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释秘演诗集序
《释秘演诗集序》是欧阳修为自己的友人、北宋诗人祕演和尚的诗集所作的一篇序文。文章在写作、构思上别具匠心,由“天下无事”日久,“智谋雄伟非常之士”,“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引出“廓然有大志”的亡友石曼卿,又由曼卿而及祕演。又述曼卿、祕演相交最久,且是“以气节相高”的“奇男子”。然而二人却不为世用,曼卿死,祕演亦老病,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感慨:“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欧阳修对石曼卿诗颇为推崇,而曼卿“尤推祕演之作”,反衬祕演诗作“雅健有诗人之意”。在祕演将南游之际,作者“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拟行路难(其十一)
君不见枯箨走阶庭,何时复青着故茎。 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 君当见此起忧思,宁及得与时人争。 人生倏忽如绝电,华年盛德几时见。 但令纵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燕。 持此从朝竟夕暮,差得亡忧消愁怖。 胡为惆怅不得已,难尽此曲令君忤。
丑奴儿令 · 沉思十五年中事
《丑奴儿令·沉思十五年中事》是清代词人龚自珍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回忆生平之作,写出了一个百年先觉者,一代不羁才,不能施展才华,只能选择金字经伴终一生的悲哀。全词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和身世飘零的感慨。
倾杯乐 · 品茶
雨后新晴,林端小阁,疏帘窣地。正注罢、南华下卷,几般绿雪,岳僧新寄。 涧边杓取鸣泉试。借幽廊,支瓦铫,细商茶事。松风入听,瑟瑟珠跳雪沸。 绿鬓女、娇拖燕尾。捧玉湿钧州磁盏翠。羡幽韵、未泻先传,馀芬罢啜还殢。 渐证入、茗柯至理。终不负、酪奴风致。七碗后,玉川子、颓然竟醉。
水调歌头 · 其六定王台
《水调歌头·定王台》大约作于词人担任善化(在今长沙市内)县令期间。词人在一个深秋时节登上定王台览胜,感慨顿生,并将不胜今昔之感升华为感时伤事的爱国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这首词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当时正在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的张栻徵聘范如山(辛稼轩的内兄)做辰州卢溪县令。范如山嫌这个职务官小势微,不足以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而不肯赴任。恰逢此时辛稼轩调任荆湖北路转运使,便在范如山的寿宴上,写下这首词对他进行劝导,希望他能够以大局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积极出仕以成就功业。辛稼轩以议论为词的特色在其中得以充分表现。
唐才子传 · 陈子昂
子昂,字伯玉,梓州人。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任侠尚气弋博,后入乡校感悔,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痛自修饬,精穷坟典,耽爱黄、老、《易》象。光宅元年,诣阙上书,谏灵驾入京。 武后召见,奇其才,遂拜麟台正字,令云:"地籍英华,文称炜晔。"累迁拾遗。圣历初,解官归。会父丧,庐冢次。 县令段简贪残,闻其富,造诈诬子昂,胁取赂二十万缗,犹薄之,遂送狱。子昂自筮封,惊曰:"天命不佑,吾殆穷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子昂貌柔雅,为性褊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与游英俊,多秉钧衡。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初,为《感遇诗》三十章,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由是知名,凡所著论,世以为法,诗调尤工。 尝劝后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柳公权评曰:"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有集十卷,今传。呜呼!古来材大,或难为用。象以有齿,卒焚其身。信哉,子昂之谓欤!
相思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是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作。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全诗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
菩萨蛮 · 画船槌鼓催君去
这是一首叙写离别之情的作品,词中用简单而不乏味的语言表现出作者难言的相思之情。 上阕写送别时的情景。临别依依,行者与送行者,相互留恋,却终于分离。“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送别者为行人设宴饯行,两人别离依依,千言万语说也说不尽,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高楼把酒留君住”,船家已经“催人”了,而这边还在把酒“留”人。为人饯行,按说应该先写“高楼把酒留君住”,之所以倒装,正是为了强调分离时的紧迫感。一”催“一“留”将“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行者欲去不忍,欲住不能,正左右为难之时,江水就快平潮了,“西江潮欲平”一语包含了无数未尽之言。这两句妙就妙在不直接说是去是留,而是通过江潮涨平的景象来说明答案。江潮涨满之时正是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 下阕写别后的怀念。“知君何日同”,表现出难言的相思之情。“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这两句承上片“江潮”而来,说潮水有信,定时起落,而人一旦离去,两人便遥遥相隔再难相见。“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这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用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将送别之人心中的不舍之情和盘托出,尤为动人。 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潜书·权实
群臣奏入,下于有司;公卿集议,复奏行之。其所行者,著为故事,因时增易,百职准以决事。自汉以来皆然,舍是无以为政。然有治不治者,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若徒以文也,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
勤懒歌
《解人颐》二十四集,清钱德苍重辑。根据书前作者写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序可知,他是根据坊间流传的《解人颐》初集、二集及《新订解人颐》三部书,“复为去陈集新,又从而广益之”,重新付梓的。 《解人颐》收录的这首《勤懒歌》,是对古代的“四民”——士、农、工、商进行劝勤戒懒。结语为:“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意思是,只要勤奋,天下就没有难做的事情,即使百尺竿头也能昂然挺立。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也作“百丈竿头”。 关于勤奋,古人论之多矣。东汉张衡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唐代韩愈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伟人毛泽东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中写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可说是“一勤天下无难事”的另类表达。
齐天乐 · 其四
《齐天乐·竹深不放斜阳度》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上片描述“丁园”的内外景色。“竹深”两句,应题。“断莽”三句,叙园外之景。“荒亭”三句,复述园景。“障锦”两句,写挡风的围屏。“独游”三句,从眼前的聚宴联想开去。“柳下”三句,述宴中情景。“秋香”三句,由园景生发,宕开一笔,插叙时令。结句呼应词题中“招饮”,词人尽兴而归矣。且“溪树晓”又与首句“斜阳度”遥接,点明作通宵之宴。结句呼应词题中“招饮”,词人尽兴而归矣。“溪树晓”又与首句“斜阳度”遥接,点明这是作通宵之宴也。整首词语言清新,韵律优美。
乡思
这首七言绝句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这首诗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点绛唇 · 醉漾轻舟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章惇被起用为相。章惇握政伊始,即广兴党籍,大肆打击元祐时旧党的在朝之臣,苏轼、黄庭坚等皆遭贬谪,秦观也未能幸免。秦观始由国史院编修贬为杭州通判,途中再贬为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绍圣三年(1096),又被削秩徙放到郴州(今属湖南)。这一连串巨大的打击使得他陷入一种蒙受压抑而不能自拔的浓重悲哀之中。这首《点绛唇·桃源》当作于秦观被贬途中或贬居郴州时。
贺新凉 · 梅
梦里骖鸾鹤。觉三山不远,依前海风吹落。浮到五湖烟月上,刚被梅香醉着。粲玉树、轻明疏薄。十万琼琚天女队,捧冰壶、玉液琉璃杓。来伴我,荐清酌。 恍然梦断浑非昨。问溪边竹外,新来为谁开却。无限冰魂招不得,拟把离骚唤觉。待抖擞、红尘双脚。万里瑶台终一到,想玉奴、不负东昏约。留此恨,寄残角。
人间词话 · 第四十则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