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忆王孙 · 春词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春愁闺怨。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杏渺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的。开头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柳外」句点明思妇身居高楼之地,神驰柳外之遥,一个「空」字点染出思妇极度劳神远望而不见王孙归返的失落和她孤独寂寞,失魂落魄的空虚。「杜宇」句借杜鹃啼叫,以声传情。「雨打」句承杜宇,黄昏而下,写思妇怕闻杜鹃悲啼,怕见黄昏暮景,遂逼出「深闭门」的特定行为:藏于深闺,将杜鹃悲啼、黄昏暮景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读这首词,应当是回味大于思索,联想重于分析,这样可以得到比几句词的字面意义更多的东西。
左传 · 定公 · 定公十四年
【经】十有四年春,卫公叔戍来奔。卫赵阳出奔宋。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夏,卫北宫结来奔。五月,于越败吴于檇李。吴子光卒。公会齐侯、卫侯于牵。公至自会。秋,齐侯、宋公会于洮。天王使石尚来归脤。卫世子蒯瞶出奔宋。卫公孟彄出奔郑。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大蒐于比蒲。邾子来会公。城莒父及霄。 【传】十四年春,卫侯逐公叔戍与其党,故赵阳奔宋,戍来奔。 梁婴父恶董安于,谓知文子曰:「不杀安于,使终为政于赵氏,赵氏必得晋国。盍以其先发难也,讨于赵氏?」文子使告于赵孟曰:「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是安于与谋乱也。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赵孟患之。安于曰:「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将焉用生?人谁不死,吾死莫矣。」乃缢而死。赵孟尸诸市,而告于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知伯从赵孟盟,而后赵氏定,祀安于于庙。 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二月,楚灭顿。 夏,卫北宫结来奔,公叔戍之故也。 吴伐越。越子句践御之,陈于檇李。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师属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取其一屦。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三年,乃报越。 晋人围朝歌,公会齐侯、卫侯于脾、上梁之间,谋救范、中行氏。析成鲋、小王桃甲率狄师以袭晋,战于绛中,不克而还。士鲋奔周,小王桃甲入于朝歌。秋,齐侯、宋公会于洮,范氏故也。 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会于洮。大子蒯聩献盂于齐,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大子羞之,谓戏阳速曰:「从我而朝少君,少君见我,我顾,乃杀之。」速曰:「诺。」乃朝夫人。夫人见大子,大子三顾,速不进。夫人见其色,啼而走,曰:「蒯聩将杀余。」公执其手以登台。大子奔宋,尽逐其党。故公孟彄出奔郑,自郑奔齐。 大子告人曰:「戏阳速祸余。」戏阳速告人曰:「大子则祸余。大子无道,使余杀其母。余不许,将戕于余;若杀夫人,将以余说。余是故许而弗为,以纾余死。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冬十二月,晋人败范、中行氏之师于潞,获籍秦、高强。又败郑师及范氏之师于百泉。
