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六幺令 · 花朝,次愔仲韵
乍回暄霁,蓦地还飞雪。一分也无花信,拚作十分勒。慵起毡毹深拥,宿酒都无力。闲情非昔。漫天风絮,偏是今朝上红节。 堪笑推排不去,相对星星发。应忆携手湖边,千树压寒碧。惆怅他生未卜,罢著今生屐。何时将息,寸香灰尽,还为年芳恨啼鴂。
一剪梅
此词写春日对江南的怀念。暮春时节,风雨交加;春蚕将老,桑柘满篮。这是作者思念中的江南春景。燕子呢喃,增人离愁,撩人相思。点灯细看书信,是从江南寄来。作者的心也飞向了江南。全词多用复叠句式,具有回环往复的特色。语虽重复,含意却并不相同。 这首词写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上阕写景,作者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暮春时节,春阴漠漠,春风春雨吹透了、打湿了轻柔的春衫。此时春蚕已快三眠,养蚕的人家怀着即将收获的喜悦心情采摘得桑、柘叶满篮,把蚕喂得饱饱的。这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象,显得生机盎然。 作者在将春色渲染了一番之后 ,下阕换转笔峰,折入游子的怀乡之情。“先自离怀白不甚”一句,真切地表达了离乡怀乡的深沉愁苦,还点明了原来上阕所着力描写的并不是眼前所见之景,而只是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江南风景画,反衬出离人深切的思念。回忆增添了离愁,已使人不堪;而眼前飞停在船樯上呢喃不休的燕子又勾起对家中屋梁栖燕的怀思 。既不能“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已《长命女》“三愿 ”),则唯有灯下细看那不知读了多少遍的家书,聊以慰情。信是江南的亲人写来的,作者的心也随之飞回了江南。“篝灯”,用竹笼罩着灯光,即点起灯笼。“锦书”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之旋图诗寄丈夫的典,这里说明信是妻子寄来的。“强”字入妙:盖此家书,看一回即引起一回别意愁情,心所不欲,但思家时又忍不住要翻出来看,故曰勉强看之,矛盾心情如见。歇拍两句“人在江南,心在江南”,一则抒发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同时呼应了上阕的景物描写,使之带上了更加浓烈的感情色彩。
天马二首 · 其二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左传 · 桓公 · 桓公二年
【经】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滕子来朝。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秋七月,杞侯来朝。蔡侯、郑伯会于邓。九月,入杞。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传】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 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故先书弑其君。会于稷以成宋乱,为赂故,立华氏也。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马则然。」已杀孔父而弑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亲郑。以郜大鼎赂公,齐、陈、郑皆有赂,故遂相宋公。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紘、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革□,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锡、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旗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秋七月,杞侯来朝,不敬,杞侯归,乃谋伐之。 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 九月,入杞,讨不敬也。 公及戎盟于唐,修旧好也。 冬,公至自唐,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特相会,往来称地,让事也。自参以上,则往称地,来称会,成事也。 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 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惠之三十年,晋潘父弑昭侯而立桓叔,不克。晋人立孝侯。 惠之四十五年,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陉庭之田。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
江神子 ·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
此词抒写了异地思乡怀人的情怀。全词风格清丽疏隽,写景抒怀自然天成,写得情意荡漾,凄恻感人,似肺腑中流出。 起首一句源于杜牧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在春暮夏初的时候,地点在野外村郊临水的路边。这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轻风中微微飘扬的酒旗。目光下视,才看到杏花村酒馆。以下的写景抒情,都从此生发开去。 接著两个三字短句写眼前景象:「水溶溶,飏残红」。一句写水,一句写风。溶溶,流动貌。碧波粼粼,是令人心清气爽的美景。可是后句便迥然不同了:「飏残红」。「红」本已「残」,何况又「飏」!此时见「残红」,词人兴起的思绪是伤春即逝的悲情。 「野渡舟横」用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原诗虽写景如画,野趣盎然,但诗人的寥落之感,悠然可见。宋初的寇准把韦诗衍为两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意境仍出一辙。总之,「野渡舟横」四字,暗示「杏花村馆」前的凄清冷落,给予词人的感受,应与「飏残红」同。但接下去一句,「杨柳绿阴浓」情趣又迥异了:一湾江水,两岸杨柳,绿叶成阴,遮蔽天日,别有一番幽美情趣。 「水溶溶」以下四句,在这幅用淡墨扫出的画图中,前两句是近景,后两句是远景;一、四句使人鼓舞,二、三句使人神伤;以景衬情,巧妙地透视出词人感情上泛起的微波。 至「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几句,词中才正面显现出人物来。江南山色,连绵无际,如何能望尽(「望断」)呢?这个「远」字,如王维写终南山峰接连不断:「连山接海隅」(《终南山》),也如杜甫写泰山的绵亘旷远:「齐鲁青未了」(《望岳》)。 山远,路遥,所思之人,望而不见,所能望见的,只是「草连空」。这三个字,如秦观的「天连哀草」意味。