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画堂春
《画堂春·湔裙独上小渔矶》是清代词人顾贞观的词作。此词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暮春归舟图,抒写了舟中人眼中之所见与身心之所感。全词弥漫着一种难以摆脱的的怅惘意绪。整首词所给予人的是一种推不开的怅惘,更妙在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只用以构成这一幅淡淡的水粉画,让读者好一个思念。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左传 · 僖公 · 僖公二十年
【经】二十年春,新作南门。夏,郜子来朝。五月乙巳,西宫灾。郑人入滑。秋,齐人、狄人盟于邢。冬,楚人伐随。 【传】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 滑人叛郑而服于卫。夏,郑公子士、泄堵寇帅师入滑。 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 随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斗谷於菟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临江仙 · 白玉堂前春解舞
这首词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薛宝钗与林黛玉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对立的。作者让薛宝钗作欢愉之词,来翻黛玉之所作情调缠绵悲戚的案,看上去只是写诗词吟咏上互相争胜,实际上这是作者借以刻画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段。 然而作者所写的薛宝钗、林黛玉对立,并非如续书中所写的那样为了争夺同一个婚姻对象而彼此成为情敌(林黛玉对薛宝钗的猜疑,在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语”后已不复存在。事实如脂砚斋评语指出,贾府上下,人人心目中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一对未来的“好夫妻”),作者也并不想通过他们的命运来表现封建包办婚姻的不合理。作者所描写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是与全书表现封建大家庭败亡的主题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悲剧是贾府事变的结果。 细看词的双关隐义,可以发现“蜂团蝶阵乱纷纷”正是变故来临时大观园纷乱情景的象征。薛宝钗一向以高洁自持,“丑祸”不会沾惹到她的身上,何况她颇有处世的本领,所以词中以“解舞”、“均匀”自诩。林黛玉就不同了,她不禁聚散的悲痛,就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了。薛宝钗能“任他随聚随分”而“终不改”故态,所以林黛玉死后客观上就必然造成“金玉良缘”的机会而使薛宝钗青云直上。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七节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长江南岸。《水经注·江水三》云:“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经其北,即黄石矶也。……山连延江侧,东山偏高,谓之西塞。”《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六》云:“西塞山,(大冶)县东北九十里,连武昌县界,孙策击黄祖、刘毅攻桓玄,皆破之于此山之右。”南府,尚书省之别称。魏晋以降,尚书省恒在内廷之南,故称南府,亦称南省。据《梁书》本传载,何逊曾为安西将军安成王萧秀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春正月,萧秀复出为安西将军、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郢州刺史。郢州治所,即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逊随府郢州,得入西塞,遂作诗以赠南府同僚。
倦寻芳 · 林钟羽花翁遇旧欢吴门老妓李怜,邀其一分韵同赋此词
坠瓶恨井,分镜迷楼,空闲孤燕。寄别崔徽,清瘦画图春面。不约舟移杨柳系,有缘人映桃花见。叙分携,悔香瘢漫爇,绿鬟轻剪。 听细语、琵琶幽怨。客鬓苍华,衫袖湿遍。渐老芙蓉,犹自带霜宜看。一缕情深朱户掩,两痕愁起青山远。被西风,又惊吹、梦云分散。
国风 · 周南 · 樛木
《国风·周南·樛木》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章《国风·周南》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祝贺新婚男子的赞歌。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然后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诗凡三章,大量采用比兴手法,每章只改一二字,句式整饬,以群歌叠唱的形式表达出喜庆祝颂之情,表现了华夏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
卖柑者言
《卖柑者言》是一篇元末明初文学、政治家刘基所写的一篇政治寓言。讲述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深刻讽刺了那些虚有其表,无所作为的官员的丑恶嘴脸以及朝廷的腐败。
史记 · 七十列传 · 大宛列传
《大宛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中国最早的边疆和域外地理专篇。列传所记亦以大宛为中心,旁及周围一些国家、部落,远至今西亚南部、南亚一些地方,也涉及中国新疆和川、滇部分地区。叙述这些地区的地理和历史情况,包括位置、距离、四邻、农牧业、物产、人口、兵力与城邑等。言简意赅,不仅叙述了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历程,并且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地理知识与视野的不断扩大,是研究中国地理学史和中亚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古离别
这首七言绝句的第一、二句写眼前离别时的情景。第三、四句继而写想象中离别后对江南春景的感受。这首诗以景抒愁的寻常比拟,用优美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并做到了色调鲜明,和谐统一。
圆觉经 · 弥勒菩萨
《圆觉经》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简称,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佛教大乘之经典。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全经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本章节为弥勒菩萨所请教的问题,以及佛陀的回答。重在辨明爱欲为轮回的根本,因贪欲而显五性差别。众生如能明了佛法真理,断除理障;明了因缘和合之法,不生执着贪欲,断除事障,就能证入圆觉境界。
减字木兰花 · 莺初解语
《减字木兰花》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词的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
琐窗寒 · 初夏同葑田松泉过深柳草堂
户小关云,城高缒碧,嫩阴摇瓦。何年种柳,正忆汉南游冶。 想依依、香绵褪时,绣鸳不到闲庭榭。付馀花倦蝶,桥痕帘影,伴人情话。 疏野。连渔汊,听笛弄沧浪,悄然歌罢。离踪似寄,顿冷故溪吟社。 笑输他、桃根渡头,载来翠峰偏淡写。看篱根、艇子萦回,任取浮萍惹。
南歌子 · 湖州作
《南歌子·湖州作》是由北宋诗人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本词前後阕末句下七字,盖现成唐诗句,衹是句头加两字也,岂可割裂耶。全词描写闺情,细緻入微,描摹如画,是婉约词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