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短歌行
陆机的这首《短歌行》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本诗虽是感伤之语,亦叙友情,但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诗中有的句子有意效法曹操的《短歌行》,却不及原诗厚重苍凉,也未表现出的曹操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与曹操原诗不同之处也体现在该诗一韵到底。 陆机是“太康诗风”的代表人物,这首诗也体现了“太康诗风”的特征之一:拟古。古诗十九首,陆机拟作十二首;他的乐府,也极多拟作。
鹧鸪天 · 化度寺作
此词为作者寓居杭州化度寺感秋怀人之作。上片写景,一句一景,以池上红莲,树上栖鸦,疏桐叶落,明月生凉诸意象,组合成一幅夕阳斜映,阴云骤雨的黄昏景象。这唤起词人内心隐痛的回忆,那位“十年一梦凄凉”的苏州姬妾,引出下片怀人相思。以一窄一宽,感叹归乡之梦太短,感叹归乡之路太远,水天茫茫难以逾渡。“愁黛”,乃想象在秋雨明月的夜晚,离异的苏州姬妾定然独倚小窗,愁凝眉黛,似淡远秋山,勾画了一幅凄艳哀感的佳人形象,流露出词人对旧日情侣的深切眷恋。最后借吴鸿传信,寄托对苏州阊门旧居的温馨怀念,然而,“屋数间”三字似乎又暗示出苏州阊门只剩下空屋数间,物是人非,爱姬已杳然难觅其踪矣,于怀思中暗寓了无尽的怅恨。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中庸 · 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贺新凉 · 寿处州刘守
一骑飞来速。报平山、将颁凤检,宠分符竹。自是平淮勋名在,姓字屏风纪录。正欲革、潢池风俗。古括久思贤太守,待东山、一起苍生福。唐李段,追芳躅。 横舟竹下凭青鹿。庆生朝、称觞蔼蔼,履珠簪玉。争奈回溪民望切,计日带牛佩犊。便合早、秣驺脂毂。圣眷处公犹未惬,俟朱幡、才下锋车趣。符已兆,台星六。
玉漏迟
客愁深几许。风高月冷,扁舟南浦。慢桨轻桡,漫惹荻花芦絮。 任使波光照影,奈流水无心延伫。凭望处。渔村夜悄,满汀凫鹭。 只今兴味消沉,剩意倦情慵,病余羁旅。十载飘游,都被俗尘牵误。 幸有诗篇伴我,争胜似欢歌狂舞。谁与语。寂寞断烟残雨。
声律启蒙 · 下卷 · 十二侵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清阴。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犍牛对牝马,水浅对山深。曾点瑟,戴逵琴,璞玉对浑金。艳红花弄色,浓绿柳敷阴。不雨汤王方剪爪,有风楚子正披襟。书生惜壮岁韶华,寸阴尺璧;游子爱良宵光景,一刻千金。 丝对竹,剑对琴,素志对丹心。千愁对一醉,虎啸对龙吟。子罕玉,不疑金,往古对来今。天寒邹吹律,岁旱傅为霖。渠说子规为帝魄,侬知孔雀是家禽。屈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
雨中花慢
帕子分香,罗巾拭泪,别来时、未觅凄惶。上得船儿来了,刬地凄凉。可惜花前月里,却成水远山长。做成恩爱,如今赢得,万里千乡。 情知这场寂寞,不干你事,伤我穷忙。不道是、久长活路,终要称量。我则匆匆归去,知你且、种种随娘。下梢睚彻,有时共你风光。
水调歌头 · 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这首词上阕即景抒情,下阕叙事述怀,层次清晰,语意层层递进。全篇情景交融,物我两忘,体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情悲壮苍凉,表达了词人对朝廷投降政策的无限愤慨。 上阕,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情和景很好地做到了统一。起首四句「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为情造文,但此处的景还属于有我之景,所以作者在感性的陶醉中,还保持着清醒,保持着理性,还没有彻底地把自己忘怀,如此,便自然引出下一句「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这皎皎的明月,不正像我的光明磊落么。那一天的皓月,可能照见我辈冰雪般纯洁的肝胆,和百川奔涌似的浩荡胸怀。至此,自然一转,引出上阕的最后一句「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喝酒还未尽兴,宝剑的光芒已冲向秋夜的长空。这句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鲸饮吞海」,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极具夸张力度,有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这句是化用杜甫诗里「饮如长鲸吸百川」(《饮中八仙歌》)化用巧妙,而且更有表现力。 下阕,词人由眼前景想到了心头事,重在抒怀言志。过阕「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大地上的月光在浮动,天空更加旷远,美丽的景物显得更加清幽。上承前面的写景,下启后面叙事抒情。在这清幽的月夜中,人不可能真的陶醉,即使有酒。