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人间词话 · 第六十则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清平调(其三)
此诗为李白《清平调》组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
小重山 · 惜别
这首词抒发伤离惜别之情。上片写暮春送别,莺啼、歌咽,无限眷恋。下片写别后相思。芳草路远,幽恨无穷。月照小楼,撩人相思。全词以景衬情,思绪绵绵。造语婉妙,余味悠长。
永州八记 · 其一 ·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此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江村晚眺
这首诗在「静」与「动」的描写安排上十分巧妙,色彩运用也恰到好处:黄色的沙滩,斑驳的渔船,深褐色的堤岸,碧绿的江水,青青的芦荡,白色的芦花,洁白的水鸟,在血红的残阳映照下,更显得色彩浓郁,陆离绚丽,耀人眼目。
御街行 · 秋日怀旧
这是一首秋夜怀思情人的词。上阕写秋夜景,或就地面刻画秋声,或就天宇描摹夜色,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沈震峰居《草堂诗馀隽》称赏「天淡」句写景空灵。下阕专就离情宣发。「愁肠」三句折进一层,言离愁之深。「残灯」二句再现实境,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末以离愁「眉间心上」无所不在,倍增酸楚。「都来此事」几句为李易安《一剪梅》词所袭用,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却骨力道劲,绝不流于软媚。李沧溟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可谓佳评。
洞仙歌(次韵苏子瞻)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午梦醒来盼娇满。扇轻拈又放,浅炷兰薰,微笑处、吹着烟丝散乱。 凉亭还独步,曾是凭阑,携手心盟指云汉。碧云斜阳外,信有如今,音书杳、寸肠千转。漫伫立、无言对荷花,看转眼秋风,翠移红换。
捣练子
这首小令通过描绘深院小庭夜深人静对断续传来的风声、捣衣声,以及映照着帘栊的月色,刻意营造出一种幽怨欲绝的意境,让人不觉沉浸其中,去感受长夜不寐者的悠悠情怀。
苏堤清明即事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衹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藉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春光对人的吸引。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樣,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衹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洞仙歌 · 泗州中秋作
词题有“泗州中秋作”语,当作于晚年在泗州赏月时,毛晋谓为晁氏绝笔之作。上片写庭院赏月。起笔月轮升空,继以月影洒阶,复以凉露、寒蝉描摹月下秋气、秋声,一派清凉幽寂,触动身世感,而发神京远、天阙近之叹。下片写厅堂赏月。由室外望月转换为楼内赏月。物象、侍女无不浸染洁素冷幽气韵。“待得”三句,写举酒邀月放情豪饮,不但要将明月银辉倾入酒杯中,还要把流彩朝露,尽倾酒杯中,暗示想自夜至晓畅饮通宵,以伴明月。收尾又宕开笔势,将视线投向广宇。从月出、写到月上、月满,从户外转向楼内、楼上,复放眼千顷,句句不离赏月,层次井然,首尾呼应。“玉做人间”语极奇警。诸多意象织成清凉世界,冰魂玉魄,足以涤荡凡心。
木兰花慢 · 秋意
占西风早处,一番雨,一番秋。记故国斜阳,去年今日,落叶林幽。悲歌几回。激烈寄疏狂、酒令与诗筹。遗恨清商,易改多情,紫燕难留。 嗟休。触绪茧丝抽。旧事续何由。奈予怀渺渺,羁愁郁郁,归梦悠悠。生平不如老杜,便如它、飘泊也风流。寄语庭柯径菊,甚时得棹孤舟。
贺新郎 · 送胡邦衡待制
此词上片述时事。“梦绕神州路”四句为第一层,写中原沦陷的惨状;“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第二层,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下片叙别情。“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为第一层,状别时景物;“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为第二层,设想别后之心情;“目尽青天怀今古”至最后为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全词感情慷慨激昂,悲壮沉郁,抒情曲折,表意含蓄。
永遇乐 · 元宵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上阕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阕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反映了诗人出仕与复归的矛盾心理,可分四段。首四句为第一段,自叙年轻时淡泊自持之志;次四句为第二段,对自己的出仕之缘由作了解释;接着八句为第三段,叙述作者旅途所感;最后四句为第四段,叙写作者今后立身行事的打算。全诗情景交融,语言看似平淡,实为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