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临江仙 ·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由词题知,此词作于由洛阳赴孟津的途中。元好问自金宣宗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时间行迹多在河南 。作者触景伤感,吊古伤今,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乐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黄尘老尽英雄”的感慨。这里的“老尽”蕴含着作者对英雄不遇,空老京华的无限感伤,不由不发生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慨叹“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但更为悲壮。作者的一腔幽怨无人共语,有英雄独立的悲凉 ,“远目送归鸿”有稽康“月送征鸿,手挥五絃”(《赠秀才入军》和贺铸的“恨登山临水。和寄七絃桐 ,目送归鸿”(《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阕言情,下阕说理,英雄无奈,只好作自我宽慰语:“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功名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洗歌美酒,天伦至爱,才是人间乐事呀 。所以词最后 ,作者发出:“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这也正是他在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理想行当国孝无恢复之谋的现实的矛盾之中 ,希望与失望情绪交织而构筑成情绪。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相思曲
高楼重重闭明月,肠断仙郎隔年别。 紫箫横笛寂无声,独向瑶窗坐愁绝。 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恨满牙床翡翠衾,怨折金钗凤凰股。 井深辘轳嗟绠短,衣带相思日应缓。 将刀斫水水复连,挥刃割情情不断。 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妾身愿作巫山云,飞入仙郎梦魂里。
浪淘沙令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望海潮
离情冰泮,归心云扰,黯然凝伫江皋。柳色摇金,梅香弄粉,依稀满眼春娇。常记极游遨。更与持玉斗,因解金貂。郎去瞿塘,妾家巫峡水迢迢。 别来暗减风标。奈碧云暗断,翠被香消。春草生池,芳尘凝榭,凄凉月夕花朝。千里梦魂劳。但乌啼渡口,猿响山椒。拟把无穷幽恨,万叠写霜绡。
河传 · 以石曼卿诗为之
年年桃李。渺关河一梦,飞花空委。鸿去燕来,锦字参差难寄。敛双眉、山对起。 娇波泪落妆如洗。独倚高楼,日日春风里。江水际。天色无情,似送离怀千里。
边思
这很象是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诗。但并不单纯描摹外在的形貌装束,而是在潇洒风流的语调中透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寄寓着苍凉的时代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首句写自己的装束。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分的尊贵,与第三句「关西将家子」相应;佩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杜诗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可见佩带吴钩在当时是一种显示少年英武风姿的时髦装束。寥寥两笔,就将一位华贵英武的「关西将家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北方游牧民族每到秋高马肥的季节,常进扰边境,需要预加防卫,称为「防秋」。玉塞,指玉门关。这句是说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驱沙场的战斗行动。和上句以「锦带」、「吴钩」显示全体一样,这里是举玉塞防秋以概括丰富的战斗经历。 不过,诗意的重点并不在图形写貌,自叙经历,而是抒写感慨。这正是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内容。「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古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肃武威,亦即凉州)人,所以自称「关西将家子」。表面上看,这两句诗语调轻松洒脱,似乎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但如果深入一层,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其他作品来体味,就不难发现,在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正含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写慷慨悲凉的诗歌,决非李益这们「关西将家子」的本愿。他的《塞下曲》说:「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象班超等人那样,立功边塞,这才是他平生的夙愿和人生理想。当立功献捷的宏愿化为苍凉悲慨的诗思,回到自己熟悉的凉州城时,作者心中翻动着的恐怕只能是壮志不遂的悲哀吧。如果说:「莫笑」二字当中还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那么,「只将」二字便纯然是壮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作为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小诗,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式的感情。 这当然不意味着李益不欣赏自己的边塞之吟,也不排斥在「只将诗思入凉州」的诗句中多少含有自赏的意味。但那自赏之中分明蕴含着无可奈何的苦涩。潇洒轻松与悲慨苦涩的矛盾统一,正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它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