陶醉只是暂时的,李白诗云「举杯消愁愁更愁」,所以,如画的美景更能勾起伤心的往事,短暂的陶醉只能引起清醒后更深的愁绪。果然,诗人想起了恨事,引发了愁绪:「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一想到大好河山还在金人的手中,广大的中原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不由得我愁思满怀了。至此,全词的基调也有了变化,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了。作者愁思深重恰是作者忧心国事,雄心壮志不得实现的表现,可是我的心事有谁知,我的苦处有谁怜,自然引出下文「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现在,朝廷中有谁还能想起抗战的英雄渐渐老了,还没有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而收复中原的决策,仍然遥遥无期!那么,我也只能借酒浇愁了。「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此事一时难以说清,唯有继续饮酒消愁吧。这一句和前面的「不知今夜几人愁」形成呼应。扶头酒是最厉害的酒,是最伤人的酒,也是最误事的酒。但是酒,却能麻醉自己,让自己暂时忘却现实的残酷和烦恼。作者明知故说,突出地表达了自己的痛苦之重,愁思之深。 词人欲抑先扬,行文一波三折,写景形象生动,议论中肯,抒情真实感人。以一种低诉哀迥的语气结尾,别有一种感人的韵味。
最高楼 · 咏梅
《最高楼·咏梅》是南宋词人陈亮所作的一首诗词。此词首先描绘了梅花的迷人外形,以传说中的美好事物来比喻其树、枝、须;之后突出其特有的风范和姿态,把梅花写得清新高洁,一种“更堪怜”的花卉以鲜明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从而间接地表达了词人本身不甘沉沦,积极向上内心世界。此词独出心裁,立意深远,表意含而不露,多处用典,采用各种反衬意象烘托,可谓别具一格。
宴清都 · 其五 · 送马林屋赴南宫,分韵得动字
柳色春阴重。东风力,快将云雁高送。书檠细雨,吟窗乱雪,井寒笔冻。家林秀橘霜老,笑分得、蟾边桂种。应茂苑、斗转苍龙,唯潮献奇吴凤。 玉眉暗隐华年,凌云气压,千载云梦。名笺澹墨,恩袍翠草,紫骝青鞚。飞香杏园新句,眩醉眼、春游乍纵。弄喜音、鹊绕庭花,红帘影动。
战国策 · 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论伐蜀》选自《战国策·秦策》。前316年,秦王想利用巴蜀发生战乱之机,兴兵伐蜀,不料韩师侵犯秦境。他面对这种局势,举棋不定。文章就记述一场关于“伐蜀”与“伐韩”的争论。经过这场争论,秦国解决了用什么战略统一天下的大问题。这场辩论,颇有特色,处处紧扣双方争论的主旨,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写得使人一目了然。
颍亭留别
诗人以寒波白鸟的悠闲反衬人事之仓猝。“寒波”二句寄托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自己也化作寒波、白鸟,融入那画面中去。这意境中也有诗人自我的个性。其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澹澹”在一些版本中亦写作“淡淡”)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被借作无我之境的例子。
行京口至竹里
《行京口至竹里》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可以分三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途中所见,描绘出一个不安宁的、充满冲突的、为某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压迫、钳制着的世界。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写气候的恶劣和行路的艰难,暗寓人生多艰、仕宦不顺。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现寒士被压抑的痛苦和不平。这首诗语言蕴藉含蓄,修辞奇特,耐人寻味。
绛都春 · 其五 · 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
《绛都春·南楼坠燕》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悼亡词。此词上片写作者追忆旧日与杭妾相聚并哀叹自己的羁旅异乡;下片写作者在京口见到与亡妾相似之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联想,抒发感慨,表达对亡妾思念极深而不得见的凄婉之情。
金缕曲 · 其二十二 · 古岩取后村和韵示余,如韵答之
一笑披衣起。笑昨宵、东风似梦,韩张卢李。白发红云溪上叟,不记儿孙年齿。但回首、秦亡汉驶。苦苦渔郎留不住,约扁舟、后日重来此。吾已老,尚能俟。 少年未解留人意。恍出山、红尘吹断,落花流水。天上玉堂人间改,漫欸乃声千里。更说似、玄都君子。闻道酿桃堪为酒,待酿桃、千石成千醉。春有尽,瓮无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