木兰花令
词的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弟弟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全词点化运用前人词句,巧妙传达了思弟之离情苦。寓情於景,於物有情;如夜凉知秋,如寒蛩促机;朴中见真,实中见情。
水浒传 · 第九十七回 · 陈瓘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
话说当下吴用对宋江道:“城中军马单弱。前日恃乔道清妖术。今知乔道清败困,外援不至,如何不惊恐。小弟今晨上云梯观望,见守城军士都有惊惧之色。今当乘其惊惧,开以自新之路,明其利害之机。城中必缚将出降。兵不血刃,此城唾手可得。”宋江大喜道:“军师之谋什善。”当下计议,写成数十道晓谕的兵檄。其词云: "大宋征北正先锋宋示谕昭德州守城将士军民人等知悉:田虎叛逆,法在必诛。其余胁从,情有可原。守城将士能反邪归正,改过自新,率领军民开门降纳,定行保奏朝廷,赦罪录用。如将士怙终不悛;尔等军民,俱系宋朝赤子,速当兴举大义,擒缚将士,归顺天朝。为首的定行重赏,奏请优叙。如执迷逡巡,城破之日,玉石俱焚,孑遗靡有。特谕。” 宋江令军士将晓谕拴缚箭矢,四面射入城中。传令各门稍缓攻击,看城中动静。次日平明,只听得城中呐喊振天,四门竖起降旗。守城偏将金鼎、黄钺,聚集军民,杀死副将叶声、牛庚、冷宁,将三个首级,悬挂竿首,挑示宋军。牢中放出李逵、鲁智深、武松、刘唐、鲍旭、项充、李兖、唐斌,俱用轿扛抬,大开城门,拥送出城。军民香花灯烛,迎接宋兵入城。宋先锋大喜。传谕各门将佐,统领军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无犯,欢声雷动。 宋江到帅府升坐。鲁智深等八人,前来参拜道:“哥哥,万分不得相见了!今赖兄长威力,复得聚首,恍如梦中!”宋江等众人,俱感泣泪下。次后金鼎、黄钺率领翁奎、蔡泽、杨春上前参拜。宋江连忙答拜,扶起道:“将军等兴举大义,保全生灵,此不世之勋也。”黄钺等道:“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反蒙先锋厚礼,真是铭心刻骨,誓死图报。”黄钺等又将鲁智深、李逵等骂贼不屈的事情,备细陈说。宋江感泣称赞。李逵道:“俺听得说那贼鸟道在百谷岭,待俺去砍那撮鸟一百斧,出那口鸟气!”宋江道:“乔道清被一清兄弟围困百谷岭,欲降伏他。罗真人已有法旨,兄弟不可造次。”鲁智深对李逵道:“兄长之命,安敢不遵。”李逵方才肯住。 当下宋先锋出榜安抚百姓,赏劳三军将佐,标写公孙胜、金鼎、黄钺功次。正在料理军务,忽报神行太保戴宗自晋宁回。戴宗入府参见。宋行锋忙问晋宁消息。戴宗道:“小弟蒙兄长差遣到晋宁,卢先锋正在攻打城池。他道:'待卢某克了城池,却好到兄长处报捷。’因此留小弟在彼,一连住了三四日。晋宁急切攻打不下。到今月初六日,是夜重雾,咫尺不辨。卢先锋令军士悄地囊土填积城下。至三更时分,城东北守御稍懈。我兵潜上土囊,攀援登城,杀死守城将士一十三员。田彪开北门冲突,舍命逃遁。其余牙将俱降。获战马五千余匹,投降军士二万余人,杀死者甚众。当下卢先锋克了晋宁。天明雾霁,正在安抚料理,忽报威胜田虎,差殿帅孙安,统领将佐十员,军马二万,前来救援,离城十里下寨。