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阮郎归
此词描写的是一位女子于仲春时节踏青时的见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思之情。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春日郊外的秀丽景色和女子的见闻;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了女子的相思之苦。全词清秀典雅,迤逦飘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回环委婉,是词人的作品中极为典型的一首小词。
商颂 · 殷武
《商颂·殷武》是《诗经·商颂》的最后一篇,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据《毛诗序》的说法以及近现代学者的考证,此诗的主旨在于通过殷高宗武丁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各六句,二、六章各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各章都有描写的侧重点是此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
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朱注:大匠,工师也。规矩,匠之法也。此章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曲艺且然,况圣人之道乎?
沉醉东风 · 重九
《沉醉东风·重九》作者元代诗人卢挚的一首小令。 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其时正当暮秋季节,天高气爽,自然景物自有其独特的佳处,然而又带点衰疯的气象。古代文人于此时此景,每生悲凉之感。 这首小令,表现的基本上也就是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作品。景是清冷的秋景,情是淡淡的愁情;虽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但用词铸句,描摹景物,以及酿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颇见艺术功力。
菩萨蛮
《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是晚唐五代时期词人牛峤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写男女欢会情事的艳词。上片写欢会私情。前两句写欢正浓,后两句写辘轳之声惊破欢情。下片写临别情事。前两句从静的角度写景写人。此刻,景色迷茫,主人公低头不语,若有所思。末二句所写,正是她沉思的结果。十个字,尽情倾泄情感,狎昵已极。
谒金门
《谒金门·空相忆》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词作。关于此首诗,宋杨浞《古今词话》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记载说法不一。作者通过刻划主人公的心态,由人去楼空,往事不堪回忆,而转入一种欲寄书寻觅的痴情。描写爱姬的才貌。她既有“天上嫦娥”之美貌,又有才情,工文善书,字迹娟秀。表达了作者的悲伤之感
解语花 · 上元
以元宵节为题材的词作颇多,本词自有特色。它既描写了当时当地(当时作者正在荆州)元宵盛况,又有对汴京元宵的回忆,也有自己意兴消沉的抒情,三者有机融合,隐约流露出去国离乡,今不如昔的感叹。上阕写荆州元宵灯节。下阕联想到京城元宵节的情景以及追昔抚今的伤感。读古人词,既须赏其笔墨之妙,更须领其心性之美。如此读词,全是情深意笃,一片痴心,亦即诗心之所在。
桂枝香 · 和詹天游就访
晓天凉露。天上玉箫吹,飞声如雨。金阙高寒,闲却一庭梅雨。漫漫八表尘埃梦,把文章、洗空千古。精神一似,风裳水佩,兰皋蘅浦。 看万里、跳龙跃虎。甚花娇英气,剑清尘妩。憔悴江南,应念小窗贫女。朱楼十二春无际,倚苍寒、青袖如故。茶香酒熟,月明风细,试教歌舞。
雪梅(其二)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两首诗,此诗为其二。只有梅花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天仙子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有刘、阮故事。东汉剡县人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迷不得返,饥食桃实,渴饮溪水。在山溪边遇二美貌女子,待他们如旧相识,并邀至家款待,当晚成亲。十日後刘、阮求归,二女苦留,又过了半年。山中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更使二人怀乡念家,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既还,亲旧零落,邑屋改异,子孙已历七代。这个故事,为後世诗词小说戏曲取作题材,或寄寓世人对仙境奇遇的向往,或借以抒发聚散相思的苦情。 皇甫松此词,就题发挥,咏刘郎在天台山遇神女的事,就是撷取临别时的一幕,写得情景交融,篇幅虽短,思致却深。首二句用“晴空”、“碧江”、“花发”渲染离别的环境,用“鹭鸶飞一只”起兴,引入刘郎别天仙的咏叹。末二句写别情,“十二晚峰青历历”一句以景结情,融情于景,凄寂无限。 “晴野鹭鸳飞一只,水荭花发秋江碧”,叙写秋景,切半年後还家的时令;已非复“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的山中景致,是为别後独行野望所见,兼以衬托人物此时的心境。