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此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诗中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接着慨叹自己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语言浅显,表达直率,对偶不求工整,但却自然流畅,显示出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一丛花
《一丛花·年时今夜见师师》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此词咏相思之情。上阕回忆当年此时与师师欢会的氛围和师师的娇羞痴情。下阕写别后相思,想象此时的师师在妙舞清歌罢,面对秋色,也在深情地思念他。全词情致缠绵,一往情深,有荡气回肠之妙。
菩萨蛮 · 牡丹含露真珠颗
这首《菩萨蛮》词以白描手法,刻画一对恩爱小夫妻生活中的一个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折花美女天真娇痴的神态,讴歌男女间的爱情。写得流丽自然,而又细腻入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 从文字间,我们似乎听到了他们吃吃的笑声,看到了纯真的戏闹。亲昵之情,竟是那样的传神!“含笑问檀郎”,分明是明知故问。“檀郎故相恼”,好精彩的一个“故”字。下面正话反说,正反映出小夫妻间亲密融洽。“花若胜如奴,花还解语无”,紧逼一句,女主人公何等的机敏!
男洛神赋
格日景之轶绎,荡回风之濙远。 縡漴然而变匿,意纷讹而鳞衡。 望便娟以熠耀,粲黝绮于琉陈。 横上下而仄隐,寔澹流之感纯。 配清姓之所处,俾上客其逶轮。 水集集而高衍,舟冥冥以伏深。 虽藻纨之可思,竟隆杰而飞文。 骋孝绰之早辩,服阳夏之妍声。 于是徴合神契,典泽婉引。 揽愉乐之韬映,撷凝蛽而难捐。 四寂漻以不返,惟玄旨之系搴。 听坠危之落叶,既萍浮而无涯。 临汜藏之萌濭,多漎裔于肆掩。 况乎浩觞之猗摩,初无伤于吾道。 羊吾之吟咏,更奚病其曼连。 善憀栗之近心,吹寒帷之过降。 乃瞻星汉,溯河梁。 云馺嵃而不敷,波窲杂以并烺。 凄思内旷,槭理妙观。 消矆崒于戾疾,承辉嫮之微芳。 伊苍傃之莫记,惟隽朗之忽忘。 惊淑美之轻堕,怅肃川之混茫。 因四顾之速援,始嫚嫚之近旁。 何熿耀之绝殊,更妙鄢之去俗。 匪榆曳之嬛柔,具灵矫之烂眇。 水气酷而上芳,严威沆以窈窕。 尚结风之栖冶,刻丹楹之纤笑。 纵鸿削而难加,纷琬琰其无睹。 凫雁感而上腾,潾灦回而争就。 方的砾而齐弛,遵襳瞹以私纵。 尔乃色愉神授,和体饰芬。 启奋迅之逸姿,信婉嘉之特立。 群妩媚而悉举,无幽丽而勿臻。 椩乎缈兮,斯因不得而夷者也。 至其浑摅自然之涂,恋怀俯仰之内。 景容与以不息,质寄焕以相依。 庶纷郁之可登,建艳蔤之非易。 愧翠羽之炫宣,乏琅玕而迭委。 即瀖妙之相进,亦速流之诡词。 欲乘时以极泓,聿鼓琴面意垂。 播江皋之灵润,何瑰异之可欺。 协玄响于湘娥,匹匏瓜于织女。 斯盘桓以丧忧,雕疏而取志。 微扬蛾之为諐,案长眉之瞴色。 非仿佛者之所尽,岂漠通者之可测。 自鲜缭绕之才,足以穷此烂漾之熊矣。
六州歌头
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谁知艰难去,边尘暗,胡马扰,笙歌散,衣冠渡,使人愁。屈指细思,血战成何事,万户封侯。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故垒荒丘。似含羞。 怅望金陵宅,丹阳郡,山不断绸缪。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甚时休。野灶炊烟里,依然是,宿貔貅。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莫上醉翁亭,看蒙蒙雨、杨柳丝柔。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东游。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玉楼春 · 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
托名孟昶,实为后世无名氏依据苏东坡《洞仙歌》的拙劣改作。词中描绘了夜间和花蕊夫人一同避暑的场景,也寄托了流光易逝的隐忧。因也确实存在支持作者为孟昶的一派,谭献认为“此词终当有疑。”
维摩诘经 · 方便品第二
维摩诘所说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一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又称《维摩诘经》《净名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有3卷,14品。叙述毗耶离(吠舍离)城居士维摩诘,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过他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义旨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批判一般佛弟子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道的绝对境界。
清明日狸渡道中
《清明日狸渡道中》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赴徽州上任途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前四句一路叙来:山风、细雨,花燃,柳卧,唯独不见一个人影,后四句写坟地上扫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马、纸鸢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作伴。只有乌鸦四处觅食,暗示出长眠地下的死者亡灵的寂寞。诗人借清明时节山行道中两旁的所见所闻,暗示对死者的慰藉,反映作者背乡离井的失落,惆怅的思绪。这首诗文笔清新洒脱,句法富于变化。
浣溪沙
此词为西湖秋夜,相思怀人之作。上片写景寓情。“冷不收”,乃词人故作疑询:谁人于冷夜时将它弃而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指词人眼望一弯新月倒映于湖波之下,竟幻化出一位“玉人”,即月宫美人嫦娥垂钓于西湖。这真幻交融的想象极富诗意和人情味。“月明池阁”,点出词人身在池阁,眺望月明西湖之景,而“夜来秋”写出词人在池阁上夜不成寐,感到秋风袭人之寒意,透出一种凄凉的心境。 下片追忆当时晓别情景。以江燕、水花意象组合成劳燕分飞,花落人亡的悲戚景象。“水花红减”写西湖水面荷花之艳红美景衰减、残败景象。最后以景结情,勾画了一幅池阁庭院西风瑟瑟,梧桐叶落的画景,以“先愁”二字传达出桐叶先愁,憔悴自殒的悲戚意象,隐含着词人悲愁飘沦之感。
拟行路难(其八)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阳春妖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 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沾衣抚心叹。 初送我君出户时,何言淹留节回换。 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 人生不得恒称悲,惆怅徙倚至夜半。
