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红楼梦 · 第四十三回 ·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话说王夫人因见贾母那日在大观园不过着了些风寒,不是什么大病,请医生吃了两剂药也就好了,便放了心,因命凤姐来吩咐他预备给贾政带送东西。正商议着,只见贾母打发人来请,王夫人忙引着凤姐儿过来。王夫人又请问“这会子可又觉大安些?”贾母道:“今日可大好了。方才你们送来野鸡崽子汤,我尝了一尝,倒有味儿,又吃了两块肉,心里很受用。”王夫人笑道:“这是凤丫头孝敬老太太的。算他的孝心虔,不枉了素日老太太疼他。”贾母点头笑道:“难为他想着。若是还有生的,再炸上两块,咸浸浸的,吃粥有味儿。那汤虽好,就只不对稀饭。”凤姐听了,连忙答应,命人去厨房传话。 这里贾母又向王夫人笑道:“我打发人请你来,不为别的。初二是凤丫头的生日,上两年我原早想替他做生日,偏到跟前有大事,就混过去了。今年人又齐全,料着又没事,咱们大家好生乐一日。”王夫人笑道:“我也想着呢。既是老太太高兴,何不就商议定了?”贾母笑道:“我想往年不拘谁作生日,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礼,这个也俗了,也觉生分的似的。今儿我出个新法子,又不生分,又可取笑。”王夫人忙道:“老太太怎么想着好,就是怎么样行。”贾母笑道:“我想着,咱们也学那小家子大家凑分子,多少尽着这钱去办,你道好顽不好顽?”王夫人笑道:“这个很好,但不知怎么凑法?”贾母听说,益发高兴起来,忙遣人去请薛姨妈邢夫人等,又叫请姑娘们并宝玉,那府里珍儿媳妇并赖大家的等有头脸管事的媳妇也都叫了来。 众丫头婆子见贾母十分高兴也都高兴,忙忙的各自分头去请的请,传的传,没顿饭的工夫,老的,少的,上的,下的,乌压压挤了一屋子。只薛姨妈和贾母对坐,邢夫人王夫人只坐在房门前两张椅子上,宝钗姊妹等五六个人坐在炕上,宝玉坐在贾母怀前,地下满满的站了一地。贾母忙命拿几个小杌子来,给赖大母亲等几个高年有体面的妈妈坐了。贾府风俗,年高伏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所以尤氏凤姐儿等只管地下站着,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妈妈告个罪,都坐在小杌子上了。 贾母笑着把方才一席话说与众人听了。众人谁不凑这趣儿?再也有和凤姐儿好的,有情愿这样的,有畏惧凤姐儿的,巴不得来奉承的:况且都是拿的出来的,所以一闻此言,都欣然应诺。贾母先道:“我出二十两。”薛姨妈笑道:“我随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了。”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并肩,自然矮一等,每人十六两罢了。”尤氏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十二两罢。”贾母忙和李纨道:“你寡妇失业的,那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凤姐忙笑道:“老太太别高兴,且算一算帐再揽事。老太太身上已有两分呢,这会子又替大嫂子出十二两,说着高兴,一会子回想又心疼了。过后儿又说‘都是为凤丫头花了钱’,使个巧法子,哄着我拿出三四分子来暗里补上,我还做梦呢。”说的众人都笑了。贾母笑道:“依你怎么样呢?”凤姐笑道:“生日没到,我这会子已经折受的不受用了。我一个钱饶不出,惊动这些人实在不安,不如大嫂子这一分我替他出了罢了。我到了那一日多吃些东西,就享了福了。”邢夫人等听了,都说“很是”。贾母方允了。凤姐儿又笑道:“我还有一句话呢。我想老祖宗自己二十两,又有林妹妹宝兄弟的两分子。姨妈自己二十两,又有宝妹妹的一分子,这倒也公道。只是二位太太每位十六两,自己又少,又不替人出,这有些不公道。老祖宗吃了亏了!”贾母听了,忙笑道:“倒是我的凤姐儿向着我,这说的很是。要不是你,我叫他们又哄了去了。”凤姐笑道:“老祖宗只把他姐儿两个交给两位太太,一位占一个,派多派少,每位替出一分就是了。”贾母忙说:“这很公道,就是这样。”赖大的母亲忙站起来笑说道:“这可反了!我替二位太太生气。在那边是儿子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儿,倒不向着婆婆姑娘,倒向着别人。这儿媳妇成了陌路人,内侄女儿竟成了个外侄女儿了。”说的贾母与众人都大笑起来了。