卢先锋即令秦明、杨志、欧鹏、邓飞,领兵出城迎敌。卢先锋亲自领兵接应。当下秦明与孙安战到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卢先锋兵到,见孙安勇猛,卢先锋令鸣金收兵。孙安亦自收兵。各立营寨。卢先锋回寨,说孙安勇猛,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次日,分拨军马埋伏。卢先锋亲自出阵,与孙安战到五十余合。孙安战马忽然前失,把孙安颠下马来。卢先锋喝道:'此非汝战败之罪,快换马来战。'孙安换马,又与卢先锋斗过五十余合。卢先锋佯败奔走,诱孙安赶到林子边。一声炮响,两边伏兵齐出。孙安措手不及,被两边抛出绊马索,将孙安绊倒。众军赶上,连人和马,生擒活捉。北阵里秦英、陆清、姚约三将,齐出救夺孙安。那边杨志、欧鹏、邓飞齐出接住。六骑马捉对儿厮杀,到间深处,只见杨志大喝一声,只一枪将秦英搠下马来。陆清与欧鹏正斗,被欧鹏卖个破绽,赚陆清一刀砍来,欧鹏把身一闪,陆清砍个空,收刀不迭,被欧鹏照后心一枪刺死。姚约见二人落马,拨马望本阵便走。被邓飞赶上,举铁链当头一下,把姚约连盔透顶,打个粉碎。卢先锋驱兵掩杀,北兵大败,杀死四五千人。北军退十里下寨。我兵得胜进城。众军卒把孙安绑缚解来。卢俊义亲释其缚,待以厚礼。劝孙安归顺天朝。孙安见卢先锋如此意气,情愿降顺。孙安对卢先锋说道:'城外尚有七员将佐,军马一万五千。容孙某出城招他来降。'卢先锋坦然无疑,放孙安出城。孙安单骑到北寨,说降七将,都来参见卢先锋。卢先锋大喜,置酒管待。孙安说:'某与乔道清同领兵离威胜,乔道清往救壶关。此人素有妖术,恐宋先锋处罹其荼毒。乔道清与孙某同乡。孙某感将军厚恩,愿往壶关探听消息,说乔道清归顺。'卢先锋依允。遂令小弟领孙安同来报捷。卢先锋令宣赞、郝思文、吕方、郭盛管领兵马二万,镇守晋宁。卢先锋统领其余将佐,兵马二万,望汾阳进征。戴某昨日于晋宁起程,替孙安也作起神行法。今日于路,已闻得兄长兵围昭德,乔道清被困。比及到城外,又知兄长大兵进城。特来参见哥哥。孙安见在府门外伺候。” 宋江大喜,令戴宗引孙安进见。戴宗遵令,领孙安入府,上前参见。宋江看孙安轩昂魁伟,一表非俗,下阶迎接。孙安纳头便拜道:“孙某抗拒大兵,罪该万死。”宋江答拜不迭,道:“将军反邪归正,与宋某同灭田虎。回朝报奏朝廷,自当录用。”孙安拜谢起立。宋先锋命坐,置酒管待。孙安道:“乔道清妖术利害,今幸公孙先生解破。”宋江道:“公孙一清欲降服他,授以正法。今围困三四日,尚未有降意。”孙安道:“此人与孙某最厚,当说他来降。”当下宋先锋令戴宗同孙安出北门,到公孙胜寨中。相见已毕,戴宗、孙安将来意备细对公孙胜说了。一清大喜,即令孙安入岭寻觅乔道清。孙安领命,单骑上岭。 却说乔道清与费珍、薛灿,与十五六个军士,藏匿在神农庙里,与本庙道人,借索些粗粝充饥。这庙里止有三个道人,被乔道清等将他累月募化积下的饭来都吃尽了。又见他人众,只得忍气吞声。是日乔道清听得城中呐喊,便出庙登高崖了望。见城外兵已解围,门内有人马出入。知宋兵已是入城。 正在嗟叹,忽见崖畔树林中,走出一个樵者,腰插柯斧,将扁担做个拐杖,一步步捉脚儿走上崖来,口中念着个歌儿道: “上山如挽舟,下山如顺流。挽舟常自戒,顺流常自繇。我今上山者,预为下山谋。” 乔道清听了这六句樵歌,心中颇觉恍然,便问道:“你知城中消息私?”樵叟道:“金鼎、黄钺杀了副将叶声,已将城池归顺宋朝。宋江兵不血刃,得了昭德。”乔道清道:“原来如此。”那樵者说罢,转过石崖,望山坡后去了。 乔道清又见一人一骑,寻路上岭,渐近庙前。乔道清下崖观看,吃了一惊。原来是殿帅孙安。”他为何便到此处?”孙安下马,上前叙礼毕。乔道清忙问:“殿帅领兵往晋宁,为何独自到此?岭下有许多军马,如何不拦当?”孙安道:“好教兄长得知。”乔道清见孙安不称国师,已有三分疑虑。