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西河 · 中吕商陪鹤林登袁园
春乍霁。清涟画舫融泄。螺云万叠暗凝愁,黛蛾照水。漫将西子比西湖,溪边人更多丽。步危径、攀艳蕊。掬霞到手红碎。青蛇细折小回廊,去天半咫。 画阑日暮起东风,棋声吹下人世。海棠藉雨半绣地。正残寒、初御罗绮。除酒销春何计。向沙头更续,残阳一醉。双玉杯和流花洗。
幽梦影 · 序 · 四
记曰:「和顺积于中,英华发于外。」 凡文人之立言,皆英华之发于外者也。无不本乎中之积,而适与其人肖焉。是故其人贤者,其言雅;其人哲者,其言快;其人高者,其言爽;其人达者,其言旷;其人奇者,其言创;其人韵者,其言多情思。张子所云:?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正此意也。 彼在昔立言之人,到今传者,岂徒传其言哉!传其人而已矣。今举集中之言,有快若并州之剪,有爽若哀家之梨,有雅若钧天之奏,有旷若空谷之音;创者则如新锦出机,多情则如游丝袅树。 以为贤人可也,以为达人、奇人可也,以为哲人可也。譬之瀛洲之木,日中视之,一叶百形。 张子以一人而兼众妙,其殆瀛木之影欤? 然则阅乎此一编,不啻与张子晤对,罄彼我之怀!又奚俟梦中相寻,以致迷不知路,中道而返哉! 同学弟松溪王拜题。
风流子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是五代宋初时期词人孙光宪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春日水乡农家风光。其中,茅舍、模篱、鸡犬、轧轧鸣梭,都是农家特色,田园景象;溪曲、孤叶、水蒸、春波,均是水乡特色,水乡风光。尤其是末三句,从织布声中将人物巧妙地带出,男耕女织,农家春忙的情景自可想见。全篇清新自然,生动朴质,充满水乡农家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春日水乡农家风光的赞美。
满家巷赏桂花
桂花最盛处,惟两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巷者,其林若墉若栉,一村以市花为业,各省取给于此。秋时策蹇入山看花,从数里外便触清馥。入径,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粟世界。就龙井汲水煮茶,更得僧厨山蔬野蔌作供,对仙友大嚼,令人五内芬馥。归携数枝,作斋头伴寝,心情神逸,虽梦中之我,尚在花境。旧闻仙桂生自月中,果否?若问托根广寒,必凭云梯,天路可折,何为常被平地窃去?疑哉!
望海潮 · 丁酉,西内成,乡人请作望幸曲
嵩高维岳,图书之渊,西都二室三川。神鼎定金,麟符刻玉,英灵未称河山。谁再整乾坤。是挺生真主,浴日开天。御归梁苑,驾回汾水凤楼闲。 升平运属当千。眷凝旒暇日,西顾依然。银汉诏虹,瑶台赐碧,一新瑞气祥烟。重到帝居前。怪鹊桥龙阙,飞下人间。父老欢呼,翠华来也太平年。
一树梨花压海棠
《一树梨花压海棠》起初广见于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清代刘廷玑《在园杂志》等籍,当时只说是民间“某翁”“浙江定海徐某”或者“沪上诗翁陈某”等所作。据考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苏轼写“一树梨花压海棠”调侃张先的说法。此说法系把民间故事与历史事实混为一谈。苏轼的确曾因张先纳妾而相互和诗,苏轼写的是《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张先的诗没流传下来,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里收录了两残句:“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因为都是写诗调侃老年丈夫娶妻,所以在流传过程中,典雅的原诗被更通俗、更直白的民间段子所取代,以至于造成很多人误以为真。
千秋岁 · 其二
休嗟磨折,看取罗巾血。殷勤且话经年别。庭花番怅望,檐雨同呜咽。明半灭,灯光夜夜多如月。 无复伤离别,共保冰霜洁。不断梦,从今歇。收回书上絮,解尽眉头结。犹未绝,金徽泛处应能雪。
南歌子
此词咏爱情,脱去一般相思离别或花前月下寄情之窠臼,通过新婚女子的特殊妆梳和多情且深情的言语动作表情等,活现了少妇对丈夫的一片纯真深情,以及其对幸福的爱情生活之珍视和向往。「凤髻」、「龙纹」两句写新妇严妆,如电影之特写,未见人而已睹其热爱生活、重视对方的审美态度这样一种善良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显示其贵家少妇的身份。「走来」笑扶,形神兼妙,其人呼之欲出;「爱道」句令读者如闻其娇媚的柔声;「弄笔」、「描花」细节生动传神:「等闲」句最能见其人新婚之激动以及陶醉在爱情幸福中之神情心态:「笑问」句问得聪明,问得天真,问得实在,问得可爱,问得既明了又含蕴,妙趣横生。全词以生活流程,表现新妇在闺房向丈夫表示爱情的细节,层层演示,一脉贯穿,极富生活实感及喜庆色彩,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境。
一丛花 · 咏并蒂莲
《一丛花·咏并蒂莲》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物形,下片揭示物理,形神兼备。全词生动地刻画了并蒂莲的形貌色泽,不粘不脱,不离不即,饶富情致,且以人拟物,意含要眇,耐人寻味。
蓦山溪 · 其十一
竹篱茆舍,底是藏春处。玉蓓锁檀心,带黄昏、轻烟细雨。神清骨莹,端似雪堂仙,临岁晚,傲寒威,寂寞江村住。琼林阆苑,有信终归去。冷暖笑凡情,辨南枝、北枝几许。灵芳绝艳,知肯为谁容,东阁里,西湖畔,总与花为主。
白石郎曲
《白石郎曲》出自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属乐府神弦曲,是江南(建业附近)民间弦歌以娱神的祭歌。南朝民歌除吴歌、西曲外,尚有“神弦曲”十八首,也属于“清商曲辞”。据《晋书·夏统传》记载,当时祭神,多用女巫,“并有国色,善歌舞”,神弦曲大概就是由女巫来唱的。神弦曲所祀之神,大都是地方性的鬼神,来历多不可考。《图书集成·博物部》将其统归之“杂鬼类”。
正宫 · 鹦鹉曲
乍看该曲是礼赞隐逸生活,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说自己是个不识字渔夫实为对社会的愤激之语。以下所描绘的自由自在的渔父生活,也可作如是观。“算从前错怨天公”的“算”字,是习用的勉强承认的词。“错怨天公”作者是怨天公没有给他安排一个能够发挥才能的地位。“甚也有安排我处”也并非从心里表示满意。此处“甚”字,也是带有勉强承认的语气,实质是对天公的安排,极大不满,暗含着怀才不遇的怨愤。这种情绪,在元代一般汉族文人中普遍存在。当时,在民族歧视政策下,汉族文士多不能为国所用。白贲自然亦然,只是作些地方小官,且为时短暂。这支曲道出了当时一般文士共有的心声。
南歌子 · 湖景和前韵
《南歌子·湖景和前韵》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东坡遊西湖时所作。上片绘写西湖岸上的清丽景色;下片则通过景物,倍写自己乖蹇难堪的坎坷道路。全词看似写景,其实目的是词人表现自己矛盾复杂的心境,寓情于景,情蕴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