赖大之母因又问道:“少奶奶们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了。”贾母听说,道:“这使不得。你们虽该矮一等,我知道你们这几个都是财主,分位虽低,钱却比他们多。你们和他们一例才使得。”众妈妈听了,连忙答应。贾母又道:“姑娘们不过应个景儿,每人照一个月的月例就是了。”又回头叫鸳鸯来,“你们也凑几个人,商议凑了来。”鸳鸯答应着,去不多时带了平儿,袭人,彩霞等还有几个小丫鬟来,也有二两的,也有一两的。贾母因问平儿:“你难道不替你主子作生日,还入在这里头?”平儿笑道:“我那个私自另外有了,这是官中的,也该出一分。”贾母笑道:“这才是好孩子。”凤姐又笑道:“上下都全了。还有二位姨奶奶,他出不出,也问一声儿。尽到他们是理,不然,他们只当小看了他们了。”贾母听了,忙说:“可是呢,怎么倒忘了他们!只怕他们不得闲儿,叫一个丫头问问去。”说着,早有丫头去了,半日回来说道:“每位也出二两。”贾母喜道:“拿笔砚来算明,共计多少。”尤氏因悄骂凤姐道:“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凤姐也悄笑道:“你少胡说,一会子离了这里,我才和你算帐。他们两个为什么苦呢?有了钱也是白填送别人,不如拘来咱们乐。” 说着,早已合算了,共凑了一百五十两有余。贾母道:“一日戏酒用不了。”尤氏道:“既不请客,酒席又不多,两三日的用度都够了。头等,戏不用钱,省在这上头。”贾母道:“凤丫头说那一班好,就传那一班。”凤姐儿道:“咱们家的班子都听熟了,倒是花几个钱叫一班来听听罢。”贾母道:“这件事我交给珍哥媳妇了。越性叫凤丫头别操一点心,受用一日才算。”尤氏答应着。又说了一回话,都知贾母乏了,才渐渐的都散出来。 尤氏等送邢夫人王夫人二人散去,便往凤姐房里来商议怎么办生日的话。凤姐儿道:“你不用问我,你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就完了。”尤氏笑道:“你这阿物儿,也忒行了大运了。我当有什么事叫我们去,原来单为这个。出了钱不算,还要我来操心,你怎么谢我?”凤姐笑道:“你别扯臊,我又没叫你来,谢你什么!你怕操心?你这会子就回老太太去,再派一个就是了。”尤氏笑道:“你瞧他兴的这样儿!我劝你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泼出来了。”二人又说了一回方散。 次日将银子送到宁国府来,尤氏方才起来梳洗,因问是谁送过来的,丫鬟们回说:“是林大娘。”尤氏便命叫了他来。丫鬟走至下房,叫了林之孝家的过来。尤氏命他脚踏上坐了,一面忙着梳洗,一面问他:“这一包银子共多少?”林之孝家的回说:“这是我们底下人的银子,凑了先送过来。老太太和太太们的还没有呢。”正说着,丫鬟们回说:“那府里太太和姨太太打发人送分子来了。”尤氏笑骂道:“小蹄子们,专会记得这些没要紧的话。昨儿不过老太太一时高兴,故意的要学那小家子凑分子,你们就记得,到了你们嘴里当正经的说。还不快接了进来好生待茶,再打发他们去。”丫鬟应着,忙接了进来,一共两封,连宝钗黛玉的都有了。尤氏问还少谁的,林之孝家的道:“还少老太太,太太,姑娘们的和底下姑娘们的。”尤氏道:“还有你们大奶奶的呢?”林之孝家的道:“奶奶过去,这银子都从二奶奶手里发,一共都有了。” 说着,尤氏已梳洗了,命人伺候车辆,一时来至荣府,先来见凤姐。只见凤姐已将银子封好,正要送去。尤氏问:“都齐了?”凤姐儿笑道:“都有了,快拿了去罢,丢了我不管。”尤氏笑道:“我有些信不及,倒要当面点一点。”说着果然按数一点,只没有李纨的一分。尤氏笑道:“我说你肏鬼呢,怎么你大嫂子的没有?”凤姐儿笑道:“那么些还不够使?短一分儿也罢了,等不够了我再给你。”尤氏道:“昨儿你在人跟前作人,今儿又来和我赖,这个断不依你。我只和老太太要去。”凤姐儿笑道:“我看你利害。明儿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尤氏笑道:“你一般的也怕。不看你素日孝敬我,我才是不依你呢。”说着,把平儿的一分拿了出来,说道:“平儿,来!把你的收起去,等不够了,我替你添上。”平儿会意,因说道:“奶奶先使着,若剩下了再赏我一样。”尤氏笑道:“只许你那主子作弊,就不许我作情儿。”平儿只得收了。尤氏又道:“我看着你主子这么细致,弄这些钱那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 一面说着,一面又往贾母处来。先请了安,大概说了两句话,便走到鸳鸯房中和鸳鸯商议,只听鸳鸯的主意行事,何以讨贾母的喜欢。二人计议妥当。尤氏临走时,也把鸳鸯二两银子还他,说:“这还使不了呢。”