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玲珑四犯 · 虎丘春泛图,为张初白题
烟柳回塘,扬画桨声中,签翠低展。客与香迷,一舸镜澜徐转。莺语燕语难分,但醉倚、好花人面。数旧游彭蠡舟系,忘了小姑偷眼。 四愁平子吴歈遣。漫沉吟、玉楼歌按。越娥佩响从归去,春共横波远。空付媚粉暗尘,荡冶叶、倡条零乱。问半眉山色,船唇篷背,黛痕谁见。
望远行
这是一首怀人词。春光明媚,花团锦簇,闺中人本应来到庭院内饱览春色。可朱门成天紧闭,闺中人足不出户,无心赏春,见出心情极度恶劣。相思至极,便想梦中一见,可梦也难成。愁苦又深一屋。月下砧声阵阵,征人的消息依旧杳然。砧声不仅捣碎了思妇之心,更激起她对远在辽阳的征人的思念。因为明月既照在辽阳也照在家乡,由圆月自然想到要与征人团聚。将辽阳月与秣陵砧场两个空间跨度极大的意象组接在一起,精炼地写出了征人思妇的两 地相思,就像唐人高适的《燕歌行》所写的:“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花空回首。”虽然相互挂念,略感慰藉,但毕竟空闺独守,总是难熬。等到征人归日,彼此都已头发斑白,大好的青春年华虚度,怎不叫人惊叹! 从构思上看,上片是实景,分室内与室外两层。由外而内,依次展现。李璟毕竟是代人写愁,并没有真切的苦闷,因此词的意象色彩鲜明亮丽,不像李煜后期的词作色彩总是那么灰暗沉重。下片是虚拟,空间转换大开大合,构成辽阔的意境。李璟生长富贵,词也带有强烈的富贵色彩。像碧玉、锦绣、黄金装点出的豪华气派,似乎与普通征夫思妇的身份不太协调,而带有他自身生活环境的烙印。不过晚唐五代词不管是写平民还是写贵族,都是把居住环境写得富丽堂皇。炫耀富贵,是五代词人普遍追求的审美风尚。李璟此词正是这种时代风气的体现。
六丑 · 杨花
本词咏杨花。杨花有情但世道无情,丝丝袅袅随风飘零天涯,故杨花深得身世坎坷的词人共鸣。上片写杨花有情而痴心。“似东风”八句写暮春时东风仿佛已经衰老,杨花有情却谁也不收,江山辽阔,身世飘零如寄,飘荡荡不知时变世易。“痴心”六句承上之“有情”,辞意转进写杨花虽飘荡无依,仍眷恋美人之轻扇和钗头。 下片写杨花终生不渝的春心,“瓜洲”七句承上片“江山身是寄”,具体描述了杨花或依舟于瓜洲渡口,或飘下于长秋宫殿,或春睡于帐庐,或流离于湖上,展现了杨花孤身羁旅飘零空阔江山的情状。“愔愔雨”三句推进一步,写杨花之“欲待化”,即将要消亡化去之际,虽湿粘不飞,不能赴丰乐楼饯别行人,不能去青门伴随高士隐居,却依然“春心如腻”,依然有着至死不渝的柔腻缠绵,执着坚韧的“春心”,婉曲地传达出词人对故国江山和羁旅行人的深情挚意。最后“何人念”三句感叹无人怜念杨花一生流落,生命短暂,以“为君裛泪”向杨花深致伤悼,实为词人为自身命运之伤悼。本词并没有固守词家所谓不粘不滞的行规,而是直抒其情,随意任性,洋洋洒洒,如漫天飞舞无可依归的落絮游丝,倒也清新别致。
金缕曲 · 其一十七 · 丙戌九日
风雨东篱晚。渺人间、南北东西,平芜烟远。旧日携壶吹帽处,一色沈冥何限。天不遣、魂销肠断。不是苦无看山分,料青山、也自羞人面。秋后瘦,老来倦。 惊回昨梦青山转。恨一林、金粟都空,静无人见。默默黄花明朝有,只待插花寻伴。又谁笑、今朝蝶怨。潦倒玉山休重醉,到簪萸、忍待人频劝。今又惜,几人健。
踏莎行 · 江上送客
这是一首暮春送别词。上片写江头送别情景。扶醉登舟,人去之后,只有“愁”留了下来。下片写别后情景。落花飞絮,东风薄劣。春光将尽,人去楼空。全词凄婉缠绵,余意不尽。
史记 · 七十列传 · 日者列传
《日者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该传记是史记专记日者的类传。所谓日者,即古时占候卜筮的人。《墨子·贵义》说:“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墨子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司马贞《史记索隐》按:“名卜筮曰‘日者’以墨,所以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故也。”
雨中花令 · 浙人江印舸取庄周动与阳同波语,自署所居曰阳波阁。远道以图乞题,借赵长卿韵
竹柏交加千万树。春事已伤迟暮。绕屋芙蕖,浮船瓜蔓,梦到山阴去。 动静阴阳皆有助。闲居自然堪赋。伫望停云,吾庐安在,惭咏陶潜句。
妙法莲华经 ·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简称《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寒食还陆浑别业
《寒食还陆浑别业》是唐朝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首先描写了寒食节里洛阳城和陆浑别业两地的花儿盛开的情况,接下来描写了诗人对洛阳春光的留恋,并且透出了卧赏山庄春夜美景的惬意,然后对比伊川的春意美景和此时陆浑别业的酒水,写出了自己愿作一名老人歌颂这太平盛世的心愿,最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及对官场留恋。全诗语言清新,格调优美。
四块玉 · 南吕 · 马嵬坡
马嵬坡又名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明皇仓皇向四川逃难,路过马嵬驿时,扈从的禁卫军哗变,求诛杨氏以谢天下。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缢死杨贵妃。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大雅 · 假乐
《大雅·假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为《大雅》的第十五篇。这是周臣为周王歌功颂德的诗歌,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为周宣王行冠礼的冠词。全诗四章,每章六句。第一章言天命福王,第二章言法祖,第三章言多听取臣民意见,第四章言民心归向。全诗围绕着“德、章、纲、位”等方面赞美了能为天下纲纪的周王,表现了周臣对其君主的忠心和爱戴,于有限的词句内包容了无限的真情,美溢于辞,其味无穷。
小雅 · 节南山
《小雅·节南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孝王之子家父斥责执政者尹氏的诗,控诉了尹氏的暴虐,指斥上天不公,让坏人执政祸害百姓,希望周王追究尹氏罪恶,任用贤人,使万邦安居乐业。全诗十章,前六章每章八句,后四章每章四句。开头两章从强调尹氏的政治地位出发,指斥尹氏失政情形「丧乱弘多,民言无嘉」;中间四章集中表达怨刺之情;最后四章转为悲叹。此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时、直言敢谏的精神。
春别应令诗四首 (其四)
此诗押平韵,一二四句同韵,第三句为仄声,与唐人七绝尤似。这样七言同五言就不一样,须远溯汉、魏,却是到了齐、梁的时候,才兴起来的。因为偶遭六朝的末运,不能广行于世。所以随、陈诸名家的作品中,还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