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解连环
此词为访情人旧居,抒发怀人痴情之作。上阕写访情人旧居。「怨怀」六句写情人之绝情和自己失恋的怨伤,发端突作怨语,横绝无端,总揽全篇,传达出失恋后的极度感伤和无所寄托。伊人一去无信,故生「怨怀」。接着连用两喻,谓爱情如飘风阵雨,过眼烟云,但情网困缚却无法开解。以下借用关盼盼故事和低徊于伊人手植芍药,倾泻人去楼空、睹物思人之感。 下阕写对情人的相思痴恋。「汀洲」三句睹物思人,写当年汀洲情人送别之地长出香草杜若,欲折杜若以赠情人,岂料她舟依曲岸,人已远在天涯,无可寻觅。再想当日海誓山盟、彩笺锦字,全属空言,总当烧却。收拍无限痴情感人肺腑。全章怨中传情,爱中含怨,深婉真切地表达出词人对「情人断绝」的怨爱交集的痴顽心理。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六节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无题
此诗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写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梦为远别」为一篇眼目。全诗就是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渔家傲 · 临水纵横回晚鞚
《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词人写自己从大自然中游览归来,再回到现实中形成的强烈反差;下片着重描绘壮行送别的激动场面和个人的抑鬱心态。全词叙述悲凉,表达词人内心的抑鬱之情。
宴清都
野水澄空,远山随眼,笋舆乘兴庐阜。天池最极,云溪最隐,翠迷归路。三峡两龙翔翥。尽半月、犹贪杖屦。闲引杯,相赏好处奇处,险处清处。 凝伫。道友重陪,西山胜迹,玉隆风御。滕阁下临,晴峰万里,水云千古。飞觞且同豪举。喜醉客、龙吟度曲。待记成佳话,归时从头细数。
满庭芳 · 咏茶
《满庭芳·咏茶》是北宋米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饶有情韵的咏茶词,上阕咏宴集烹茶,细致优雅;下阕引入情事,兼写捧茶之人。此词既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煮茶的程序,又写出了雅宴清谈中侍女的娇美,坐客的流连,表现了高会难逢,主人情重的意蕴,充满清雅,高旷的情致。
醉蓬莱 · 归故山
《醉蓬莱·归故山》是宋末词人王沂孙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了词人回到故乡,正值秋意盎然,然而他却无意登高游赏,因为身边已经没有亲朋;词的下片借菊花的零落,表达对故国的寄思,借秋景的罗列,反映晚年的孤寂。全词含蕴丰富,感情深刻,作者复杂而隐微的愁绪在词中婉转流露。
长干行 其一
此诗为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雨中花慢 · 邃院重帘何处
《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豐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正月。上片写张生相思无奈的心态,西厢约会以及急切期盼的心情。下片写张生在恋爱生活中的波折、苦涩以及幽会偷期的喜慰之情。全词作者用第三人称的视角,以小叙事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张生和莺莺的命运满怀关切和同情。 上片写张生相思与赴约。前五句,写张生相思无奈的心态。第一次见到莺莺时,张生就为莺莺「颜色艳异,光辉动人」所震惊,这就是他稍後对红娘吐露的「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这一实心话的内情。作者将这一情节略去,直接写张生见过莺莺後所产生的浓浓的相思之情。「邃院重帘」,暗指莺莺住处;「何处」,是作者询问,因为对张生来说,莺莺的住处是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及。其所以如此,是由于当时两情未通,在他们之间,还远隔着礼教的大防。这一问,既表示了作者的关切,又唤起了读者的注意。果然,张生正处于相思难熬的时刻:「惹得多情,愁对风光。」一个「惹」字写出了莺莺的美色所产生的巨大的诱惑力。这里的「多情」原是相思以至痴情的同义语,作者写这一词语,褒贬之义分明。「风光」是供人观赏、引人喜爱的,张生以「愁」面对它:这是以乐景写忧情,可以收到双倍的艺术效果。紧接着,又通过张生的行为、生活环境以及张生眼中的景物,来透视张生的心态。由「睡起」说明张生的懒散,由「酒阑花谢」说明张生的苦闷,由「蝶乱蜂忙」说明张生的的百无聊赖和寂寞难耐(是一笔反衬)。後六句,写西厢约会以及张生急切期盼的心情。「今夜何人」,又作一设问,引起对张生赴约情事的叙写。「吹笙」句运用神话典故(也是一种美化),暗示张生与对方有约;「待月西厢」,则运用《莺莺传》中莺莺诗的现成语辞,明点男女约会之事,使全词歌咏崔、张爱情的主旨更加显豁。「空怅望处」三句,写张生将到西厢只见景物而不见伊人时焦躁乃至失望的心理,着一「空」字便曲曲传出。「一株红杏」是一种特征性景物,是《莺莺传》中所写到的,用来烘托旖旎风情,也恰到好处。 下片写张生恋爱生活中的波折、苦涩以及幽会偷期的喜慰之情。换头「羞颜易变」三句,作一转折,写莺莺突然变卦,不但未接纳张生,反而严加指责,拒之甚坚。《莺莺传》中写张生先是半惊半喜,以为事必有成,待莺莺一番训斥,迅即离去之後,不禁目瞪口獃,怅然若失。这太出乎张生的意料之外,使张生无法理解。