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滕王阁序》笔力明快、风格清新、气势浩荡,堪称骈文典范之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国风 · 唐风 · 山有枢
《山有枢》,《诗经·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晋地汉族民歌。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毛诗序》认为是讽刺晋昭公,说晋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扫,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以刺之也”。这一说法毫无史实根据,不足为信。从诗歌本身来考察,认为它该是嘲讽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的作品。
治国第四十八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故以上之证而倍取于民者四,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十一,厮舆之事,此四时亦当一倍贷矣。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遣悲怀(其二)
此诗为《遣悲怀》组诗的第二首,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贺新凉(戊戌生日用郑省仓韵)
问讯江南客。怕秋崖、苔荒诗屋,云侵山屐。留得钓竿西日手,梦落鸥傍鹭侧。倩传语、溪翁将息。四十飞腾斜暮景,笑双篷、一懒无他画。惟饱饭,散轻策。 世间万事知何极。问乾坤、待谁整顿,岂无豪杰。水驿山村还要我,料理松风竹雪。也不学、草颠诗白。自有春蓑黄犊在,尽诸公、宝马摇金勒。容我辈,醉云液。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此诗从画马说到画家的受宠幸,从画马说到真马,从真马说到时事,从玄宗的巡幸说到升遐,诗思不断拓展,寄托了诗人对玄宗的深情眷念。诗人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自有人世沧桑,浮生若梦之感。因而在诗中明以写马,暗以写人。写马重在筋骨气概,写人寄托情感抱负。赞九马图之妙,生今昔之感,字里行间流露作者对先帝忠诚之意。
菩萨蛮 · 雾窗寒对遥天暮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是清朝词人纳兰性德创作一首词,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看到雾窗、暮天,花落、鸦啼的景象。下片通过人物形态的转换,叙说故事。表达作者不追求世俗的心情变化。全词采用回文手法,一句化为两句,两两成义有韵。清新流畅,运笔自如,技术娴熟。
双调 · 寿阳曲 · 答卢疏斋
《寿阳曲·答卢疏斋》是元代珠帘秀所作的散曲小令。这首小令充满深情与怨恨,表现了珠帘秀对卢挚的一往情深。曲中作者一方面对卢挚的临行赠曲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倾吐了自己做歌女的悲愤。整个小令将离别时强烈的情感起伏,表现得一波三折,真切感人。
周易 · 恒卦
震上巽下,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九二,悔亡。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九四,田无禽。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上六,振恒,凶。
青玉案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殢,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苦昼短
这是一首议论性很强的歌行体诗歌,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慨叹时光易逝年命短促,并蕴含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之意;第二部分写如何解除“昼短”的痛苦;第三部分是对求仙的荒唐愚昧行为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后两部分是对第一部分主旨的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诗歌主旨。全诗充满激情,气势回旋跌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世说新语 · 贤媛第十九
贤媛,指有德行有才智有美貌的女子。本篇所记述的妇女,或有德,或有才,或有貌,而以前两种为主。目的是要依士族阶层的伦理道德观点褒扬那些贤妻良母型的妇女,以之为妇女楷模。 有一些妇女,德行可嘉,能从伦理道德方面考虑并处理问题,例如第10则记王经之母深明大义,第23则记谢公夫人顾虑到,恐伤盛德”。或者识大体,刚强正直,不搞歪门斜道,例如第20则记陶侃母斥责儿子贪公家便宜,第3则记班捷好不做诅咒之事。还有第30则所记的“清心玉映”,都是对品行的描写。至于第26则记述谢夫人鄙薄丈夫,那也是从恨铁不成钢的角度来说的。 有一些妇女,才智过人,她们有的目光敏锐,观察入微,善于识别、品评人物,如第11、12则所述山涛妻、王浑妻事。有的见识卓越,善于辨析、判断,深明事理,例如第6、7、8则所写的许允妇对时势、对丈夫、对儿子的正确认识等事。有的机智,应变能力强,例如第9则记诸葛诞女对丈夫的反驳,第22则记庾玉台子妇一语救全家。 至于美貌,似乎并没有看成贤媛的一个独立的标准,所以在记叙貌美的同时,总涉及德行或才智。例如第2则记“王明君姿容甚”丽”的同时,点出她“志不苟求”。 士族阶层所维护的封建门阀观念,也必然会反映到妇女身上。例如第18则记庶族出身的络秀为“门户计”,自愿去贵族家做妾,还恳求儿子要跟娘家认亲戚。又如第29则记都嘉宾妻坚持从一而终,都不过是要维护门阀等级制度,保持士族门第的尊严。
渔家傲 · 粉蕊丹青描不得
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