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左传 · 襄公 · 襄公六年
【经】六年春王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夏,宋华弱来奔。秋,杞葬桓公。滕子来朝。莒人灭鄫。冬,叔孙豹如邾,季孙宿如晋。十有二月,齐侯灭莱。 【传】六年春,杞桓公卒,始赴以名,同盟故也。 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子荡怒,以弓梏华弱于朝。平公见之,曰:「司武而梏于朝,难以胜矣!」遂逐之。夏,宋华弱来奔。司城子罕曰:「同罪异罚,非刑也。专戮于朝,罪孰大焉!」亦逐子荡。子荡射子罕之门,曰:「几日而不我从!」子罕善之如初。 秋,滕成公来朝,始朝公也。 莒人灭鄫,鄫恃赂也。 冬,穆叔如邾,聘,且修平。 晋人以鄫故来讨,曰:「何故亡鄫?」季武子如晋见,且听命。 十一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于郑子国之来聘也,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甲寅,堙之环城,傅于堞。及杞桓公卒之月,乙未,王湫帅师及正舆子、棠人军齐师,齐师大败之。丁未,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正舆子、王湫奔莒,莒人杀之。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宫。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郳。高厚、崔杼定其田。
左传 · 宣公 · 宣公七年
【经】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夏,公会齐侯伐莱。秋,公至自伐莱。大旱。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传】七年春,卫孙桓子来盟,始通,且谋会晋也。 夏,公会齐侯伐莱,不与谋也。凡师出,与谋曰及,不与某曰会。 赤狄侵晋,取向阴之禾。 郑及晋平,公子宋之谋也,故相郑伯以会。冬,盟于黑壤,王叔桓公临之,以谋不睦。 晋侯之立也,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盟于黄父。公不与盟,以赂免。故黑壤之盟不书,讳之也。
小雅 · 苕之华
《小雅·苕之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饥民自伤生而不幸的诗歌,所写的是灾年人民无食,难以存活,诗人面对如此现实,痛感逢此饥荒,不如不出生为好。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反映了荒年的惨景,情调凄怆悲愤,造语奇特警辟。
小雅 · 何草不黄
《小雅·何草不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小雅》的最后一篇。此诗共四章,每章四句,描写行役在外的征夫生活艰险辛劳,表达了对遭受非人待遇的抗议。全诗用反问的语调,诉说了征夫所过的非人生活,感情强烈,接连五个“何”字句的责问喷发而出,既是一种强烈的抗议,又是一种愤怒的揭露,特别是“哀我征夫,独为匪民”,画龙点睛,直揭主题。
妇病行
《妇病行》是一首汉乐府古诗,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此诗通过一个病妇的家庭悲剧,描绘了汉代劳动人民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挣扎于死亡边缘的生活惨象。全诗细致地刻画了托孤、买饵和索母等几个细节,表现了妻死儿幼的惨状,诗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动态心态,皆如一出情节生动的短剧。作者不着一字说明,而人物个性毕现,悲剧主题自生,写来沉痛凄惋,真切动人。 此诗的前九句写病妇临终时对丈夫的嘱咐。首二句“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从病妇方面落墨,单刀直入,直叙其事。