说着,一径出来,又至王夫人跟前说了一回话。因王夫人进了佛堂,把彩云一分也还了他。见凤姐不在跟前,一时把周,赵二人的也还了。他两个还不敢收。尤氏道:“你们可怜见的,那里有这些闲钱?凤丫头便知道了,有我应着呢。”二人听说,千恩万谢的方收了。于是尤氏一径出来,坐车回家。不在话下。 展眼已是九月初二日,园中人都打听得尤氏办得十分热闹,不但有戏,连耍百戏并说书的男女先儿全有,都打点取乐顽耍。李纨又向众姊妹道:“今儿是正经社日,可别忘了。宝玉也不来,想必他只图热闹,把清雅就丢开了。”说着,便命丫鬟去瞧作什么,快请了来。丫鬟去了半日,回说:“花大姐姐说,今儿一早就出门去了。”众人听了,都诧异说:“再没有出门之理。这丫头糊涂,不知说话。”因又命翠墨去。一时翠墨回来说:“可不真出了门了。说有个朋友死了,出去探丧去了。”探春道:“断然没有的事。凭他什么,再没今日出门之理。你叫袭人来,我问他。”刚说着,只见袭人走来。李纨等都说道:“今儿凭他有什么事,也不该出门。头一件,你二奶奶的生日,老太太都这等高兴,两府上下众人来凑热闹,他倒走了,第二件,又是头一社的正日子,他也不告假,就私自去了!”袭人叹道:“昨儿晚上就说了,今儿一早起有要紧的事到北静王府里去,就赶回来的。劝他不要去,他必不依。今儿一早起来,又要素衣裳穿,想必是北静王府里的要紧姬妾没了,也未可知。”李纨等道:“若果如此,也该去走走,只是也该回来了。”说着,大家又商议:“咱们只管作诗,等他回来罚他。”刚说着,只见贾母已打发人来请,便都往前头来了。袭人回明宝玉的事,贾母不乐,便命人去接。 原来宝玉心里有件私事,于头一日就吩咐茗烟:“明日一早要出门,备下两匹马在后门口等着,不要别一个跟着。说给李贵,我往北府里去了。倘或要有人找我,叫他拦住不用找,只说北府里留下了,横竖就来的。”茗烟也摸不着头脑,只得依言说了。今儿一早,果然备了两匹马在园后门等着。天亮了,只见宝玉遍体纯素,从角门出来,一语不发跨上马,一弯腰,顺着街就〈走真〉下去了。茗烟也只得跨马加鞭赶上,在后面忙问:“往那里去?”宝玉道:“这条路是往那里去的?”茗烟道:“这是出北门的大道。出去了冷清清没有可顽的。”宝玉听说,点头道:“正要冷清清的地方好。”说着,越性加了鞭,那马早已转了两个弯子,出了城门。茗烟越发不得主意,只得紧紧跟着。 一气跑了七八里路出来,人烟渐渐稀少,宝玉方勒住马,回头问茗烟道:“这里可有卖香的?”茗烟道:“香倒有,不知是那一样?”宝玉想道:“别的香不好,须得檀,芸,降三样。”茗烟笑道:“这三样可难得。”宝玉为难。茗烟见他为难。因问道:“要香作什么使?我见二爷时常小荷包有散香,何不找一找。”一句提醒了宝玉,便回手向衣襟上拉出一个荷包来,摸了一摸,竟有两星沉速,心内欢喜:“只是不恭些。”再想自己亲身带的,倒比买的又好些。于是又问炉炭。茗烟道:“这可罢了。荒郊野外那里有?用这些何不早说,带了来岂不便宜。”宝玉道:“糊涂东西,若可带了来,又不这样没命的跑了。”茗烟想了半日,笑道:“我得了个主意,不知二爷心下如何?我想二爷不止用这个呢,只怕还要用别的。这也不是事。如今我们往前再走二里地,就是水仙庵了。”宝玉听了忙问:“水仙庵就在这里?更好了,我们就去。”说着,就加鞭前行,一面回头向茗烟道:“这水仙庵的姑子长往咱们家去,咱们这一去到那里,和他借香炉使使,他自然是肯的。”茗烟道:“别说他是咱们家的香火,就是平白不认识的庙里,和他借,他也不敢驳回。只是一件,我常见二爷最厌这水仙庵的,如何今儿又这样喜欢了?”宝玉道:“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盖庙,这都是当日有钱的老公们和那些有钱的愚妇们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小说,便信真了。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 说着早已来至门前。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像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忙上来问好,命老道来接马。宝玉进去,也不拜洛神之像,却只管赏鉴。虽是泥塑的,却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宝玉不觉滴下泪来。老姑子献了茶。宝玉因和他借香炉。那姑子去了半日,连香供纸马都预备了来。宝玉道:“一概不用。”便命茗烟捧着炉出至后院中,拣一块干净地方儿,竟拣不出。茗烟道:“那井台儿上如何?”宝玉点头,一齐来至井台上,将炉放下。 茗烟站过一旁。