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学治臆说·用亲不如用友
谚曰:莫用三爷,废职亡家。盖子为少爷,婿为姑爷,妻兄弟为舅爷也。之三者未必才无可用,第内有蔽聪塞明之方,外有投鼠忌器之虑。威之所行,权辄附焉;权之所附,威更炽焉。任以笔墨,则售承行,鬻差票;任以案牍,则通贿赂,变是非;任以仓库,则轻出重入,西掩东挪,弊难枚举。即令总核买办杂务,其细已甚,亦必至于短发价值,有玷官声,故无一而可。事非十分败坏,不入于耳;迨入于耳,已难措手。以法则伤恩,以恩则坏法。三者相同,而子为尤甚,其见利忘亲者无论。意在爱亲,而孳孳焉为亲计利,势必陷亲于不义,所以危也。
小雅 · 瓠叶
《小雅·瓠叶》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表达主人在宴饮宾客时自谦之意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第一章言初宴,第二章言献酒于宾,第三章言客人回敬主人,第四章言主客互相劝酒。此诗形式上全用赋法,语言明白如话,再三反复咏唱,字里行间洋溢着写不尽的情意。
国风 · 齐风 · 猗嗟
《国风·齐风·猗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赞美了一个英俊非凡的美男子以及他射技的高超。全诗三章,每章六句。每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赞美形象之美,二是赞美技艺之高。诗中用“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等婉约的词句来形容男子顾盼流动的目光,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英俊射手形象,使此诗成为描写男性美的杰出之作。
国风 · 陈风 · 株林
《国风·陈风·株林》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此诗揭露讽刺了陈灵公君臣与夏姬淫乱的丑恶行径。全诗二章,每章四句。全诗运用委婉含蓄、冷峻幽默的独特方式,讽刺笔墨极为犀利。
金缕曲 · 慰西溟
《金缕曲 · 慰西溟》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上片说西溟经此颠仆,希望他不要受到影响,而从此心灰意冷。下片说大丈夫本来就是要自强自立,更何况虚名荣耀,也不值得孜孜以求。结尾以景结情勾勒出“又萧寺,花如雪”这样静谧、深沉、幽丽而又带几分凄凉的艺术境界,同时又寓托着词人的生命追求。他以此慰勉两溟,同时也以此自慰。全篇紧扣一“慰”字,对西溟尽出肺腑,足见二人交谊笃厚。
寒食还陆浑别业
《寒食还陆浑别业》是唐朝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首先描写了寒食节里洛阳城和陆浑别业两地的花儿盛开的情况,接下来描写了诗人对洛阳春光的留恋,并且透出了卧赏山庄春夜美景的惬意,然后对比伊川的春意美景和此时陆浑别业的酒水,写出了自己愿作一名老人歌颂这太平盛世的心愿,最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及对官场留恋。全诗语言清新,格调优美。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该诗首联写夜读的缘起,起笔虽平,却表现了作者济世的理想抱负。颔联写老来读书兴味盎然,令人倍感亲切。颈联说明诗人秋夜常读书至“二鼓”时分,还恋恋不忍释卷。尤其感人的是冬夜,窗外冰天雪地,寒气凛冽,室内却见诗人精神振奋。尾联以睡前进食作结,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好学不倦的情怀。
陶者
这首五言绝句诗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平等现象,只用事实对照,不加评论,发人深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这首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庆清朝 · 禁幄低张
《庆清朝·禁幄低张》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是一首长调赏花词,描述春花盛开之时,明光宫苑之处,词人与同游者对花倾觞,自朝至暮直到秉烛而兴致未减的情景。全词状物抒怀,笔致工雅,蕴藉含蓄,层层铺陈,宕而有序,表现了暮春三月一派繁荣升平之景象,抒写了女主人公一腔赏花惜春之心境。
旅次朔方 / 渡桑干
《渡桑干》是唐代诗人刘皂(一说贾岛)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后长期客居并州,又北渡桑干河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未用任何渲染之笔着意描写,而是以倾诉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菩萨蛮 · 画船槌鼓催君去
这是一首叙写离别之情的作品,词中用简单而不乏味的语言表现出作者难言的相思之情。 上阕写送别时的情景。临别依依,行者与送行者,相互留恋,却终于分离。“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送别者为行人设宴饯行,两人别离依依,千言万语说也说不尽,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高楼把酒留君住”,船家已经“催人”了,而这边还在把酒“留”人。为人饯行,按说应该先写“高楼把酒留君住”,之所以倒装,正是为了强调分离时的紧迫感。一”催“一“留”将“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行者欲去不忍,欲住不能,正左右为难之时,江水就快平潮了,“西江潮欲平”一语包含了无数未尽之言。这两句妙就妙在不直接说是去是留,而是通过江潮涨平的景象来说明答案。江潮涨满之时正是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 下阕写别后的怀念。“知君何日同”,表现出难言的相思之情。“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这两句承上片“江潮”而来,说潮水有信,定时起落,而人一旦离去,两人便遥遥相隔再难相见。“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这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用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将送别之人心中的不舍之情和盘托出,尤为动人。 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秋风辞
《秋风辞》是西汉武帝的作品。西汉元鼎四年(西元前一一三年),汉武帝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秋风辞》。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後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音韵流畅,且适合传唱,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佳作,历来受到赞誉。
人间词话 · 第四十则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花心动
西郭园林,远尘烦,门临绿杨堤路。画□簟长,水馆帘空,竟日素襟销暑。小湾红芰清香里,深隐映、风标鸳鸯。指□□,相将故故,背人飞去。 翻念多情自苦。当置酒徵歌,梦云难驻。醉眼渐迷,花拂墙低,误认宋邻偷顾。彩阑倚遍平桥晚,空相望、凌波仙步。断魂处,黄昏翠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