病妇久病不愈,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她要把丈夫叫到床前,留下临终遗言了。“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病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已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了。临终托言,已不堪悲,未语先泣,更见酸楚。这几句酿足气氛,先声夺人,读者已然可从那“翩翩”长调中,想见病妇内心之深痛了,可又想进一步了解她悄焉动容、魂牵梦萦的是什么。写到这里,诗人笔锋从诀别之凄惨场面,转入诀别之悲切言辞:“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寥寥五句,而慈母爱子之情,尽在其中。其中“累”字,并含有将入幽冥之自伤、拖累夫君之自歉,平平写来,凄然欲绝。“饥”字、“寒”字,虽指来日,而往日的饥寒,亦可以想见。而“行当”二字,更见得长期贫苦的生活,孤儿已是极为虚弱,倘再使其饥而且寒,他们也很快就会天折的啊!这一切,自然在病妇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永诀之时,便交织成忧虑与惊恐,發而为嘱托之辞了。两个“莫”字的紧承,语气之强烈、专注,直如命令;而在这迫切请求之下,又可看到那款款深情的脉脉流动。即将经受幽显隔绝、无缘重见之苦,也就愈加系念留在人间的幼男娇女,“思复念之”,唠叨再三,更将殷殷嘱望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临终之时,什么都可放下,唯独自己的孩子,却委实难割难舍。这既是母爱深沉的表现,也是劳动妇女善良品质的自然流露,情真语真,字字皆泪,令人歔欷感叹不已。 病妇死後,家境如何?“乱曰”以下,从病妇丈夫方面落笔,先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饥寒交迫的悲惨画图:寒风凛冽,孤儿啼泣。父亲欲抱孩子上市觅食,却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抱时无衣,襦复无里”句,就寒而言,直笔写穷,映衬前文。母亲生前无使饥寒的愿望,已经落空一半,而另一半也未必见妙。“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关门堵窗,或可挡风避寒,防止禽兽伤害孩子。母爱由言语泄出,诀别之辞何等切切;父爱则由行动导出,关切之情何等拳拳!着一“舍”字,父亲那欲离不忍,欲携不得,忧郁徘徊、悲伤绝望的动态心态,跃然纸上!“舍”也,实为不舍,实出无奈,下文因而逗出:“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父求人为儿买饵(糕饼之类),正是为了抽身回家伴儿,这又从侧面暗示了不“舍”。一般说来,男儿有泪不轻弹,而父亲路遇亲友,竟呜咽不止,久坐不起,若非伤心至甚,安能如此!“对交涕泣,泪不可止”二句,同意反复,一唱三叹,将悲伤之情,更进一层。怜念子女、自伤孤孑、悼怀亡妻,诸多情结,尽在这一把辛酸泪中。 主妇一死,留下孱弱儿女一堆、债务一摊,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梁崩柱摧,不能不涕泪俱下,肝肠寸断。悲伤已极,却以“欲不伤悲”逼出“不能已”之本旨,一抑一扬,诗意翻跌,令人为之愁肠百结、纡曲难伸。“探怀中钱持授交”,为此段结束之句,由哭诉悲伤转为乞友买饵,一句之中连续三个动作,宛然可感父亲“怀中钱”那温热的气息,以及“持”的凝重、“授”的郑重。父亲道逢亲交,涕泪未尽,匆匆赶回家中,所见又是什么呢:“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父泣子啼,雪上加霜,触目惊心。此中之“啼”,缘于饥,缘于寒,更缘于思母。一个“索”字,将孤儿号啕四顾、牵衣顿足,急要母亲的神态宛然画出。“徘徊空舍中”句,既写出了父亲疾首蹙额、徒呼苍天的凄惶之态,也反映了室内饥寒交迫,家徒四壁之状。“空”者,空在无食无物,也空在无母无妻。儿啼屋空,由听觉而视觉,将悲剧气氛烘托得浓而又浓。末句突然一转,向苍天發出的绝望呼叫,戛然结束全文。此句意为孩子的命运将同妈妈相似,还是抛开这一切,别再提了!