宝玉掏出香来焚上,含泪施了半礼,回身命收了去。茗烟答应,且不收,忙爬下磕了几个头,口内祝道:“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儿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心事不能出口,让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魂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说毕,又磕几个头,才爬起来。 宝玉听他没说完,便撑不住笑了,因踢他道:“休胡说,看人听见笑话。”茗烟起来收过香炉,和宝玉走着,因道:“我已经和姑子说了,二爷还没用饭,叫他随便收拾了些东西,二爷勉强吃些。我知道今儿咱们里头大排筵宴,热闹非常,二爷为此才躲了出来的。横竖在这里清净一天,也就尽到礼了。若不吃东西,断使不得。”宝玉道:“戏酒既不吃,这随便素的吃些何妨。”茗烟道:“这便才是。还有一说,咱们来了,还有人不放心。若没有人不放心,便晚了进城何妨?”若有人不放心,二爷须得进城回家去才是。第一老太太,太太也放了心;第二礼也尽了,不过如此。就是家去了看戏吃酒,也并不是二爷有意,原不过陪着父母尽孝道。二爷若单为了这个不顾老太太,太太悬心,就是方才那受祭的阴魂也不安生。二爷想我这话如何?”宝玉笑道:“你的意思我猜着了,你想着只你一个跟了我出来,回来你怕担不是,所以拿这大题目来劝我。我才来了,不过为尽个礼,再去吃酒看戏,并没说一日不进城。这已完了心愿,赶着进城,大家放心,岂不两尽其道。”茗烟道:“这更好了。”说着二人来至禅堂,果然那姑子收拾了一桌素菜,宝玉胡乱吃了些,茗烟也吃了。 二人便上马仍回旧路。茗烟在后面只嘱咐:“二爷好生骑着,这马总没大骑的,手里提紧着。”一面说着,早已进了城,仍从后门进去,忙忙来至怡红院中。袭人等都不在房里,只有几个老婆子看屋子,见他来了,都喜的眉开眼笑,说:“阿弥陀佛,可来了!把花姑娘急疯了!上头正坐席呢,二爷快去罢。”宝玉听说忙将素服脱了,自去寻了华服换上,问在什么地方坐席,老婆子回说在新盖的大花厅上。 宝玉听说,一径往花厅来,耳内早已隐隐闻得歌管之声。刚至穿堂那边,只见玉钏儿独坐在廊檐下垂泪,一见他来,便收泪说道:“凤凰来了,快进去罢。再一会子不来,都反了。”宝玉陪笑道:“你猜我往那里去了?”玉钏儿不答,只管擦泪。宝玉忙进厅里,见了贾母王夫人等,众人真如得了凤凰一般。宝玉忙赶着与凤姐儿行礼。贾母王夫人都说他不知道好歹,“怎么也不说声就私自跑了,这还了得!明儿再这样,等老爷回家来,必告诉他打你。”说着又骂跟的小厮们都偏听他的话,说那里去就去,也不回一声儿。一面又问他到底那去了,可吃了什么,可唬着了。宝玉只回说:“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贾母道:“以后再私自出门,不先告诉我们,一定叫你老子打你。”宝玉答应着。因又要打跟的小子们,众人又忙说情,又劝道:“老太太也不必过虑了,他已经回来,大家该放心乐一回了。”贾母先不放心,自然发狠,如今见他来了,喜且有余,那里还恨,也就不提了,还怕他不受用,或者别处没吃饱,路上着了惊怕,反百般的哄他。袭人早过来伏侍。大家仍旧看戏。当日演的是《荆钗记》。贾母薛姨妈等都看的心酸落泪,也有叹的,也有骂的。要知端的,下回分解。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九节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满庭芳 · 促织儿
姜夔《齐天乐》前有小序,云:“丙辰岁(1196)与张功甫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甫约余同赋,以授歌者。功甫先成词甚美。”此词为叙写蟋蟀的咏物之作。 上片写秋夜蟋蟀悲吟。“月洗”五句描述月夜秋寒之境。“静听”五句描写蟋蟀鸣叫。一个“寒”字透出秋深时蟋蟀叫声的寒瑟和词人心理感受的凄切。“断续”、“微转”则传达出蟋蟀叫声始而断续微吟,继而转变为“凄咽悲沉”,似悲弦哀管,如泣如咽。 下片追忆儿时趣事,生动细腻地描摹了“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和“华堂戏斗”的捉蟋蟀、斗蟋蟀的情景,饶有情趣,流露出词人对童年趣事的幸福感受。“伴孤”二字物我双挽,以移情手法写出蟋蟀极富人情味和同情心,构成无情之物慰藉有情之人,而有情之人感受到无情之物的真情,及二者的交感与共鸣,堪称妙境,极深微地传达出词人的孤独寂寞。
