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国风 · 郑风 · 将仲子
《国风·郑风·将仲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热恋中的少女赠给情人的情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全诗纯为内心独白式的情语构成。但由于女主人公的抒情,联系着自家住处的里园墙树展开,并用了向对方呼告、劝慰的口吻,使诗境带有了絮絮对语的独特韵致。
幽梦影 · 序 · 一
余穷经读史之余,好览稗官小说,自唐以来不下数百种。不但可以备考遗志,亦可以增长意识。如游名山大川者,必探断崖绝壑;玩乔松古柏者,必采秀草幽花。使耳目一新,襟情怡宕。此非头巾能戴、章句腐儒之所知也。 故余于咏诗譔文之暇,笔录古轶事、今新闻,自少至老,杂着数十种。如《说史》、《说诗》、《党鉴》、《盈鉴》、《东山谈苑》、《汗青余语》、《砚林不妄语》、《述茶史补》、《四莲花斋杂录》、《曼翁漫录》、《禅林漫录》、《读史浮白集》、《古今书字辨讹》、《秋雪丛谈》、《金陵野抄》之类,虽未雕版问世,而友人借抄,几遍东南诸郡,直可傲子云而睨君山矣! 天都张仲子心斋,家积缥缃,胸罗星宿,笔花缭绕,墨沉淋漓。其所著述,与余旗鼓相当,争奇斗富,如孙伯符与太史子义相遇于神亭;又如石崇、王恺击碎珊瑚时也。 其《幽梦影》一书,尤多格言妙论。言人之所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经道。展味低徊,似餐帝浆沆瀣,听钧天之广乐,不知此身在下方尘世矣。至如: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 婢可以当奴,奴不可以当婢。 无损于世谓之善人,有害于世谓之恶人。 寻乐境乃学仙,避苦境乃学佛。 超超玄着,绝胜支许清谈。 人当镂心铭肺,岂止佩韦书绅而已哉!
赠相僧杨懒散
野鹤本长生,孤云无定意。 托迹虽世间,游心乃尘外。 请问绛人年,曾观柏寝器。 微言洞倚伏,妙中惊人世。 往夏识方瞳,今春分别袂。 飞帆烟雨外,驻锡云林际。 逸兴轻远游,滞念牵离思。 后夜听钟鸣,应在寒山寺。
国风 · 齐风 · 卢令
《国风·齐风·卢令》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毛诗序》说这首诗为刺齐襄公荒于政事而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全诗三章,每章二句,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实写手法写犬,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虚写手法写人,文字简练,形象生动。
南浦 · 次韵答南金见寄
烟水隔殊乡,又匆匆误了,踏青时候。一别几多时,河桥外、官柳青条犹瘦。君来为问,渡江桃叶曾来否。生怕木阑双艇子,只道故人依旧。孤村寒食*寻,料归期渐近,花开休骤。油壁耐东风,先拌取、同醉乱红千亩。凭阑望久。几番魂断烟中岫。从此相逢休草草,莫对夕阳搔首。
古倾杯
《倾杯·冻水消痕》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词人远眺春日阳和之景;下片写词人目睹春景反惹羁旅之愁情。词以美景引愁情,以往昔的热烈反村眼前的冷寂,在抒情上又以上片深幽的蕴蓄与下片痛快的倾吐形成鲜明比照。
鹧鸪天 · 杨柳东塘细水流
此词借景抒情。上阕写景,东塘杨柳,春波细流,红窗睡起,枝上鸣鸠,山压翠眉,鬓角生秋;下阕抒情,时临玉管,或试琼瓯,醒时题恨,醉时便休。“明朝落花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既为全词添姿生色,又在有意无意之间微露惜春之意。通篇工丽精巧,委婉含蓄,极有情致。
卜算子 ·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市东南,又作定惠院,东坡另有《遊定慧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东坡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东坡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藉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髙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全词藉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黄山谷评:「语意髙妙,似非喫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天仙子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有刘、阮故事。东汉剡县人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迷不得返,饥食桃实,渴饮溪水。在山溪边遇二美貌女子,待他们如旧相识,并邀至家款待,当晚成亲。十日後刘、阮求归,二女苦留,又过了半年。山中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更使二人怀乡念家,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既还,亲旧零落,邑屋改异,子孙已历七代。这个故事,为後世诗词小说戏曲取作题材,或寄寓世人对仙境奇遇的向往,或借以抒发聚散相思的苦情。 