语极凄切。其实,“行复尔耳”之结局,父亲未喊出,读者已然可从诗中描写的场面中得出了。而“弃置勿复道”句,更是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勿复道”,正是道而无用,言而愈悲之故。从“对交啼泣”,向亲友哭诉,到欲说还休,气结难言,令人产生更有深悲一万重之感受,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全诗至此,大幕急落,黯然收束。至于结局,前已有病妇托孤、父求买饵、孤儿索母这一幕幕经过充分酝酿的情节,後已有“行复尔耳”之悲号,答案尽在其中,无须作者再拉开帷布了。 这首诗通过托孤、买饵和索母等细节,描写了一个穷苦人家的悲惨遭遇。他们的语言行为、动态心态,皆如一出情节生动的短剧。全诗沉痛凄惋,真切动人,这正是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發”的现实主义特色的突出表现。
周易 · 豫卦
震上坤下,利建侯行师。 初六,鸣豫,凶。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六五,贞疾,恒不死。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临江仙 · 十二高峰天外寒
这首词描绘了神女庙的景色,抒发了行客的感受。上片从高到低,由远到近,由外到内写神女庙的凄清景色,为下片抒情做了铺垫。下片“欲问”二句从上片而来,已寓孤苦之叹。“猿啼”以下,情景交融,文情凄楚,行役之苦自在言外。全阕将神话故事与现实景物交错写出,意境清空而含蓄。
江城子 · 浣花溪上见卿卿
这首词是从男方的角度来写的一次难忘的男女会见,描绘了一个非常活泼而有情趣的生活小镜头,似乎无关宏旨,然而它复活了千多年前青年男女的情趣,不仅是一幅风俗画,从而也有了史的价值,堪称词中妙品。 首句点明相会的地点,“脸波明”以下四句,写男子所见女子的动人形象。后几句尤含深意,一问一答,问者含情;答者有意,似笑似嗔,半真半假,天真可爱的形象几笔勾出,耐人咀嚼。 “卿卿”,是男子对他所爱的女子的昵称。在浣花溪上,一对相熟识的青年男女相遇了。“浣花”溪本身就很美,那么这个女子的也一定是很美的了。在这样的环境里,能遇上这样的女子,这本身就很动人。她的眼睛像秋水那样明亮,有如此清亮的眼睛,她一定是非常活泼聪明的。正所谓“传神写照,只在阿睹”,其馀也就可以想见了。她的眉毛只是淡淡地描了点黛色,这是家常打扮,显出了她的清秀。她那高耸的发髻上,用一根吊有玉蜻蜓的金钗绾着,这就显出了她流动的美来;正是她头上这玉蜻蜓的摆动,使得她的一颦一笑,就非常生动而诱人。活画出一个聪明而美丽的女子。 “好是问她来得么?”是男青年在涎着脸问她:“我来得么?”说明不是初次相见,而是很熟悉了,本可以来得,只是不知这次来不来得,所以才这样发问。 “和笑道”,是笑着说:“莫自作多情啊!”省了句:“哪个认得你?” 话不多,但从两人问答的语气上,却将他们两人过去的微妙关系和今天的各自身份都表达得相当的清楚了。过去不是很要好,他决不敢这样问;现在不是不能在一起,她也不会这样回答。这是说熟,而又没有到可以随便在一起的地步;说不熟,却又到了可以随便打趣的地步。男的虽有爱慕之情,而女的却还没有确定关系。通首词就这一问一答,然而读者却已感知到了许多:不仅是时空的,而且也是社会风貌的。因为从她头上的“绿云高绾”,并插以“金簇小蜻蜓”来看,她绝不是小家碧玉,何况这里还省去了她的随从、侍女和油壁小车,那么能与之攀谈的,也省去了玉勒雕鞍的宝马,在侍女侍从前而可以各自打趣的,也看出了社会之开放与主人之无拘无束。所以装饰虽一点,而装饰的语言却甚丰富。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也很有特色:写女子只勾画头面;写他俩,又只勾画女子。但这遗漏的部分,包括整个的他,读者却没有感到是缺陷。因为正是这感情的交流,让读者能从这个局部看到了她那整体的美。从美丽而笑语动人的她,看到曾是和她相好过的他,也一定是一位与之相匹配的英俊少年。虽然是因为词的这一体裁的字数限制的,不能不如此省,但还是体现了诗人文字的技巧,用点晴之笔做到了以少许胜多许了。
大雅 · 文王