多丽 · 为袁敬甫补悼亡
玉卮娘,人间金屋难藏。是生成、雪肤花貌,海山别有家乡。 九螭钗、两头敲重,千蝶帐、四角拖长。稽首情天,扫眉才地,镜台双笑伴檀郎。 谁说道、书生无命,曾染杜兰香。还牢记、帕装端正,钏响荒唐。 问因何、西东沟水,茂陵留句凄凉。抱愁眠、暗销龙骨,收影去、空费鸾肠。 白燕秋飞,红鹃春哭,伤心不见殓时妆。料碧海、娥情定悔,夜夜照潇湘。 虚博得、月归环佩,云想衣裳。
饮马长城窟行
此诗用乐府诗旧题,通过修筑长城的士兵和他妻子的书信往返,揭露了无休止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全诗突出表示了一个“死”字,役夫面对长城下同伴们累累的白骨,面对繁重的无期的徭役,深知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死路,没有活路,要么奋起反抗格斗死,要么累死,在这悲惨的死亡中死去的不仅是役夫自己,还有發誓为他殉情的妻子。这不是一个人的不幸,也不是一个家庭的悲哀,这是成千上万冤魂孤鬼的悲哀,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诗人通过对一对夫妇的生存侧面叙述,展现了被压迫者悲惨的生存境遇,从而揭露了统治者的无道与残暴。 这首诗开头“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两句,缘事而發,以水寒象征性地凸现了边地艰难的生存环境,这是一个在死亡笼罩下的寒苦境遇,由此引出役夫不能忍受苦役,前去对督工的长城吏请求:“慎莫稽留太原卒!”役夫知道官家还要继续稽留他们做苦役,诚惶诚恐地找到长城吏请求,从“慎莫”两字可以看出他们对被再三稽留服役的担忧害怕。“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长城吏没有正面回答役夫的问话,打着官腔说:“官家的工程是有期限的,快点举起夯唱起夯歌干活吧。”从长城吏爱理不理的语气中,可以看出官吏对于役夫的不屑。在长城吏的眼里,官家的工程是最重要的,役夫的悲苦是无关紧要的事,役夫的生命如同草芥,累死、冻死都是无所谓的平常事。役夫面对无情的现实,不再抱有幻想,愤怒地呐喊:“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在这无奈的抗争中,可以看出役夫生不如死的忍无可忍的悲痛。“格斗死”是一种含混的呐喊,有两层含义:一是役夫认为即使死在沙场上也比做这苦役强;二是你如果继续把我稽留下,我豁出去跟你拼了,即使死了也比窝囊的活下来做苦役强。从这一官一役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官家与役夫的尖锐矛盾,既然官家不顾人民的死活,那么如其死在劳役中,不如豁出去拼命,求一条活路。这种不愿忍受苦役,宁可战死的愤怒情绪,对统治者来说,是将要造反的危险信号。诗人在这里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对立矛盾,反映了了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民对暴政强烈的不满情绪。 此诗前半写役夫与长城吏的对话,後半写役夫与他妻子的书信往还;中间夹四句,承前启後,作为过渡:“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长城延绵漫长,工程浩大无尽,劳役遥遥无期,役夫难有归期。重复“连连”二字,蝉联前後句,承接上文。长城既然连绵无尽,修筑它,劳动力自然非多不可;壮丁抽得越多,拆散的家庭当然也越多。“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诗中对举“边城”与“内舍”、“健少”与“寡妇”,继续引起彼此书信对答的布局。 在丈夫的书信中明白交代。边城健少作书寄给在家的妻子,嘱咐她“便嫁莫留住”,赶快趁年纪尚轻去重新嫁人,不必再在家等待他了,要她“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好好地侍奉新公婆,能时常想念着自己。劝妻子改嫁,是出于丈夫对妻子的关爱,这是因为役夫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回家团聚是不可能的事,他不忍心耽误妻子的青春,同时他也希望妻子对自己常念不忘。役夫对妻子深切的叮嘱,很像是临死前安排後事,这入微的体贴、深挚的爱抚,给人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感觉,读来凄楚悲凉。