皇甫松此词,就题发挥,咏刘郎在天台山遇神女的事,就是撷取临别时的一幕,写得情景交融,篇幅虽短,思致却深。首二句用“晴空”、“碧江”、“花发”渲染离别的环境,用“鹭鸶飞一只”起兴,引入刘郎别天仙的咏叹。末二句写别情,“十二晚峰青历历”一句以景结情,融情于景,凄寂无限。 “晴野鹭鸳飞一只,水荭花发秋江碧”,叙写秋景,切半年後还家的时令;已非复“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的山中景致,是为别後独行野望所见,兼以衬托人物此时的心境。鹭鸳为水鸟,栖于水边,高下飞翔。王维诗:“漠漠水田飞白鹭”,李绅诗:“碧峰斜见鹭鸶飞。”此句特写“飞一只”,离意明显。“一只”二字置于句末,唐·高骈《步虚词》已有“青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的先例,都是为了使这两个字得到强调,和加上着重点差不多,不只是为了押韵的缘故。水荭是丛生于江边洲涪间的水草,又称水荭,夏秋开花,花白色或粉红色。“水荭花发秋江碧”,境界未尝不阔远清疏,色彩亦甚鲜妍谐美,然而不能吸引此时刘郎的心目者,他的心还留在适才分别的场景之中,于眼前佳景自似视若无睹,因下文而可知也。于是接转“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三句,回叙别时情景。对“天仙”、临“绮席”,而“泪珠滴”,是一“别”字使然。思归之心至切,离别之情又难,当此际,自应有许多心事、言辞、态度,而作者只用“泪珠滴”三字了之。盖写情人相别悄景,最富概括性、表现力的,莫如写流泪了。格律上此处只许写三个字,就写这三个字,一切都可尽包其中;至如“和泪出门相送”之“相送”也,“执手相看泪眼”之“执乎“也,在这三个字面前,反觉辞费了。盖写也写不尽,写一二点反显其少,不如不写反觉其多。末句“十二晚峰青历历”,又转头来写别後独行所见。此亦写景,但与开头写景又有不同。开头之景,作者所设之景也,非必主人公目中之景;入目而不入心,与无景同。结句之景,诚主人公目中之景也,入目而又动心。情人已别,眼前只有青峰历历可数;山色可认,山中人更可思。陈廷焯评云:“结有远韵,是从‘江上数峰青’化出。”(《词则·别调集》)此言甚是。必曰“十二峰”者,又用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事。南宋范成大曾两游巫山,作有前後《巫山高》诗,後诗云:“凝真宫前十二峰,两峰娟妙翠插空;余峰竞秀尚多有,白壁苍崖无数重”,可以为词中的“峰青”作注。此句以景结情,兼用两典,融合无痕。《白雨斋词话》评:“飞一只便妙,结笔得远韵。” 词咏调名本意。唐五代此题并多用刘阮事,托意仙缘,实写人情。丁寿田等评韦庄本调“刘阮不归春日曛”云:“此词盖借用刘阮事咏美人窝耳。”(《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于皇甫此词固亦可作如是观。但皇甫词句丽而意清,语真而情挚,不涉绮思,诚为此调中上驷。
千秋岁 · 其二
休嗟磨折,看取罗巾血。殷勤且话经年别。庭花番怅望,檐雨同呜咽。明半灭,灯光夜夜多如月。 无复伤离别,共保冰霜洁。不断梦,从今歇。收回书上絮,解尽眉头结。犹未绝,金徽泛处应能雪。
庆清朝 · 节过重三
节过重三,日逢四六,真贤应昴初生。元来鼻祖,降瑞应长庚。今喜重逢旧事,固宜依旧复青毡。果然是、双雕一箭,雁塔书名。大器也须小试,鸾凤暂栖,荆棘若为荣。从容钜竹双松,足畅吟情。行种河阳桃李,即飞诏、入厕朝绅。从兹看、箕星上应,南极长明。
归朝欢
《归朝欢·山下千林花太俗》是宋代词人辛稼轩创作的词。该作写出了对赵介菴以及野梅花不幸的哀悼,又表现对其不能超脱悲哀的惋惜,语意深婉,值得读者深思。这首词是写山上一枝野梅花照映可爱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深沉感慨,潇洒飘逸而又荡气回肠。 词的上阕赋野梅。开头两句写其盛。言山下鲜花虽多,却太俗气;而山上虽然只有一枝野梅花,却因其格高韵胜,照映可爱而「看不足」。在这里,以山下千林作反衬,以一胜千,突出梅花品格之高,显示了作者重雅轻俗的审美情趣。一萼故应先春破,百花浑未觉春来。「春风」二句紧承上文说明野梅花之所以让人「看不足」的原因。言春风在其一边,占尽春光,故能先百花而报春,菖蒲冬至后五十七日而挺生(《吕氏春秋·任地》「菖始生」注),虽清翠醒目,也只能「自蘸清溪绿」水,无法与野梅相比。「与花」二句写其衰残。言野梅花和草木也有共同的命运,不堪风吹雨打而衰残,所不同的是野梅衰败更早命运更惨而已。「莫悲歌」三句写其对不幸命运的超越。言不要为野梅花的不幸遭遇而悲歌,因为白云宿岩下,悲歌会惊扰白云,破坏山间的静谧,表现了作者对山林生活的顾惜。 词的下阕志慨。「病怯」二句写书难细读。言其残年多病,命运难期,心绪欠佳,难以静下心来,细读赵介菴之遗篇,也就难掌握其精神实质。马援《诫兄子书》说:「龙伯高敦厚周慎,谦约节俭,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清浊无所失,吾爱之重之,而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苦无」二句活用其义,言其「效介菴体为赋」,虽不能得其神髓,至少还可以刻鹄类鹄,不亚于赵介菴。其实这是自谦之词。因为在词史上有花间体、易安体、稼轩体等,不见有另外的人提及「介菴体」,而且其词以清雅(或清丽)为宗,沉着不足,远不如稼轩之词,所可称者仅有「波底夕阳红湿」数句而已。「梦中」二句写对赵介菴的追忆。言其人腰如束素,人似琼玉,瘦削而温润,实为美男子,的确令人倾慕。结尾三句写其因愁早逝。言其有生之年,被愁压倒,为何不每天饮醇酒听音乐,以终天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