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望海潮 · 上兰州守
邓千江,金代词人,初不知名。后在金初张太慰镇西边时,有一士人邓千江者,献一乐章《望海潮》云云,太尉赠以白金百星,其人犹不惬意而去。(据刘祁《归潜志》)遂一举成名,奠定其在金词坛中的地位。 全词歌颂戍边将帅的英雄业绩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词句豪迈雄浑,有气慨。开首「云雷天堑」三句,显示边塞的雄伟。词以兰州古城险固处落笔,「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一句藩古城更显稳固。「营屯绣错」三句,「绣错」出自《战国策·秦策》「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米聚」出于《东观汉记》中马援劝光武伐隗嚣,「聚米为山川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百二秦关」语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三个典故形象地描绘边疆战场的场面,并表达边疆战士守卫雄关的自豪感情。「鏖战血犹殷」以下五句,描写激战后的战场萧杀的扬面,但词人巧辟蹊径,不写两军对峙的正面交锋,而是渲染战后特有的气氛。「鏖战血犹殷」战守之惨烈历历在目,可以想见,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更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而「楼头晓月」虽异常明亮,但它那弯弯的如玉弓般地形状提醒着人们虽鏖战已结束,边塞已寂静,而敌人的进攻时刻会打响。这五句写大动荡后的静景,但静中有动,表现边关的战争状态。 下片赞颂守边将帅的功绩。「看看」二句,词语平常而气势不同。「定远西还」中的定远指东汉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既歌颂定远候的功绩又暗赞张太尉守边的功绩。「有元戎」两句,引用两个典故。「元戎阃命」,《史记》载冯唐在汉文帝前替云中守魏尚辩解时说,古代帝王委将军以重任,将行,「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阃指门坎,意指份内份外。「上将斋坛」也出于《史记》,曰:萧何荐韩信于刘邦,须拜为大将,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用此二典故,一则说明边疆将帅责任之重,二则以魏尚和韩信力赞张太尉超群绝伦的将帅之才。「区脱昼空」三句。「区脱」匈奴语,指边疆哨所,此指西夏营垒。「兠零」,代指烽火。这三句以具体的边疆平安无事的场事,称述张太尉守城敌不敢侵的功绩。「吹笛」三句,「吹笛」用杜牧「成楼吹笛虎牙闲「诗句形容将士的悠闲自得的场面。羌笛悠悠,歌舞升平,觥筹交错间显出边疆的安宁。「招取英灵」二句,欢快安宁的场面不由使人想起为守卫边陲血洒疆场的战士,于是以祭奠烈士英灵,赞颂烈士的丰功伟绩,又寄托无限哀恶,并流露出将士们的千古英名将永远与贺兰山同存的乐观精神作为词的结尾。 全词读后,豪气极生。写景物赞叹了军营的雄伟,军旅的豪壮;写战场,不见刀光剑影,但见战后英姿;写将帅,不言将帅英豪,而言可比魏韩;写激情,虽有举杯同庆,又有凛然豪情。全词一气贯通,铮铮有力,更显雄豪风格。
夕次盱眙县
这是一首写羁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夜幕降临,自夜到晓不能入眠而生乡思客愁。全诗富有生活气息,侃侃诉说,淡淡抒情,看是写景,景中寓情,情由景生,景令情动。
风流子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是五代宋初时期词人孙光宪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春日水乡农家风光。其中,茅舍、模篱、鸡犬、轧轧鸣梭,都是农家特色,田园景象;溪曲、孤叶、水蒸、春波,均是水乡特色,水乡风光。尤其是末三句,从织布声中将人物巧妙地带出,男耕女织,农家春忙的情景自可想见。全篇清新自然,生动朴质,充满水乡农家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春日水乡农家风光的赞美。
楚辞 · 九怀 · 其九 · 株昭
这首诗为汉代王褒所作,表现了诗人对社会混乱,摧残人才现象的痛心疾首。他采用博喻手法对比罗列自然界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诸多摧残人才、重用无能之辈的现象,使人读了触目惊心。
金刚经 · 第二十一品 ·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 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题顾氏长江图
天下几人画山水,虎头子孙世莫比。 何年写此《长江图》,多少江山归笔底。 巴陵三峡天所开,远势似向岷峨来。 洞庭潇湘仅毫末,楚客湘君安在哉?江上一朝风雨急,老 我曾来踏舟立。 鼓枻既闻潭畔吟,抱琴复听竹间泣。 别来几日世已非,忽此披图忆曩时。 早知避地多处所,昔逐红尘千里归。 林下一夫巾屦似,亦有舟人与渔子。 能添野老烟波里,便与同生复同死。
鹧鸪天 · 小令尊前见玉箫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记述的是词人一次春夜宴会上惊艳的情事,上阕写初逢之欢乐,下阕写别后之相思。写初逢,极尽富艳之态、狂放之情,写别后相思,以静衬动,愈显出思念之深切。
后出师表
这份表章作于汉室三分之际,表现了作者兴邦建业,忠贞不二的品格。本文善于表达,通过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毫无呆板说教之嫌。通读本文,诸葛亮那份为国为君鞠躬尽瘁的精神令后人景仰,一句「死而后已」将那颗赤诚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本文是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所作,为提升士气,稳定朝局,作者在议论上气势宏伟,感情上慷慨豪迈。六个「臣之未解」将文章之气逐层提拔以至巅峰。与此同时,说理上义正词严,间接地将苟安之心驳斥地体无完肤。气生于理,理又借助气则更见立论之高远,虽无惊人之笔,但仍很具说服力和震撼效果。
桂枝香 · 南都病起
春寒未定。是欲近清明,雨斜风横。深闭朱门,尽日柳摇金井。年光自趁飞花紧。奈幽人、雪添双鬓。谢山携妓,黄垆贳酒,旧愁慵整。 念壮节、漂零未稳。负九江风笛,五湖烟艇。起舞悲歌,泪眼自看清影。新莺又向愁时听。把人间、如梦深省。旧溪鹤在,寻云弄水,是事休问。
墨梅
《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洵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一丛花
仙姝天上自无双。玉面翠蛾长。黄庭读罢心如水,闭朱户、愁近丝簧。窗明几净,闲临唐帖,深炷宝奁香。 人间无药驻流光。风雨又催凉。相逢共话清都旧,叹尘劫、生死茫茫。何如伴我,绿蓑青箬,秋晚钓潇湘。
赠画师
这首诗作于1933年1月26日,是书赠日本画家望月玉成的。这位画家为搜寻作画题材,远道而来。鲁迅当时一方面目睹日军不断的侵略,而国民政府不断的军事、文化“围剿”,中国满目疮痍,焦土千里的景象,使他感到悲愤;另一方面又对中国抗战胜利充满信心;有感于此创作了此诗。 这首诗的前两句,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由来自当时民国首都南京的各项政策所造成的国危时乱、民生凋敝的时局。后两句是希望画家有新的艺术创见,以用来描画明媚秀丽的中国山水,使能得见光明灿烂的前途的中国。诗虽是寄寓画师,但含意深远,寄托无穷,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信心。
左传 · 僖公 · 僖公十四年
【经】十有四年春,诸侯城缘陵。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秋八月辛卯,沙鹿崩。狄侵郑。冬,蔡侯肝卒。 【传】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不书其人,有阙也。 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来朝。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 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授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