不过谢词的三句是连成一气的:所见者是山色烟云,芳草树木,一片大自然景色,所不见者是人!于是,词人铺叙直陈,把满腔心事和盘托出了。 过片三句写「人不见」之后,词人脑海中展现出楼外夕阳西下,不久,暮霭渐深,晚烟朦胧这样一幅往日见贯的温馨旖旎的画面。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环境里,一位「晚妆初了」的美人出现了。词人用借代手法,不正面写人的丰姿神采,花容月貌,只闻到她暖融融的脂粉香,只看到她那淡扫的蛾眉。这三句写环境用实笔,写人则虚中寓实,用侧笔。接著,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直述其事,加以补叙:「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粉香眉淡,那是在去年,是相见在画屏中的时候。这五句都是记叙往事。「夕阳」三句之意境重现脑际,空灵超脱,而「记得」两句,则完全是写实之笔。既见清空,又复质实,虚实方可相生。 最后以感叹作结:「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万水千山,芳草连天,「人不见」,是肯定的了。人在陷入难以解脱的苦闷中时,常常会作自我慰藉,强求解脱。这个结尾便是。南朝宋谢庄《月赋》云:「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此词末韵虽只化用其中一句,实亦包孕全部四句之意。以此收尾,称得上是「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江顺诒《词学集成·法》)的一个较好的结尾。 传说,作者过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时,曾题此词于壁,观者如云。可见此词名重于当时。究其妙处,合用清丽疏隽四个字。
笠翁对韵 · 上卷 ·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曚。蜡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喜迁莺 · 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喜迁莺·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是宋代词人辛稼轩的词作。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词。上阕咏荷。起句点明时令,用「爱」字领起五句正面咏荷文字,写其姿态之美。接着从反面衬托荷花品第之美,再比荷花比佳人。下阕抒情,化用屈原诗意,同情屈原君臣异心的不幸遭遇,赞美屈原著作流芳千古。全词多处用典,寄托遥深。
满江红 · 题南京夷山驿
《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是南宋词人王清惠(一说张琼瑛)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以“太液芙蓉”开篇,追忆了宋亡前春风得意的宫廷生活。下片写宋室的覆亡,抒发了千古难消的亡国之恨。全词通过描写国家破灭,多次用典,描述自己的处境,婉转低回,细腻忧伤,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之情。
楚辞 · 大招
《大招》是《楚辞》中的作品,相传为屈原或景差所作。此诗在内容上可分两部分:一是极力渲染四方的种种凶险怪异,二是着意烘托楚国故居之美,最后又大力称颂楚国任人唯贤、政治清明、国势强盛等,以诱使灵魂返回楚国。全诗文字精练,辞意醇古,风格雅淡,特别是写景、状物、叙事时层层铺张,大段排比,对称整齐,显示了由辞到赋的发展与转变。
幽梦影 · 卷一 · 七十二
积画以成字,积字以成句,积句以成篇,为之文。文体日增,至八股而遂止。如古文、如诗、如赋、如词、如曲、如说部、如传奇小说,皆自无而有。方其未有之时,固不料后来之有此一体也。逮既有此一体之后,又若天造地设,为世必应有之物。然自明以来,未见有创一体裁新人耳目者。遥计百年之后,必有其人,惜乎不及见耳。
左传 · 庄公 · 庄公八年
【经】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甲午,治兵。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秋,师还。冬十有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 【传】八年春,治兵于庙,礼也。 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可。我实不德,齐师何罪?罪我之由。《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秋,师还。君子是以善鲁庄公。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 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襄公绌之。二人因之以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公,曰:「捷,吾以女为夫人。」 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 初,公孙无知虐于雍廪。
行香子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假龙吟歌
石轧铜杯,吟咏枯瘁。苍鹰摆血,白凤下肺。 桂子自落,云弄车盖。木死沙崩恶谿岛,阿母得仙今不老。 窞中跳汰截清涎,隈壖卧水埋金爪。崖蹬苍苔吊石发,江君掩帐筼筜折。 莲花去国一千年,雨后闻腥犹带铁。
清明
《清明》传为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南宋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而在这之前由杜牧嘱外甥亲自整理的《樊川文集》、甚至收录了不少其他唐人诗作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中都没有收入《清明》一诗,因此陈寅恪等研究者认为此诗的真实作者颇为可疑,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序》:“金华所刊杜牧之《续别集》,皆许浑诗也。”刘克庄《后村诗话》:“樊川有《续别集》三卷,十之八九皆(许)浑诗。”因而我国唐诗研究专家韩成武教授结合风格等因素考证认为这首诗作者可能是素有“许浑千首湿”之称的唐代许浑,此说获得了一定支持。但这首诗在许浑的诗集中同样没有收录,因而又有学者缪钺在刊于《文史知识》一九八三年第十二期的《关于杜牧〈清明诗〉的两个问题》中指出:“此诗乃首见于《千家诗》,此前文献并无提及杜牧此诗者。此诗文韵、魂韵通押,通押用韵与唐人用韵不合。此诗非杜牧作,乃宋人词。”从音韵的角度将诗断代为宋人作品,证据比风格更有力,但这桩疑案最终也仍旧没有具体定论,待敲定后更改作者栏。
论语 · 雍也篇 · 第十一章
选自《论语·雍也》第十一节。孔子称赞颜回“不改其乐”,即贫贱不能移的秉性。由此阐述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