本来「待月西厢」的诗简是莺莺所写,莺莺却忽然翻脸不认人。原因是莺莺从小接受了封建礼教,尽管一时动了真情,爱上了张生,甚至以诗简主动约会,显示了莺莺初步的叛逆性,但在思想深处仍有着「情」与「礼」的矛盾,在莺莺的面前仍有难以逾越的礼教的大防。再则,莺莺当时对红娘还不摸底,唯恐红娘向夫人告发。这对莺莺固然是痛苦的事,对张生伤害就更大。以下「谁信道」三句,写张生所感受到的极其苦涩的滋味,是张生的内心独白(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评述)。随後「好事若无间阻」三句,有好事多磨之意,再作一转折,似可看成作者作为旁观者对张生的宽慰之辞。篇末「一般滋味」三句,承前「幽欢」二字,写张生与莺莺终于背着夫人而幽会西厢,也道出了张生甘苦备尝之後的深层心理。 全词强化了叙事性,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将传奇小说《莺莺传》中有关情节演化成了小叙事词,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作者没有作纯客观的叙述,而是表达了对张生和莺莺的命运满怀关切和同情。
侍宴旋师喜捷应制
韦安石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旋师喜捷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书吴道子画后
宋神宗元丰八年,苏轼为史全叔收藏的吴道子的画写的题跋。 吴道子,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杰出画家,有“画圣”之称。吴道子擅画佛道人物及鸟兽、草木、台阁。在长安、洛阳二地寺观,作壁画三百馀间。早年行笔细密,中年雄放遒劲,线条有运动感,点划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所画衣褶,有飘举之势,有“吴衣当风”之说。其山水画,荆浩评为“有笔无墨”,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吴还“画塑兼工”,善于掌握“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千馀年来被视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本文对吴道子画的评论,时人服其为至论。且文中称颂的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的神技,同样适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本文开始,高度概括了艺术发展的规律:“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这就是说艺术经验是不断积累的结果,决非一个人独力能完成。接着指出无论学术文化还是百工技艺都是经过长期发展才完善的,杜诗、韩文、颜书、吴画均在前人基础上集大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古今之能事毕矣”。然后分析吴道子深厚的画功,认为他的画“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就是说画得既准确又传神。接着又非常辩证地阐述了吴画的精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寻常人作画要么“守法度”,遵循旧套路,缺乏新意;要么风格豪放却缺乏韵味。吴画则能避免凡人的弊端。最后,苏轼说自己能鉴别吴画的真伪,却不太能鉴别一般画家的作品的真伪。这表明了好的艺术品有强烈鲜明的个性。他还感叹当时吴画的真迹太少,所见多为假冒伪劣。
鸡鸣歌
“鸡鸣”,据说是一种楚歌,起源于汉代。《乐府广题》曰:“汉有鸡鸣卫士,主鸡唱。宫外旧仪,宫中与台并不得畜鸡。昼漏尽,夜漏起,中黄门持五夜,甲夜毕传乙,乙夜毕传丙,丙夜毕传丁,丁夜毕传戊,戊夜,是为五更。未明三刻鸡鸣,卫士起唱。”《汉书》曰:“高祖围项羽垓下,羽是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应劭曰:“楚歌者,鸡鸣歌也。”
卜算子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是南宋石孝友的词作。词上片是总写相见、相别、后会无凭,把过去现在将来概括一尽,下片全力以赴写临别,突出最使离人难以为怀的一瞬,使全曲终于高潮。
花犯 · 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本篇咏水仙,却不是纯粹的咏物词,又是一首酬答之作。水仙清纯娇美,词人将它写得似人似神,空灵轻婉。上片写“花梦”情景。“小娉婷”六句写水仙幻化成娉婷美女来与词人相认。“昨夜”以下转写一幅冷庭月夜,寒风凄紧之境界。朋友郭希道于清晨送来葱翠之水仙,出乎意外地与昨夜“花梦”巧合,更为“花梦”增添了一层奇幻色彩,渲染了一种迷离恍惚的特殊美感。 下片写水仙幽芳仙韵。“湘娥”五句写水仙临阶倩影。“寒香乱”显现出水仙冰魂玉骨,芳香不渝的品格和本性。“熏炉畔”二句传达出词人的一幅花痴心肠,而“玉人垂绀”,则又是词人赏花之幻觉,表现出词人与水仙心交神往的知己情意。“料唤赏”二句推测朋友的池馆花园里,此刻定然请人观赏他的水仙花,定然在持杯满斟地对花畅饮开怀,既应合了朋友“索赋”之意,又赞誉了朋友高雅的情趣,为词人自己的爱花护花之举做一映衬。全首将花、人、神有机地杂糅在一起,笔法奇幻,又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