孙安道:“且到庙中,细细备述。”二人进庙。费珍、薛灿都来相见毕。孙安方把在晋宁被获投降的事说了一遍。乔道淆默然无语。孙安道:“兄长休要狐疑。宋先锋等十分义气。我等投在麾下,归顺天朝,后来亦得个结果。孙某此来,特为兄长。兄长往时,曾访罗真人否?”乔道清忙问:“你如何知道?”孙安道:“罗真人不接见兄长,令童子传命,说你后来'遇德魔降'。这句话有么?”乔道清连忙答道:“有,有。”孙安道:“破兄长法的这个人,你认得么?”乔道清道:“他是我对头。只知他是宋军中人,却不知道他的来历。”孙安道:“则他便是罗真人徒弟,叫做公孙胜,宋先锋的副军师。这句法语,也是他对小弟说的。此城叫做昭德。兄长法破,可不是合了'遇德魔降'的说话?公孙胜专为真人法旨,要点化你同归正道,所以将兵马围困,不上山来擒捉。他既法可以胜你,他若要害你,此又何难。兄长不可执迷。”乔道清言下大悟。遂同孙安带领费珍、薛灿下岭,到公孙胜军前。 孙安先入营报知。公孙胜出寨迎接。乔道清入寨,拜伏请罪道:“蒙法师仁爱,为乔某一人,致劳大军,乔某之罪益深。”公孙胜大喜,答拜不迭,以宾礼相待。乔道清见公孙胜如此意气,便道:“乔某有眼不识好人。今日得侍法师左右,平生有幸。”公孙胜传令解围。樊瑞等众将,四面拔寨都起。公孙胜率领乔道清、费珍、薛灿入城,参见宋先锋。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乔道清见宋江谦和,愈加钦服。少顷,樊瑞、单廷珪、魏定国、林冲、张清都到。宋江传令,将军马尽数收入城中屯住。当下宋江置酒庆贺。席间公孙胜对乔道清说:“足下这法,上等不比诸佛菩萨累劫修来,证入虚空三昧,自在神通;中等不比蓬莱三十六洞真仙,准几十年抽添水火,换髓移筋,方得超形度世,游戏造化。你不过凭着符咒,袭取一时,盗窃天地之精英,假借鬼神之运用。在佛家谓之金刚禅邪法,在仙家谓之幻术。若认此法便可超凡入圣,岂非毫厘千里之谬!”乔道清听罢,似梦方觉。当下拜公孙胜为师。宋江等听公孙胜说的明白玄妙,都称赞公孙胜的神功道德。当日酒散,一宿无话。 次日,宋江令萧让写表申奏朝廷,得了晋宁、昭德二府。写书申呈宿太尉报捷。其卫州、晋宁、昭德、盖州、陵川、高平六府州县缺的官,乞太尉择贤能堪任的,奏请速补,更替将领征进。当下萧让书写停当。宋江令戴宗赍捧,即日起程。 戴宗遵令,拴缚行囊包裹,赍捧表文书札,选个轻捷军士跟随。辞别宋先锋,作起神行法,镒日便到东京。先往宿太尉府中,呈递书札。恰遇宿太尉在府。戴宗在府前寻得个本府杨虞候,先送了些人事银两,然后把书札相烦转达太尉。杨虞候接书入府。少顷,杨虞候出来唤道:“太尉有钧旨,呼唤头领。”戴宗跟随虞候进府。只见太尉正在厅上坐地,拆书观看。戴宗上前参见。太尉道:“正在紧要的时节,来的恁般凑巧!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覆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天子犹豫不决。却被右正言陈瓘,上疏劾蔡京、童贯、高俅诬陷忠良,排挤善类,说汝等兵马已渡壶关险隘,乞治蔡京等欺妄之罪。以此忤了蔡太师,寻他罪过。昨日奏过天子说:'陈瓘撰尊尧录,他尊神宗为尧,即寓讪陛下之意。乞治陈瓘讪上之罪。'幸的天子不即加罪。今日得汝报捷,不但陈瓘有颜,连我也放下许多忧闷。明日早朝,我将汝奏捷表文上达。”戴宗再拜称谢,出府觅个寓所,安歇听候,不在话下。 且说宿太尉次日早朝入内。道君皇帝在文德殿朝见文武。宿太尉拜舞山呼毕,将宋江捷表奏闻,说:“宋江等征讨田虎,前后共克复六府州县。今差人赍捧捷表上闻。”天子龙颜欣悦。宿元景又奏道:“正言陈瓘撰尊尧录,以先帝神宗为尧,陛下为舜。尊尧何得为罪?陈瓘素刚正不屈,遇事敢言,素有胆略。乞陛下加封陈瓘官爵。敕陈瓘到河北监督兵马,必成大功。”天子准奏。