鹭鸳为水鸟,栖于水边,高下飞翔。王维诗:“漠漠水田飞白鹭”,李绅诗:“碧峰斜见鹭鸶飞。”此句特写“飞一只”,离意明显。“一只”二字置于句末,唐·高骈《步虚词》已有“青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的先例,都是为了使这两个字得到强调,和加上着重点差不多,不只是为了押韵的缘故。水荭是丛生于江边洲涪间的水草,又称水荭,夏秋开花,花白色或粉红色。“水荭花发秋江碧”,境界未尝不阔远清疏,色彩亦甚鲜妍谐美,然而不能吸引此时刘郎的心目者,他的心还留在适才分别的场景之中,于眼前佳景自似视若无睹,因下文而可知也。于是接转“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三句,回叙别时情景。对“天仙”、临“绮席”,而“泪珠滴”,是一“别”字使然。思归之心至切,离别之情又难,当此际,自应有许多心事、言辞、态度,而作者只用“泪珠滴”三字了之。盖写情人相别悄景,最富概括性、表现力的,莫如写流泪了。格律上此处只许写三个字,就写这三个字,一切都可尽包其中;至如“和泪出门相送”之“相送”也,“执手相看泪眼”之“执乎“也,在这三个字面前,反觉辞费了。盖写也写不尽,写一二点反显其少,不如不写反觉其多。末句“十二晚峰青历历”,又转头来写别後独行所见。此亦写景,但与开头写景又有不同。开头之景,作者所设之景也,非必主人公目中之景;入目而不入心,与无景同。结句之景,诚主人公目中之景也,入目而又动心。情人已别,眼前只有青峰历历可数;山色可认,山中人更可思。陈廷焯评云:“结有远韵,是从‘江上数峰青’化出。”(《词则·别调集》)此言甚是。必曰“十二峰”者,又用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事。南宋范成大曾两游巫山,作有前後《巫山高》诗,後诗云:“凝真宫前十二峰,两峰娟妙翠插空;余峰竞秀尚多有,白壁苍崖无数重”,可以为词中的“峰青”作注。此句以景结情,兼用两典,融合无痕。《白雨斋词话》评:“飞一只便妙,结笔得远韵。” 词咏调名本意。唐五代此题并多用刘阮事,托意仙缘,实写人情。丁寿田等评韦庄本调“刘阮不归春日曛”云:“此词盖借用刘阮事咏美人窝耳。”(《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于皇甫此词固亦可作如是观。但皇甫词句丽而意清,语真而情挚,不涉绮思,诚为此调中上驷。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七节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欢言,孟子独不与欢言,是简欢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夜合花
吴文英在苏杭各有一姬,一离一死,本词的“有感”,即是追怀苏州离异之姬妾而作。上阕追忆与苏姬的欢聚。“柳暝”三句勾连今昔,写词人泊舟上岸的情景,同当年与苏姬乘马春游姑苏台往事相叠映。“当时夜泊”六句倒叙旧时与苏姬之相聚欢爱:词人与苏姬一见钟情,两情欢洽,情侣吟词饮酒,剪烛密语,情话绵绵,只恨春宵苦短,时光流逝,“深乡”写出情侣双栖共宿,深情密恋的缱绻欢爱。“共追”三句则总括了情侣在苏州漫步绿野小路,荡舟横塘碧波的生活情景。 下阕感伤与苏姬之离异。“凄凉”二字,感叹与二姬欢爱不终,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剧和不幸。“重来”六句写依照昔日与苏姬夜泊情景,唤酒斟饮,然而苏姬离异,人单影只,难以重温旧情,只能借酒消释“万感”之悲愁与孤闷。“故人”三句点明怀思“故人”,遥望“楼上”之意,“凭谁”写出孤独无伴的处境。最后以景结情,满月芳草绵延天涯,落日斜阳余晖,写出人去楼空,徒增黄昏触目之愁。本词虽是悲慨万种之作,却选用响亮、飞扬的词韵,即是借此表现词人急狂、苍茫的失落无依之情。
千秋岁 · 次韵少游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四月,苏轼落职知英州,秦观被指为影附苏轼随之被贬为杭州通判,道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转徙郴州。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仲春,新党为了将旧党(元祐党人)赶尽杀绝,朝廷对“元祐党人”的贬地作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所有被贬外地的元祐党人,根据贬所再向更远之地贬一次。因为苏轼在旧党中的地位,已经被贬广东的苏轼,再次被贬到了海南。秦观由郴州转徙到更远的横州(今广西横县)。 秦观于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在衡州遇到了在这里做知府的孔平仲(毅甫)。孔平仲是与秦观同一批受到贬谪,落职知衡州的,处境与心境大致相同,秦观因向他赠送了旧作《千秋岁》词。孔平仲他读了这首词以后,认为言语悲伧,作者心中的幽怨太深,恐不久于人世,并步原韵和词一首, 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四月,秦、孔二人所作的《千秋岁》经由苏轼的侄孙苏元老传到了远谪琼州的苏轼那里。苏轼有所感,亦作和词一首。 这是一首表达自己才无所用,报国无门的词。上阕作者自叙贬居在有天涯海角之称的海南岛,退离了能展抱负的政坛,归途遥遥无期,凄苦心碎。下阕作者逐渐摆脱愁苦,对自己能被朝廷启用报有希望。结尾运用《论语》入词的手法,起到引发联想、扩充语言内涵的作用,转而表达节操自守、“行藏在我”的信念,是他晚年历经磨难而仍不变初衷的政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