左传 · 僖公 · 僖公十六年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鷁退飞,过宋都。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秋七月甲子,公孙兹卒。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 【传】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鷁退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退而告人曰:「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 夏,齐伐厉不克,救徐而还。 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 王以戎难告于齐,齐征诸侯而戍周。 冬,十一月乙卯,郑杀子华。 十二月会于淮,谋郐,且东略也。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齐有乱。」不果城而还。
西江月 · 梅
这是苏东坡被贬惠州时所作。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雲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雲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雲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东坡婉约派词中的佳作。
秋霁
宁宗开禧三年因韩侂胄北伐失败,词人牵连入狱,嘉定初(1208)黥面流贬江汉时所作。上片触景生感。“江水”三句为全词营造了萧瑟、悲凉的氛围。“废阁”三句传达出词人落魄江汉的孤独、犹如远飞的孤雁在猛劲的风力中颠沛。“故园”四句抒写对故园山水之眷恋和对京都繁华之怀念,“谁是”句传达出流落江汉,家园难归的弃逐感。 下片写客中送客之悲。“还又”点出岁末秋寒时节之重复,表明流贬多年,“瘦骨”二字描摹出词人流贬憔悴,瘦骨支离的衰残之状,暗示出其身心的劳顿与痛楚。“秋声”、“露蛩”四句从江边触动词人“岑寂”,写到冷屋独伴孤灯,骚扰词人无法读书消磨寂寞,愁染鬓斑的凄寂和悲苦。“年少”四句写词人流贬后俊雅的游伴全已断绝了消息,本已十分孤独,偏在羁旅漂泊之际,在南浦采撷香草送别,在雾绕烟迷的驿馆剪梅赠寄,总之,多少次客中送客,使自己深品家国离绝的况味,神魂惊悸,一片茫然无奈也。本词粗看都是些渲染悲凉心境的凌乱,实则脉络暗藏,不失为一篇沉郁而精工的佳作。
佳人
此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此诗讴歌的就是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二句深寓生活哲理。
桂枝香 · 金陵怀古
全词上阕写景。「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鹭起」,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下阕通过怀古,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奢侈生活。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是对当道者的警醒。这首词语言苍劲,意境开阔,摆脱了当时绮靡词风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摆脱纤细、绮靡的词风,「一扫五代旧习」,有着极大的独创性;在意趣和识度上,一反千古谩嗟荣辱的悲叹,站得高,看得远,隐喻现实,寄兴遥深,所以被推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
玲珑四犯
漆灯晕绿,悲声起,幽居一味凄寂。夜台睡稳,何缘更露,尘中声迹。 泉扃悄阒,想也念人间故戚。镇伶俜、惊风怯影霜叶共萧槭。 凄绝荒坟畔,月淡梨、雨昏松枥。翠楼画阁剩如今、土华凝碧。 待访天亲,又朝市,沧桑几历。悄呜咽,泣绕断梗伴夜蟀。
生查子 · 独游西岩
词的上阕藉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一笔两意,巧妙之极。而以「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此处的山与人,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又写人。如是写山,指山逢寒冬;如是写人,则指人的老大。这样双绾之後,「太寒生」就成了词人的心理自感,和对于山的移情了。既然山被词人赋予了这样充分的灵性甚至可说是人性,那么,上阕末句衝出青山「唤我溪边住」的语句,就不再突兀矫情。两位岁寒之友因品格相似而思谋相伴,简直再合情理不过。 词的下阕藉月来自写,也有与上阕近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过阕说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头下来了。这就如同一个绝大的悬念,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结韵则作出生动的解释,说这从天而降的明月,是因为被词人读《离骚》的声音所打动和吸引。这解释十分巧妙而合理,因为他巧用月影以替代月亮,听他读书的明月,实不过是清溪里的月影。这样的巧用,显示出他专注于读《离骚》的激愤心情。因专心读书,他再无心仰望天空。偶尔一瞥眼前,只见溪中之月凝止不动,似在入神而听。另外,这里的「夜夜」一语,又将前句瞬间的「明月来」化为夜夜的「明月来」,使词人读《离骚》的行为,不再是一个瞬息性行为,而在重复、延长中加深了它的意义,加强了它所含有的词人感情的勃郁愤懑色彩。夜夜如此,长夜如此,这读《离骚》的人,他的情感强度就不待测量而後知了。 这首词是词人词作中修辞手法运用得最密的作品,如拟人、双关、悬念、暗示等等。而它们也使此词在艺术表达效果上超凡人妙,在情感风味上厚重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