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点绛唇 · 蹴罢秋千
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鞦韆以後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鬆,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左传 · 哀公 · 哀公二十七年
【传】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来聘,且言邾田,封于骀上。 二月,盟于平阳,三子皆从。康子病之,言及子赣,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何不召?」曰:「固将召之。」文子曰:「他日请念。」 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公吊焉,降礼。 晋荀瑶帅师伐郑,次于桐丘。郑驷弘请救于齐。齐师将兴,陈成子属孤子三日朝。设乘车两马,系五色焉。召颜涿聚之子晋,曰:「隰之役,而父死焉。以国之多难,未女恤也。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车而朝,毋废前劳。」乃救郑。及留舒,违谷七里,谷人不知。乃濮,雨,不涉。子思曰:「大国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今师不行,恐无及也。」成子衣制,杖戈,立于阪上,马不出者,助之鞭之。知伯闻之,乃还,曰:「我卜伐郑,不卜敌齐。」使谓成子曰:「大夫陈子,陈之自出。陈之不祀,郑之罪也。故寡君使瑶察陈衷焉。谓大夫其恤陈乎?若利本之颠,瑶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中行文子告成子曰:「有自晋师告寅者,将为轻车千乘,以厌齐师之门,则可尽也。」成子曰:「寡君命恒曰:『无及寡,无畏众。』虽过千乘,敢辟之乎?将以子之命告寡君。」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公游於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请有问于子,余及死乎?」对曰:「臣无由知之。」三问,卒辞不对。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孙有陉氏,因孙于邾,乃遂如越。国人施公孙有山氏。 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知伯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怕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宴清都
此词为伤春抒怀之作。上片写景。「春讯」八句从自然与人事的声、色、香、暖之种种变化,渲染江城春色之绚丽与温馨。「醉梦」、「暗换」,写春光流逝之迅速和词人恍惚不觉之心态,「料黛眉」二句写词人料想中原故土柳叶凝眉锁愁,林花震颤不安,暗寓了对中原的眷念与悲感。下片抒情。由春思人,由思生恨、辞情愈转愈深。「春啼」三句以移情手法写春之啼泣而细雨淋漓,由云之笼愁而月光暗淡,词人此刻正独立于庭院而思家伤时,一片凄凉。「离肠」二句写词人相思离愁而痛断离肠,即使登高望远以舒怀,亦不得消释内心的离恨。末句以景结情,传达出无限深长的别愁离恨,辞尽意未尽。
归朝欢 · 送张天瑞都宪巡抚北畿
三伏炎曦真烁石。使君何事行匆剧。王畿分镇简贤能,君命有严遑自适。西江人叹息。福星移照天之北。旧同寅,暌违矩范,翘首情何极。 使君早蕴匡时策。中外贤劳名赫奕。此行绣斧带霜威,当道豺狼看敛迹。九重方侧席。寤寐求贤敷德泽。看他年,进秉钧轴,霖雨苏寰域。
清明呈馆中诸公
《清明呈馆中诸公》是明代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南京城内外无限的春意以及客居外乡的游子们思念家乡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美好的心情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全诗上联写景,下联写情,似断实连,且立意新巧,对仗工稳。
拟行路难(其八)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阳春妖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 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沾衣抚心叹。 初送我君出户时,何言淹留节回换。 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 人生不得恒称悲,惆怅徙倚至夜半。
六丑 · 杨花
本词咏杨花。杨花有情但世道无情,丝丝袅袅随风飘零天涯,故杨花深得身世坎坷的词人共鸣。上片写杨花有情而痴心。“似东风”八句写暮春时东风仿佛已经衰老,杨花有情却谁也不收,江山辽阔,身世飘零如寄,飘荡荡不知时变世易。“痴心”六句承上之“有情”,辞意转进写杨花虽飘荡无依,仍眷恋美人之轻扇和钗头。 下片写杨花终生不渝的春心,“瓜洲”七句承上片“江山身是寄”,具体描述了杨花或依舟于瓜洲渡口,或飘下于长秋宫殿,或春睡于帐庐,或流离于湖上,展现了杨花孤身羁旅飘零空阔江山的情状。“愔愔雨”三句推进一步,写杨花之“欲待化”,即将要消亡化去之际,虽湿粘不飞,不能赴丰乐楼饯别行人,不能去青门伴随高士隐居,却依然“春心如腻”,依然有着至死不渝的柔腻缠绵,执着坚韧的“春心”,婉曲地传达出词人对故国江山和羁旅行人的深情挚意。最后“何人念”三句感叹无人怜念杨花一生流落,生命短暂,以“为君裛泪”向杨花深致伤悼,实为词人为自身命运之伤悼。本词并没有固守词家所谓不粘不滞的行规,而是直抒其情,随意任性,洋洋洒洒,如漫天飞舞无可依归的落絮游丝,倒也清新别致。