《大雅·文王》是《诗经·大雅》的首篇,是一首政治诗,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朱晦菴认为此诗创作在西周初年,作者是周公旦。全诗七章,每章八句。通篇用「赋」的手法,歌颂周文王受命于天建立周邦的功绩,叙述商周兴亡隆替的道理,告诫勉励周成王及後世君王应顺应天命施行德政,反复叮咛告诫周朝臣子及殷商归周诸臣要顺应天命效忠周朝,情意十分恳切。此诗章句结构整齐,每章换韵,韵律和谐,成功地运用了连珠顶真的修辞技巧,语句蝉联,诗义贯串,宛如一体。
妙法莲华经 · 方便品第二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蝶恋花 · 送春
《蝶恋花·送春》是宋代词人朱淑真的词作。此为一首惜春词。全词将春拟人,抒发伤春情怀。上阕抒发对春天眷恋的感情,下阕抒发伤春的感情。全词共用五个「春」字,由繫春、随春、惜春到端酒送春,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凄苦缠绵,无限留恋。歇拍的「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句,以黄昏的凄风苦雨之声为送春的背景,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将缠绵悱恻的惆怅之情含蓄自然地表达出来。
卷珠帘 · 记得来时春未暮
《卷珠帘·记得来时春未暮》是北宋女词人魏玩所作的恋情词。词中托为一个多情女子的身口,以追忆的方式,叙写了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倾诉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不幸爱情的怨恨、懊悔和悲伤,谴责了玩弄女性、背叛爱情的负心男子,表现了作者对时代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全词凄艳婉秀,感人至深。
八声甘州
本词为追念北游,寄怀老友之作。全篇一气旋转,哀绪纷来,声调激越,情感却又缠绵悱恻。词写北游归来的失意惆怅,和独处别友的离愁,反映遗民对故国沦丧的隐痛。篇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苍苍茫茫的北地长卷,正冰封雪飘之时,两位老友却冒雪出游,饮马长河。由“记”字领起五句,追忆北行情景和心态。踏雪冒寒,匹马劳顿,严寒冻裂貂裘,心神恍惚不定。见出北行心怀惴惴,迫不得已。“短梦”四句,转为归来情怀的陈述。燕都写经,俨然噩梦一场,身归江南,泪洒故土。欲倾苦恨,触目牢愁,无从下笔。足见遗民失国,北去南来,俱无佳致。 下片写独处念旧怀友之情。友人来访,又复归卧白云。“问谁”二句,化用《九歌》捐玦、遗佩掌故,写惜别情。“折芦”点化“折梅寄远”故实,寓留别意。一就行者言,一就居者说。向野桥招沙鸥,喻知己难得,反衬一笔,愈见故交情深。末以“怕登楼”收结,无限失国隐恨、思乡怀友之情,曲折宣出,最耐体味。本词将挚友聚散之情与家国兴亡之痛一并打入,词情起落有致,令人悲慨不尽。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南浦 · 题秦端崖先生《寒梅着花未画幅》
远天如梦,恁荒寒、点出碧芜村。依约江南归路,昨夜逗春痕。 报与枝头消息,问窗前、小立几黄昏。料空山孤鹤,月明无主,独自守柴门。 数遍旗亭长短,向天涯、我亦怅离樽。直待东风人日,清怨与同论。 纸帐朝来依旧,怪石肠、不似旧温存。莫图中回首,关山容易笛销魂。
双调 · 折桂令 · 叹世
《折桂令·叹世》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两支小令。第一支曲子以历史更迭的史观,畅述帝王功臣终归是梦的幻灭,建立远离功名,放情山林的人生态度。以抒情之笔,借秦汉之交的楚汉相争和汉初皇室诛杀功臣的史事,抒发功名难凭的感慨。第二支曲子通过自嘲的方式来表达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抒发对现实政治的反感。全曲表现了“叹世”的主题,曲中并无一字提及当世,只是罗列一个个历史故事,借助读者对历史的联想来表现作者的意图。作品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极大。语言明白如话,流畅简洁,充分体现了豪放派元曲家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