“多情恰似总无情”。“便嫁”与“念我”看似矛盾,其实是爱的统一表现。短短几句话,写出了健少在不得已境况下的复杂内心,充满了悲剧气氛,同时也展示了役夫的无私与善良,在残酷的生存掠夺竞争中,往往是朴实善良的人被最先推向死亡。。 内舍复信报往边地,说:“君今出言一何鄙”,既责备丈夫不该在来信中胡说什么“便嫁莫留住”之类粗鄙不堪的话,又表示了对丈夫的“出言”感到委屈,仿佛自己被讥刺,受到了侮辱: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竟对我说这样的难听的话!这就突出地表现了她对丈夫的爱是忠贞不渝的。“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这里是妻子引用丈夫信中的话,道出了丈夫的苦衷和不得已。“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是借民歌点醒主题,说自己此番必死于筑城苦役无疑。秦筑长城时,死者相属,有民歌云:“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与诗中语仅数字之差异。封建时代,本重男轻女,如今生了男孩倒说不要去养活他,还是生女儿好,生女儿要用乾肉(脯)去喂养她。谣谚一反常情,可见民愤之大。作者在这里借役夫之口抒發了对繁重徭役的不满与怨愤。接着是妻子以死明誓:“结髪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意思是说:既然嫁你,就得跟着你走,一旦知道你在边地死亡,我决不可能再活下去。这一次语气与前次全然不同,不再是责备了,相反的,她的每一句话,都流露出对丈夫的无限温情。妻子眼中的丈夫,是生存的唯一依靠,这与上文长城吏眼中役夫不屑的草民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役夫死了,对于官家来说,如同割掉了一根草,紧接又会征来新的役夫。可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同房子的大梁倒了,房子再也撑不起来了,一家子紧跟着都得死。妻子通过丈夫的信,明白丈夫必死无疑,但她不忍说出“死”字来,而只说“苦”,不愿把“死”字说出口,是因为她对丈夫将要發生的死亡事实的预见与恐惧,她怕丈夫死,但是丈夫在做长城的艰苦劳役中必然会死。这里的“苦”字是指丈夫死的苦。诗人以婉曲得当措词来表现役夫妻子的善良和对丈夫担忧与体贴。末句把深藏在内心的念头向丈夫透露了:你既然难以存活,我也不活了,妻子的死不光是贞烈的殉情,更是一家人无法活下去的绝望的悲剧。役夫死了,役夫的妻子也死了,役夫的父母也就没有活头了。一个役夫的家庭破败消亡了,千千万万个役夫的命运可想而知。既然是共同的处境,共同的命运,悲哀的结局也就大同小略了。役夫妻子的心意是决绝的,说出来却仍是委婉的,这样就更加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 此诗全篇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表现主人公的神态和心情,简洁生动。士卒和官吏的对话表现了战士们长期服役边地的辛苦,以及他们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情;士卒和妻子的书信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和从军役卒忍辱负重、互相关心、生死不渝的伟大情操。那种“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的悲愤情绪,曾使多少读者为之下泪。杜甫在《兵车行》中,就曾用“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诗句,来表达他对唐代天宝年间进行的不义战争的诅咒。究其渊源,显然是受了陈琳这首乐府诗的影响。
玉楼春 · 燕
此词咏物抒情,委婉细腻。燕子秋去春来,喜寻旧巢,使人有春燕怀恋旧主人之想。 故进而猜想,在三月的轻风细雨中,带着花香归来,立在海棠枝上,似乎要向旧主人诉说半年来的离愁别恨。作者以移情法写燕,神情入妙,颇见新巧。
双调 · 折桂令 · 忆别