随即降旨:陈瓘于原官上加升枢密院同知,着他为安抚,统领御营军马二万,前往宋江军胶督战,并赍赏赐银两,犒劳将佐军卒。当下朝散,宿太尉回到私第,唤戴宗打发回书。戴宗已知有了圣旨,拜辞宿太尉,离了东京。作起神行法,次日已到昭德城中。往返东京,刚刚四日。 宋江正在整点兵马,商议进征,见戴宗回来,忙问奏闻消息。戴宗将宿太尉回书呈上。宋江拆开看罢,将书中备细,一一对众头领说知。众人都道:“难得陈安抚恁般肝胆!我们也不枉在这里出力。”宋江传令,待接了敕旨,然后进征。众针遵令,在城屯住,不在话下。 却说昭德城北潞城县,是本府属县。城中守将池方,探知乔道清围困时,便星夜差人到威胜田虎处申报告急。田虎手下伪省院官,接了潞城池方告急申文,正欲奏知田虎,忽报晋宁已失,御弟三大王田彪,止逃得性命到此。说还未毕,恰好田彪已到。田彪同省院官入内拜见田虎。田彪放声大哭,说:“宋兵势大,被他打破晋宁城池,杀了儿子田实。臣止逃得性命至此。失地丧师,臣该万死!”说罢又哭。那边省院官又启奏道:“臣适才接得潞城守将池方申文,说乔国师已被宋兵围困,昭德危在旦夕。” 田虎闻奏大惊。会集文武众官,右丞相太师卞祥,枢密官范权,统军大将马灵等,当廷商议。”即日宋江侵夺边界,占了我两座大郡,杀死众多兵将。乔道清已被他围困。汝等如何处置?”当有国舅邬梨奏道:“主上勿忧。臣受国恩,愿部领军马,克日兴师,前往昭德。务要擒获宋江等众,恢复原夺城池。”那邬梨国舅,原是威胜富户。邬梨入骨好使枪棒,两臂有千斤力气,开的好硬弓,惯使一柄五十斤重泼风大刀。田虎知他幼妹大有姿色,便娶来为妻。遂将邬梨封为枢密,称做国舅。当下邬梨国舅又奏道:“臣幼女琼英,近梦神人教授武艺。觉来便是膂力过人。不但武艺精熟,更有一件神异的手段。手飞石子,打击禽乌,百发百中。近来人都称他做'琼矢镞'。臣保奏幼女为先锋,必获成功。”田虎随即降旨,封琼英为郡主。邬梨谢恩方毕,又有统军大将马灵奏道:“臣愿部领军马,往汾阳退敌。”田虎大喜,都赐金印虎牌,赏赐明珠珍宝。邬梨、马灵各拨兵三万,速便起兵前去。 不说马灵统领偏牙将佐军马,望汾阳进发,且说邬梨国舅领了王旨兵符,下教场挑选兵马三万,整顿刀枪弓箭,一应器械,归第领了女将琼英,为前部先锋,入内辞别田虎,摆布起身。琼英女领父命,统领军马,径奔昭德来。只因这女将出征,有分教:贞烈女报不共戴天之仇,英雄将成琴琴伉俪之好。毕竟不知女将军怎生搦战?且听下回分解。
玲珑四犯 · 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
首词写岁暮感怀。上阕由辞旧岁引發无限的身世感、人间愁;下阕转入忆昔再回到感叹如今的文才难展、身世飘零。全词风格率直爽畅,婉转深沉,意趣高洁,含蕴无限。
朝中措 · 平山堂
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太守,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常与朋友在此聚会。欧阳修调离扬州几年之后,他的朋友刘原甫也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作了这首《朝中措》相送。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此词作于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当时作者正在江西赣州任上,经行造口,作此书于壁。作者登台望远,在观山观水中,寄托忧时忧国之思。上阕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兴亡之感。郁孤台为唐虔州剌史李勉所建,他曾登台西望长安。而自己哪有“长安”可望。当年金兵追隆祐太后,受难的百姓成千上万过赣江,伤心泪汇成无底的河,至今失地未收,实在可悲。“西北”二句,向西北遥望京都,可怜无数的青山将视线遮住。借叹息北望京城被阻隔,暗喻恢复无望。“可叹”中有无限悲愤。 下阕抒愁苦与不满之情。“青山”二句写眼前所见,大江滔滔向东流去,青山遮也遮不住。这里借水怨山有所暗喻:江水能冲破重重阻隔曲折而终于东去,而自己却无法挣脱羁留、冲破压抑而撇于一隅,岂不令人烦恼。江边暮色苍茫,鹧鸪声声,增添词人沮丧情绪,愁上加愁,益见词人爱国情怀。
