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是作者为送别蜀僧晏所作,通过写峨眉山月,为临行的好友指点帝都王孙公子的喜好与唐王朝崇道的思想风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友人怀恋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峨眉山月”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从“我”到月,从月到僧,再写到月,侃侃谈来,动感强烈,毫不气窒,充分显示出李白作为歌行高手的艺术水平。
系乐府十二首 · 其九 · 农臣怨
此诗是作者《系乐府》十二首之九,《系乐府》十二首写于天宝十载,是盛唐时较早的新乐府诗。此诗托古讽今,揭露朝廷失政,农民积怨,奔走呼号。这首诗虽是咏叹前朝,但借古讽今,对时政弊端的揭露还是相当深刻的。
倾杯
水乡天气,洒蒹葭、露结寒生早。客馆更堪秋杪。空阶下、木叶飘零,飒飒声干,狂风乱扫。当无绪、人静酒初醒,天外征鸿,知送谁家归信,穿云悲叫。 蛩响幽窗,鼠窥寒砚,一点银釭闲照。梦枕频惊,愁衾半拥,万里归心悄悄。往事追思多少。赢得空使方寸挠。断不成眠,此夜厌厌,就中难晓。
上梅直讲书
这篇酬谢书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兪,曾任国子监直讲(辅佐博士的一种官职)。宋仁宋嘉佑二年(公元1067年)苏轼进士及第,当时的主考官为欧阳修,参评官为梅尧臣。苏轼因为得到欧阳修和梅尧臣的赏识,得以跻身仕途,而后参加在礼部欧阳修列席的宴饮,写了这篇酬谢书向欧、梅二位表现酬谢之情,感念知遇之恩,也抒发了「士遇知己之乐」,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抱负。文章旁征博引,文意雄阔,是向举荐之人陈情的上佳之作。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九节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西元一〇四五年),参知政事范文正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後,他内心抑郁,但还能發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複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後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佳人
此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此诗讴歌的就是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二句深寓生活哲理。
兰陵王 · 柳
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野田黄雀行
《野田黄雀行》是《相和歌辞·瑟调曲》之一。天宝十四年,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力劝永王勤王灭贼,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首诗大约是此时所作。诗中李白以鸟雀无处容身为喻,黯然自伤。
史记 · 七十列传 · 乐毅列传
《乐毅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这篇传记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概略介绍乐毅生平事迹而详录其回信全文,这种写法可谓别具一格。作者引录全信固然与这封信本身文情并茂有关,更重要的是信中全是思想的吐露,这样的记述乐毅外在军事活动的同时将其内在的精神世界揭示出来,从而把乐毅既长于军事又具有政治头脑和高尚情怀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更加充分而富有光彩。
伤歌行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南浦
双燕又重来,认低梁,曲栋是伊曾住。剪剪掠花梢,春寒甚、恨颠风绵雨。 穿檐绕窗,知他心事应无据。恐被湘帘朝隔断,难把向时巢补。 怜余三径荒芜,刚湖乡卜筑,葭墙葵圃。多少隔年情,相留处,先禁草堂儿女。 书囊画谱,莫教衔坠香泥污。待到纱窗蕉影绿,坐听嫩雏争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