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祝英台近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试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绕屋声喧,怎做静中境?」「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穀梁传 · 郑伯克段于鄢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采莲曲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伯虎)的经典诗作,是唐寅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全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本文内容以苏州唐寅园的碑搨原版为准。
疏影 · 芭蕉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大酺 · 其三 · 寿王修斋枢密
自有乾坤,扶人极,宗主须还人物。今为何时节,满红尘富贵,絮花飘忽。抵障狂澜,提携正印,一柱天擎突兀。平生分明处,是从容处□,不差毫发。把朝市山林,一般看了,无边风月。 深衣清到骨。紫枢府、谁信曾簪笏。炊脱粟、黄鸡白酒,补菊栽梅,碧溪绕、竹篱茅屋。无限轻描貌。都说道、诏书催发。想回首、招黄鹄。微微自笑,惟有赤松衣钵。相陪对门石佛。
永遇乐 · 绿阴
清逼池亭,润侵山阁,云气凝聚。未有蝉前,已无蝶后,花事随流水。西园支径,今朝重到,半碍醉筇吟袂。除非是、莺身瘦小,暗中引雏穿去。 梅檐溜滴,风来吹断,放得斜阳一缕。玉子敲枰,香绡落剪,声度深几许。层层离恨,凄迷如此,点破谩烦轻絮。应难认、争春旧馆,倚红杏处。
醉蓬莱
正梧阴碧转,扇浪凉生,渐回秋意。祥绕朱门,有嵩灵钟瑞。笔走龙蛇,句雕风月,好客敦高谊。苏小琵琶,绿珠箫管,日添罗绮。 邃阁清班,贰车清政,奕叶蝉联,世间谁比。行侍甘泉,趁青春荣贵。尽卷虾须,满斟鹦鹉,向画堂沉醉。铜狄摩挲,蓬莱清浅,八千椿岁。
饮酒(其五)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游金山寺
这首七言古诗共二十二句,大致可分三个层次。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抒发此游的感喟。贯穿全诗的是浓挚的思乡之情,它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和官场生涯的厌倦,希望买田归隐的心情。
浣溪沙 · 露白蟾明又到秋
这首词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上片写又是一个秋天到来了,但幽会的事又茫然无期,梦中想,心中念,这样相思的日子何时才完?下片是回忆女子的可爱形象:分别时她百般挽留,黛眉微皱,无言斜倚小楼。最后一句,写他想到往事的忧愁心。
周郑交质
本文出自《左传·隐公三年》。在自春秋起始的东周,从平王东迁立国,就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周王室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另一个姬姓国国君虢公。然而,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为了达成妥协,周平王和郑庄公,居然采用了交换质子这一手段。而这一手段并没有奏效。以上就是该文的背景。
史记 · 三十世家 · 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史记》中共有《世家》三十篇,其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本篇为其中的第一篇,记载了吴国从开国祖先吴太伯远避荆蛮(约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至吴王夫差亡国(前473),长达700年的一部兴亡史。通过本篇,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吴国由弱而强、又由盛而衰的完整历程。篇中再现了吴楚、吴越以及吴与中原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也反映了吴国内部统治阶级之间的王室斗争和君臣龃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