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夜行船
《夜行船·满眼东风飞絮》是宋代词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景,通过描写柳絮、落花等晚春景象,渲染出离别气氛;下片描写人物分别时的活动,扁舟向远处移动,船上之人手握酒杯难以释怀;全词情景交融,以景托情,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鹧鸪天 · 桂花
李清照喜欢桂花酒,也喜欢桂花的风神气质。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
高阳台 · 其四 · 寿毛荷塘
《高阳台·寿毛荷塘》是宋代词人吴文英为友人创作的祝寿词。此词上片赞颂毛荷塘的文采风华,是祝寿词的惯用笔法;下片主要写毛荷塘在京时的情景,并含有规劝老友回家之意。
满江红
日暖烟轻,竹梢映、花阴凌乱。微风皱、池光青碧,绿杨垂岸。艳杏墙头红粉,幽兰砌下飘香暖。称邀宾、明日去寻芳,频欢宴。 光景速,浑如箭。醉梦里,春强半。且花前莫厌,玉杯频劝。一枕游仙方警悟,浮名自笑犹萦绊。醉挥毫、付与雪儿歌,娇莺啭。古诗:“丽词付与雪儿歌。”
感皇恩 · 其二 · 镇江待闸
绿水小河亭,朱阑碧甃。江月娟娟上高柳。画楼缥缈,尽挂窗纱帘绣。月明知我意,来相就。 银字吹笙,金貂取酒。小小微风弄襟袖。宝熏浓炷,人共博山烟瘦。露凉钗燕冷,更深后。
天香
唾麝融丹,研螺蘸碧,纱楞嫩日烘几。煮梦光阴,缠春心事,怕换阑残滋味。 蔻年绮恨,多拨过、琵琶弦里。聊写崔徽小影,怜渠一丝魂寄。 雕台旧根半萎。剩毫端、玉温脂腻。且剪锦囊深贮,莫教憔悴。 霎地斜阳近水,有若许、东风闹沉醉。好趁香浓,双鸳稳睡。
楚辞 · 九歌 · 其三 · 湘君
此诗是祭湘君的诗歌,以湘夫人的语气写出,写她久盼湘君不来而产生的思念和怨伤之情。全诗可分四段,第一段写湘夫人乘着小船来到与湘君约会的地点,可是却不见湘君前来,于是在失望中吹起了哀怨的排箫;第二段接写湘君久等不至,湘夫人便驾舟向北往洞庭湖去寻找,依然不见湘君的踪影;第三段主要是写湘夫人失望至极的怨恨之情的直接宣泄;第四段补叙出湘夫人浮湖横江从早到晚的时间,并再次强调她最终还是没有见到湘君。
西楼
这首七言绝句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开头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惟妙惟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第三句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出人意料,但这恰恰是诗人的真情流露,最后一句写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 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首诗写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的状况。前两句为后两句蓄势,照例描写暴风雨到来前的风云雷电,因为在海边,便加上了浪,更显得气派场面的闳大。第一句把云与浪混写,说海浪像云一样,滚滚而去,又逆涌而回,暗藏了下句的风。“浪如云”是说浪大,而暴风雨前的乌云低垂海面,与浪相接,因此写了浪“去却回”,也就等于写了云“去却回”。第二句着意在风,带出了雷,便把暴风雨前应有的景况都写全了。诗写这派景象,仅淡笔以“如云”二字轻点浪,没有作过多的铺排,但自然能让人感受到雨前风吼、浪涌、云压、电闪、雷鸣等雄伟场面。比曾巩稍后的苏轼,写过很多首暴雨诗,名句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都以奇特的语句具体描写暴风雨飘骤迅猛的场面,令人震撼。曾巩这首诗虽然没用什么气势雄壮的语言来造成直观的形象,同样表现了暴风雨的壮观,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朱楼四面钩疏箔”,此句在全诗结构上位置颇为重要,起一种衬垫作用。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西楼是处在海山之间,诗写景是由海(楼前)——楼侧——楼——山(楼后)的顺序。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考察诗意,此楼当雄踞于某座近海的青山之上,视野开阔,可回顾千山。“四面钩疏箔”,指楼上人也即诗人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起。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一般不会挂帘。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李白的“铲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等一样,“愈无理而愈妙”(《词筌》)。 “卧看千山急雨来”,诗人于尾句道出了内心的豪情,也解除了疑问。前两句写风吹、云涌、浪卷、雷鸣,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诗人最欲欣赏的乃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来”的出色表演。他要看“急雨”打破雨前沉闷局面而呈现的新鲜境界,以开阔心胸。这种美学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诗中一个“卧”字亦耐人寻味,它把诗人那种雍容气度生动表现出来,动中寓静,以静衬动,跌宕有致之妙于此可见。 曾巩是有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以诗名,宋·惠洪《冷斋夜话》曾记有彭渊材说“恨曾子固不能作诗”的话,陈师道《后山诗话》也说他“短于韵语”。但平心而论,这首小诗置于宋诗佳作之中,是毫不比其他人的上乘之作逊色的。
妙法莲华经 ·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简称《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论语 · 乡党篇 · 第四章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幽梦影 · 卷三 · 四十七
镜中之影,着色人物也;月下之影,写意人物也;镜中之影,钩边画也;月下之影,没骨画也;月中山河之影,天文中地理也;水中星月之象,地理中天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