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蓦山溪 · 题钱氏溪月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词作。此词写作者重游钱氏园的所见所感,表达作者对好友的怀念之情。全词上片侧重纪游,下片侧重抒感,在写景纪游笔墨中贯注着怀旧忆友之思。
烛影摇红 · 松窗午梦初觉
词的上阕首句“一亩清阴”,极言松荫覆盖面积之广大;次句“半天潇洒”,极言松树之高爽。意此句下缀“松窗午”三字,总括上文,兼点题面,说明以上情景,均为午梦初觉时透过窗口所看到的。“床头”二句写近景。屏山,即屏风。“碧帐”,即绿色帐子,古代常称“碧纱厨”。因为窗外为松荫所笼置,所以室内光线变得非常暗淡,床头的屏风象是蒙上一层层秋色,床上的碧纱帐子象是一缕缕绿烟。这种景象都是从枕上看出去的,都恰到好处地描写了松窗下的凉意,切合“午梦初觉”的特定情境。此二句造语宛转含蓄,词笔工炼而传神。 过阕由写景转向写人,表达了词人自身的心怀意绪。词人午梦方醒,可是松荫笼置之下,又觉得凉意可人,仍然流连梦境之中,心中充满了似梦似醒的迷蒙之感。结拍三句,写词人留恋梦境的景况。此三句为虚写,句句轻悠缥缈。词人醒前所梦见的,是来到一个所,那里有瘦石,有寒泉,有冷雲。词人极善于炼字炼意,“瘦”、“寒”、“冷”诸字,都是精心提炼出来的,把现实中的松窗凉意带入梦境,又升华为幽静恬美,富于诗意的境界,从而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情韵。 此词以清泚的笔触,融情入景,将夏日炎炎烈日下词人高卧松荫下的心怀、意绪表达得颇富诗情画意,读来饶有情味,引人入胜,创造出迷离惝怳,清丽闲雅的词境。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二节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大雅 · 假乐
《大雅·假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为《大雅》的第十五篇。这是周臣为周王歌功颂德的诗歌,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为周宣王行冠礼的冠词。全诗四章,每章六句。第一章言天命福王,第二章言法祖,第三章言多听取臣民意见,第四章言民心归向。全诗围绕着“德、章、纲、位”等方面赞美了能为天下纲纪的周王,表现了周臣对其君主的忠心和爱戴,于有限的词句内包容了无限的真情,美溢于辞,其味无穷。
水龙吟 · 寿李长孺
清江社雨初晴,秋香吹彻高堂晓。天然带得,酒星风骨,诗囊才调。沔水春深,屏山月淡,吟鞭俱到。算一生绕遍,瑶阶玉树,如君样、人间少。 未放鹤归华表。伴仙翁、依然天杪。知他费几,雁边红粒,马边青草。待得清夷,彩衣花绶,哄堂一笑。且和平心事,等闲博个,千秋不老。
笠翁对韵 · 下卷 · 三肴
诗对礼,卦对爻。燕引对莺调。晨钟对暮鼓,野蔌对山肴。雉方乳,鹊始巢。猛虎对神獒。疏星浮荇叶,皓月上松梢。为邦自古推瑚琏,从政于今愧斗筲。管鲍相知,能交忘形胶漆友;蔺廉有隙,终对刎颈死生交。 歌对舞,笑对嘲。耳语对神交。焉乌对亥豕,獭髓对鸾胶。宜久敬,莫轻抛。一气对同胞。祭遵甘布被,张禄念绨袍。花径风来逢客访,柴扉月到有僧敲。夜雨园中,一颗不雕王子柰;秋风江上,三重曾卷杜公茅。 衙对舍,廪对庖。玉磬对金铙。竹林对梅岭,起凤对腾蛟。鲛绡帐,兽锦袍。露果对风梢。扬州输橘柚,荆土贡菁茅。断蛇埋地称孙叔,渡蚁编桥识宋郊。好梦难成,蛩响阶前偏唧唧;良朋远至,鸡声窗外正嘐嘐。
绮罗香
圆颊涂脂,赪毬绉縠,碧叶亸枝深缀。一树霜红,频颤露床凉吹。 擘素指、不数橙黄,对珍盘、未输萸紫。爱携来、书几安排,越穸夺得晚峰翠。 垂虹桥外古水,占取山芡苔径,白花香细。风冷江天,独自冶容沉醉。 谁压倒、长庆诗人,漫留说、好秋吟纸。待年年、满摘筠篮,片帆湖上舣。
中庸 · 第十章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秋宿湘江遇雨
《秋宿湘江遇雨》是五代诗人谭用之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湘江夜雨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乡愁,但不颓唐。全诗寓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二者融合无间。同时语言凝炼,对仗工整。
酒泉子 · 长忆观潮
《酒泉子·长忆观潮》是宋代词人潘阆的词作。此词上阕回忆观潮,表现了钱塘江的宏伟壮观;下阕回忆弄潮,表现人定胜天的奇迹。全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以及弄潮儿的英勇无畏精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