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左传 · 桓公 · 桓公五年
【经】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夏,齐侯郑伯如纪。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葬陈桓公。城祝丘。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大雩。螽。冬,州公如曹。 【传】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 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仍叔之子,弱也。 秋,大雩,书,不时也。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过则书。 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
喜迁莺
《喜迁莺·人汹汹》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词作。这首词是就词牌本意发挥,写科举考试获胜者所受到君王接见的特殊待遇。上阕二十三字,言朝君王;下阕二十四字,写拜皇后。全词极写其盛况和举子的喜悦之情。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开篇就是一番人潮涌动,鼓声雷动的场面,“襟袖五更风”则表达了一种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心境。“大罗天上月朦胧”一句,“大罗天”为道教用语,简称“大罗”。这里指代朝廷。“霓旌绛节一群群”,“霓旌绛节”总体指的是色彩鲜明、堂皇威严的皇家仪仗队。“玉华君”指天帝、玉帝,这里比喻人间的皇帝。又有说解“玉华”为仙女名,唐代李康成《玉华仙子歌》:“紫阳仙子名玉华,珠盘承露饵丹砂。”《云笈七签·卷四六》:“玉童侍卫,玉华扶生。”那么,这里就应指皇后。 全词极写科举高中的士子们朝见皇帝皇后时的盛况和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除架
架,瓜架也。此亦秦州秋深作。此见除架而有感也。上四记事,下四寓言。花开瓤结,除蔓何辞,有功成身退之义。秋虫犹在,暮雀已离,有倏忽聚散之悲。寒事已落,人生亦然,有始盛终衰之慨。
左传 · 襄公 · 襄公十二年
【经】十有二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夏,晋侯使士鲂来聘。秋九月,吴子乘卒。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公如晋。 【传】十二年春,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武子救台,遂入郓,取其钟以为公盘。 夏,晋士鲂来聘,且拜师。 秋,吴子寿梦卒。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冬,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扬梁,以报晋之取郑也。 灵王求后于齐。齐侯问对于晏桓子,桓子对曰:「先王之礼辞有之,天子求后于诸侯,诸侯对曰:『夫妇所生若而人。妾妇之子若而人。』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则曰:『先守某公之遗女若而人。』」齐侯许昏,王使阴里逆之。 公如晋,朝,且拜士鲂之辱,礼也。 秦嬴归于楚。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
石州慢
此词为抒写相思别情之作。上阕写北国早春景物。「薄雨」二句以薄雨、斜照之意象组合成一幅北国早春雨后斜阳、春意空阔之境。「长亭」二句插入长亭送别,远客折柳,乃词人见北国早春柳色才黄,顿时闪现出当初离别京师,出关赴任,折柳送别情景。「烟横」三句写词人远望暮霭烟云横空弥漫于长河水际,几点归鸦映带其间,荒原积雪已被东风消融,更具象地展现出北国早春的荒野和苍茫。「还记」二句勾联今昔,触发对京都恋人的怀思。前面一路写景,到此一笔打住,上阕的煞尾,实属全词脉络的关键。 下阕由写景转入叙事。回首京都恋人送别情景:她备好酒宴为我饯别,流着伤心的泪水,唱着哀怨的歌曲。「顿成轻别」感慨离别经年,音尘渺茫。「欲知」五句写突接京都恋人诗篇,抒发相思。这首词从眼前追忆过去,从过去回到现在,想到日后,并且极其巧妙地把时间迁移和内心的活动,交织在写景、叙事、抒情之中,馀味无穷。
人间词话 · 第五十一则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查子 · 独游西岩
词的上阕藉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一笔两意,巧妙之极。而以「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此处的山与人,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又写人。如是写山,指山逢寒冬;如是写人,则指人的老大。这样双绾之後,「太寒生」就成了词人的心理自感,和对于山的移情了。既然山被词人赋予了这样充分的灵性甚至可说是人性,那么,上阕末句衝出青山「唤我溪边住」的语句,就不再突兀矫情。两位岁寒之友因品格相似而思谋相伴,简直再合情理不过。 词的下阕藉月来自写,也有与上阕近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过阕说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头下来了。这就如同一个绝大的悬念,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结韵则作出生动的解释,说这从天而降的明月,是因为被词人读《离骚》的声音所打动和吸引。这解释十分巧妙而合理,因为他巧用月影以替代月亮,听他读书的明月,实不过是清溪里的月影。这样的巧用,显示出他专注于读《离骚》的激愤心情。因专心读书,他再无心仰望天空。偶尔一瞥眼前,只见溪中之月凝止不动,似在入神而听。另外,这里的「夜夜」一语,又将前句瞬间的「明月来」化为夜夜的「明月来」,使词人读《离骚》的行为,不再是一个瞬息性行为,而在重复、延长中加深了它的意义,加强了它所含有的词人感情的勃郁愤懑色彩。夜夜如此,长夜如此,这读《离骚》的人,他的情感强度就不待测量而後知了。 这首词是词人词作中修辞手法运用得最密的作品,如拟人、双关、悬念、暗示等等。而它们也使此词在艺术表达效果上超凡人妙,在情感风味上厚重而含蓄。
塞下曲 其一
组诗的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秋分
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 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蛰虫坏【音培】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女冠子
《女冠子·露花烟草》是晚唐词人张泌的一首词。上片写主人公居住的清冷环境以及与情人分别后的憔悴,下片写周围凄冷的环境以及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全词以清冷的环境烘托出女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表达出她的情思,真切动人。
国风 · 鄘风 · 桑中
《国风·鄘风·桑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大多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的情诗,为男子所唱。他在劳动的时候,回忆起曾和姑娘约会的情景,情之所至,随口唱出了这首歌,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全诗三章,每章七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语句和谐流畅,情绪欢快热烈,音韵圆美婉转,读来琅琅上口。
金刚经 · 第十品 · 庄严净土分
本章通过解构佛本身的庄严,阐明佛法的真谛是“庄严净土”。标目是“庄严净土”,佛与须菩提通过对话,说明真正的庄严净土就是无所执著,连佛在燃灯佛处得到了佛法没有,菩萨的功德使佛地更庄严了没有这些念头,也不要执著。这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佛法的“大身”——就是“非身”。前人评点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盖此心清净,便是庄严佛土,悉以外饰为哉?七宝宫殿,五彩栋宇,皆外饰也,此凡夫所谓庄严,非菩萨之所谓庄严。欲知菩萨庄严,当于非庄严中求之。”
雨中花令 · 吴兴道中,颇厌行役,作此曲寄武林交旧
山雨细、泉生幽谷,水满平田。雪茧红蚕熟后,黄云陇麦秋间。武陵烟暖,数声鸡犬,别是山川。 嗟老去、倦游踪迹,长恨华颠。行尽吴头楚尾,空惭万壑千岩。不如休也,一庵归去,依旧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