妙法莲华经 ·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简称《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南歌子
此词创设了这样的意境:春天又到江南,杨柳遮楼,落花飘香,画堂春风,景色撩人。而眼前珠帘高卷,斜阳夕照,更使人情思绵绵,无法排遣。这首小词通篇写景,委婉含蓄地透露了人物的感情,正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寄徐陵
《寄徐陵》是南北朝诗人庾信旅北时写给友人徐陵的一首五言诗。全诗通过盼望对方思念,表达诗人思念对方的深沉情感和盼望重聚而又不得见的惆怅心情。 诗作深刻坦诚,质朴有力,角度新颖,别开生面,词句简洁,含意隽永。
凤凰台上忆吹箫 · 赠邻女韩西
这首词是为别韩西而作,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抑郁的情绪,再现与闺蜜分别使她堕入深渊的情景。巧用叠字抒情写意,堪与词作大家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句媲美,并将她后半生的酸楚尽相倾诉。这首词,情境哀凄,词义悲苦。「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用双字二十馀叠,丝毫不露牵强痕迹。末尾三句,「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更是馀怨无穷,紧紧扣人心弦,令人动容。此词通篇语言质朴,且巧用叠字,造成回环咏叹的艺术效果,缠绵悱恻,旋律优美,可谓情苦词哀,已达极致,加上连用叠字二十余韵,真可与李易安的《声声慢》相媲美,确是双卿自述境况的凄绝的哀歌。
酬乐天频梦微之
这首七言绝句约写于元和十二年前后。当时元稹贬通州司马,白居易谪江州司马,一南一北,相隔数千里之遥。加之“山水万重”,音信不通,只有梦中相见。白居易多次梦见元稹,并作诗相告。这首诗就是酬答乐天“频梦”之作。
洞仙歌 · 咏黄葵
黄葵本不是名贵之花,而诗人歌咏之,便已见其超凡脱俗之意。且词中又极写其“孤情淡韵”,“开向晚秋”,“爱秋光”,“且对依斜阳”之孤高品格,足见诗人风流自赏,不肯媚俗的情怀了。
咏怀古迹(其二)
此诗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二首。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生后所不平。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雪梅(其一)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两首诗,此为其一,其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成为千古名句。 此诗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表达了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雉子班
雉子,班如此。 之于雉梁。 无以吾翁孺,雉子。 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 雄来蜚从雌,视子趋一雉。 雉子,车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 尧羊蜚从王孙行。
圆觉经 · 弥勒菩萨
《圆觉经》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简称,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佛教大乘之经典。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全经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本章节为弥勒菩萨所请教的问题,以及佛陀的回答。重在辨明爱欲为轮回的根本,因贪欲而显五性差别。众生如能明了佛法真理,断除理障;明了因缘和合之法,不生执着贪欲,断除事障,就能证入圆觉境界。
答庞参军 · 相知何必旧
这首五言诗诗分两部分,前八句追忆与庞参军真挚深厚的友情,後八句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怀。全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庞氏的深挚友情,而且也申明了自己隐而不仕的决心。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史记 · 七十列传 · 滑稽列传
《滑稽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该文是专记滑稽人物的类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