国风 · 郑风 · 风雨
《国风·郑风·风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女子与久别的丈夫(或情人)重逢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十六字。此诗采用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形式,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达情更为充分,诗味更加深长。
左传 · 桓公 · 桓公七年
【经】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传】七年春,谷伯、邓侯来朝。名,贱之也。 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 秋,郑人、齐人、卫人伐盟、向。王迁盟、向之民于郏。 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塘上行
《塘上行》由甄氏(即文昭甄皇后)所作,这首描写闺怨的诗触怒文帝,甄氏黄初二年(西元二二一年)被赐毒酒而死。直到儿子曹睿嗣位,才被追谥为皇后。此后历朝历代,正史典籍,载其人,未载其名,均以甄后称之。
满路花 · 与听公
吴宫落日荒,燕市悲歌暮。天山三丈雪、迷行路。蓦然相遇,宝筏横津渡。 支公都未许。会待安心,早教觅向何处。 玄关频叩,默语俱成误。白头浑未定、风前絮。一灯深照,领略元无句。 从今应记取。玉河霜月,满身多少花雨。
水龙吟 · 爱李延年歌、淳于髠语,合为词,庶几《高唐》、《神女》、《洛神赋》之意云
昔时曾有佳人,翩然绝世而独立。未论一顾倾城,再顾又倾人国。宁不知其,倾城倾国,佳人难得。看行云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下、襄王侧。 堂上更阑烛灭。记主人、留髠送客。合尊促坐,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止乎礼义,不淫其色。但啜其泣矣,啜其泣矣,又何嗟及。
史记 · 十二本纪 · 殷本纪
《殷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约600年时间。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其后裔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首都没有再变化过,故又以称“殷朝”或“殷商”。二十世纪初,王国维通过甲骨研究,佐证了《殷本纪》的可信性。
大雅 · 烝民
《大雅·烝民》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为周宣王时代的重臣尹吉甫所作,周宣王派仲山甫去齐地筑城,临行时尹吉甫作此诗赠之。全诗八章,每章八句,赞扬仲山甫的美德和辅佐宣王的政绩。此诗在说理中不时采用民间谚语、俗语,用词精当,还多用叠字,使诗歌既生动又入理,增加了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