诉衷情
这首闺怨词通过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表现了旧社会情爱悲剧的一个方面。主人公怨中有爱,爱怨兼发,心情复杂。作品在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上甚见匠心,深得后代词评家的赞赏。
古诗十九首 ·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古诗十九首》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特别是下层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
八声甘州
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辛稼轩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辛稼轩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一褒一贬,爱憎分明。传文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传文又载李广语云:「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辛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一篇《史记·李将军列传》长达数千字,但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可见作者不愧为一代文豪。 与上阕不同,词的下阕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作者在题语云「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此处即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具体说来,它大致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域,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宋朝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以上皆反面意,实则是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作者遭到罢黜,乃因群小谗毁所致,故用「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之景作结,隐喻此辈之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此语盖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诗意,但换「惊风」为「斜风」,以示其谗毁之邪恶;改「密雨」为「细雨」,以示其谗毁之琐屑;又益以「轻寒」一事,以示其谗毁之虚弱。这样一来,使其更具有表达力。 辛稼轩的这首词,其句子隐括了不少前人的诗文。但是,这首词决不是简单地照搬古人语句,而是在隐括前人辞句时加进了生动的想象,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如上阕写霸陵呵夜事,加进「长亭解雕鞍」的想象,便觉情景逼真;写出猎射虎事,加进「裂石响惊弦」的想象,更觉形神飞动。下阕「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问,气劲辞婉,几经顿挫才把意思说完,情真意切,充满了无限悲愤。这首词不仅抒情真切感人,而且语言上也多所创新,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武夷山中
这首七言绝句遗民诗作于南宋亡后,谢枋得隐居在武夷山中,但国破家亡的哀痛始终不能忘叹,眼见祖国河山沦入敌手,反抗的呼声早已沉寂,诗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间是那样的凄清寂寞,孤苦无依。可是他还是用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表示永远要坚持民族气节,决不向敌人屈膝。 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还家。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权。他的“无梦得还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节隐居。这一句领起下文。决绝到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栖息山间也就怡然自得了。 “独立青峰野水涯”,“独立”使诗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间,是诗人直冲云霄的气节,是诗人不可一世的风骨。“青峰野水涯”是眼前景,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但这又不是纯写武夷奇观,当年宋朝的河山,空旷,寂静,没有着落;独立于此,诗人的心情,有些悲怆孤独,有些若有所失。没有人烟,脚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缭乱逐春生”;不见渔舟,眼前只是烟波浩淼的野水,中间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巍然挺立的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写照。 第三句一转,“天地寂寥山雨歇”,天地寂寥,淅淅沥沥的春雨在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时候停住了,田野清旷,冻云黯淡,有青草的气息,有天地的空旷,有黄昏的寂寞。简直辨不清是真在写沉寂的山中气象,还是在叹息人间的万马齐喑。 末句“几生修得到梅花”?梅花向来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如王安石写寒士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陆游写高士的梅:“零落成尘碾做泥,只有香如故”;还有苏轼写的梅:“不知风雨卷春归,收拾馀香还畀昊”……梅花在数九隆冬这样最寒冷的日子里开放,百花之中,一枝独秀。到次年春来草长,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无语,卓尔不群。人要几生几世才能修得到梅花这样的境界啊!诗人忽然提到独立世外,傲霜吐艳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无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间,以梅花品格相期许。诗风自然朴素不加雕饰,清旷之中已带着几分苍凉沉郁,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深远绵长,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