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周颂 · 丝衣
《周颂·丝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代贵族举行“宾尸之礼”时所用的乐歌。全诗一章,共九句。首二句言祭祀之穿戴,三、四句言祭祀之准备,五、六句言祭祀之器具,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饮。此诗采用赋法,场面气氛描写得很庄严。
大雅 · 桑柔
《大雅·桑柔》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反复劝谏君王要安民保民的长诗,相传为周大夫芮良夫因谴责周厉王用小人、行暴政、招外侮、祸人民的罪行,陈述救国之道而作,诗中显示出一种沉郁和忧伤的情调。全诗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后八章每章六句,语言朴直而多变化,运用了比喻、反诘、衬托、夸张、对比等多种手法,显示出诗人高超的文字操纵能力。
菩萨蛮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彷彿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隻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孟文《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屛」,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屛」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屛」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屛风」也,故「山屛」即为「屛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屛」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屛,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屛」「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琐窗寒 · 十六夜雪用樊榭韵
昨雨刚停,晚寒峭甚,烟禽跳瓦。细听折竹,兽炭铜盆新冶。 □□□□□□□,水边蓦记丁家树。正鮰鱼欲上,青裘贳酒,冷吟闲话。 浅浅。分水汊。却在孤村,夜舂声罢。好事南中,堪卜丰年团社。 似明朝千峰草堂,琉璃屏风和粉写。诏山僮迟迟开门,满径香云惹。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景祐四年(西元一〇三七年)的春天,着重表现朋友间的思念之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受贬谪、览物伤春的苦闷心情。 全诗以「万里」一句为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西湖景色及朋友相念之情,实际上是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寄诗安慰自己的这番情意的感激。后半部分通过对夷陵春天景物的描绘,抒写自己异乡逢春的新鲜见闻和落寞情怀。诗中春景写得明媚可喜,感情写得真挚动人。结构上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层次分明,而接转自然,语言明白晓畅,多少也有学习李太白诗风所带来的飘逸气,体现了欧诗的基本特色。 作者在《六一诗话》中特意提到这首诗,并说明诗中有些抒情句子的来头:「余谪夷陵时,景山方为许州法曹,以长韵见寄,颇多佳句。有云:『长官衫色江波绿,学士文华蜀锦张。』余答云:『参军春思乱入雲,白髮题诗愁送春。』盖景山诗有『多情未老已白髮,野思到春如乱雲』之句,故余以此戏之也。」
朝中措 · 平山堂
这首词是作者在平山堂送别友人刘原甫时所作。平山堂是作者守扬州时所建,几年后重上平山堂,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过去的豪迈生活:挥笔著书,赋文逾万字,饮宴堂上,千杯不醉。全词写出了作者意在山水之间的情感,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风豪放,在欧词中极为少见,对后来东坡的豪放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拟挽歌辞三首
这组组诗作品是诗人假设自己死后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又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第一首诗是说死后收殓的情况,描述儿女朋友痛哭。诗人豁达地说死后便没有荣誉与羞辱,只觉得酒还未喝够便死了,有些遗憾。第二首诗是写出殡前的祭祀。诗人描述亲人的哀伤,自己虽感到不能饮酒的遗憾,但已为离开家园而有些黯然。第三首诗是写下葬的情形。诗人对下葬后的幽冥世界不猜测,也认为贤达也不能逃避死亡,与当时追求神仙得道的风气迥异。全诗艺术构思极有新意,以形象化的语言设想自己离开人世之后发生的主客观情状,表现了诗人对生死极其坦然的态度,显示了他极其明彻达观的思想。
铜雀妓
《铜雀妓》是南朝梁·何逊所作的五言古诗。此诗用了多个对比,以秋景为背景,与乐声结合在一起,一股凄凉之意油然而起,起笔就奠定了凄凉的基调。萧瑟的秋景与各种乐声相和,使人感觉分外悲伤。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下的一组七绝。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这组诗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明丽的秋景,也反映了诗人渴望重返长安的心情。
左传 · 定公 · 定公七年
【经】七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齐侯、郑伯盟于咸。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齐侯、卫侯盟于沙。大雩。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九月,大雩。冬十月。 【传】七年春二月,周儋翩入于仪栗以叛。 齐人归郓、阳关,阳虎居之以为政。 夏四月,单武公、刘桓公败尹氏于穷谷。 秋,齐侯、郑伯盟于咸,征会于卫。卫侯欲叛晋,诸大夫不可。使北宫结如齐,而私于齐侯曰:「执结以侵我。」齐侯从之,乃盟于琐。 齐国夏伐我。阳虎御季桓子,公敛处父御孟懿子,将宵军齐师。齐师闻之,堕,伏而待之。处父曰:「虎不图祸,而必死。」苫夷曰:「虎陷二子于难,不待有司,余必杀女。」虎惧,乃还,不败。 冬十一月戊午,单子、刘子逆王于庆氏。晋籍秦送王。己巳,王入于王城,馆于公族党氏,而后朝于庄宫。
玉蝴蝶 · 叔高书来戒酒,用韵
贵贱偶然浑似:随风帘幌,篱落飞花。空使儿曹,马上羞面频遮。向空江、谁捐玉佩,寄离恨、应折疏麻。暮云多。佳人何处?数尽归鸦。 侬家: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抟沙。往日曾论,渊明似胜卧龙些。算从来、人生行乐,休更说、日饮亡何。快斟呵:裁诗未稳,得酒良佳。
说文解字 · 序
《说文解字·序》,又作《说文解字·叙》。文字篇幅较长,大致讲了五层意思:一、阐述周代以前文字的源流;二、介绍自周代到秦文字的演变;三,介绍汉以后文字的概况及其研究;四、指出后汉尊崇隶书反对古文的错误;五、说明作书的态度、意义和体例。其中心,是阐述汉代书体与古文的联系、分析传统六书,讨论文字与象形的联系,要求人们不要忘记古文,不要忘记文字象形的特点,这样习才能正确理解文字的内涵,懂得作书的意义。这篇叙,既是对《说文》提纲挈领的概述,也对书法、传统文字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青溪
此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人用多彩的画笔,绘出青溪流经不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其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两句,以喧响的声音和幽冷的色调形成闹与静的强烈对比,如同一幅“有声画”。诗的末四句写出诗人心境的闲澹正如清川的闲澹,把自己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融和起来,意味隽永。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暑
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 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 土润溽【音辱】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