桑子·彭浪矶》是宋代作家朱敦儒怀念中原故土的一首词。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此诗抒写了义公超尘脱俗、心洁如莲的美好品质。前两联描绘出禅房周围寂静、淡雅的环境,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颈联写天气变化时禅房的别样景观。尾联点明义公品行高洁如莲花一尘不染,表达了诗人对义公纯洁心境的感叹与赞美。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
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书愤
此诗是南宋诗人陆放翁创作的五首七言律诗《书愤》的第一首。该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西元一一八六年)春陆游居家家乡山阴时所作。放翁时年已六十二,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遂成此组诗。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少陵。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倾杯
水乡天气,洒蒹葭、露结寒生早。客馆更堪秋杪。空阶下、木叶飘零,飒飒声干,狂风乱扫。当无绪、人静酒初醒,天外征鸿,知送谁家归信,穿云悲叫。 蛩响幽窗,鼠窥寒砚,一点银釭闲照。梦枕频惊,愁衾半拥,万里归心悄悄。往事追思多少。赢得空使方寸挠。断不成眠,此夜厌厌,就中难晓。
送春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满庭芳 ·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哲宗元祐八年,周邦彦任溧水令,多年来辗转于州县小官,很不得志。这首词通过不同的景物来写出哀乐无端的感情。上阕为凭栏所见,写江南初春景色。起三句写院中夏景,次二句写室内氛围,六、七句为望中远景,「凭栏」,倒点一笔,继化用乐天贬九江事,总上启下。 下阕为凭栏所想,感叹身世,抒发长年漂泊的苦闷心境,承上意脉,以社燕自悯飘零;「莫思身外」,转而开解;「江南倦客」又不由自叹,以下再解;「醉时眠」,承「近尊前」,以开解收煞。这样起起伏伏的情景变化,贯穿全词,反映了作者无法排遣的苦闷。以回肠九折的叙写,诉说心中的不平。正如郑廷焯所评:「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