刘庭信共作同曲调同曲题曲作十二首,《双调·折桂令·忆别》这三首是组曲中的第二、三、四三首。组曲中只有第一首以“想离别怎挨今宵”开篇,其他各首的开头一句均是“想人生最苦离别”。咏唱离别之苦是整个组曲的主旨。此三首中前一首描写了离别时依依难舍的情景,将离去的人和要留下的人,表情和语言都栩栩如生。第二首主要描写少妇的心理活动。离别对于古代女子来说,痛苦和忧虑往往更多一层。担心丈夫变心,遭受被抛弃的命运,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心情。这首曲中少妇对即将离别的丈夫的叮咛。既缠绵依恋,又爽利泼辣,从中可看出少妇的性格特点。第三首主要写分别后女子寂寞艰苦的生活和凄凉苦闷的心情,描写得神情并茂。这个组曲特色鲜明,通过大量增加衬字,大量使用俗语大量运用叠字,使作品很富生活气息,也增强了表现力。
水调歌头 · 题《西山秋爽图》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上阕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阕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国风 · 召南 · 采蘩
《国风·召南·采蘩》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反映人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主要叙写为了采办祭祀所需的用来燎烧的蒿草,主人公大费周章地去寻找和采办的经过和完成祭祀过程的辛劳。诗中采蘩者的身份历来有争议,或说宫女,或说夫人,或说奴仆。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重章叠句。其主要特色在于前两章以一问一答出之,明显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响;末章写其仪容,用「僮僮」「祁祁」,言语虽简,而采蘩者之仪态神情可现。
千秋岁 · 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千秋岁·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是宋代爱国词人辛稼轩于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旧历十二月为即将离任的史致道祝寿所作。此词是一首寿词,描写富贵寿考、事业功名,既切合时势,又切合身份,以颇能体现性灵,堪称佳作。上阕着重为寿宴布景,下阕着重借寿宴说情。不但赞颂了史致道的功绩,还热切期望将领们挥军北伐,净扫强虏,恢复河山。 当时金陵是进图中原退保江浙的军事要地,史致道就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上,同时史致道的德政也受到朝野人士的认可,因此一些官员和士人希望他能够有所作为,而一再地对史致道劝勉和称扬。辛稼轩时任建康通判,对史致道非常钦佩,尊敬有加。两人交往甚密,经常探讨富国强民,恢复中原的大计。辛稼轩在金陵与史致道交往而结下的深厚的友谊,在词坛一直传为佳话。
秋思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三节
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挍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使毕战问井地。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贺新郎 · 赋琵琶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物抒怀词。借说琵琶故事,来抒发国家兴亡和个人失意的感叹。上阕用三个典故来议论和抒情。自从开元盛世过罢,《霓裳羽衣曲》经历了多少代风清月白,杨贵妃的琵琶弹走了盛唐的繁华,从此国运衰微。最愁苦是自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为听琵琶妙曲,等待出发的高高画船在江边停泊,白居易听琵琶,感受被贬谪的悲凉。王昭君远出塞外,天上黄云覆蔽,马前冰雪堆积,她在马上弹着琵琶诉离愁,去国离家三万里,遥望昭阳宫殿的方向,离群的孤雁隐没了踪迹,琵琶弦善解人意,昭君恨难以尽叙。王昭君手抱琵琶出塞是朝廷的屈辱(历史另作别论),结句恨难说,家事、国事,身前、身後事,真的从何说起呢! 下阕借思妇弹琵琶表达对辽阳征人的思念,抒发对北国的怀念。北方传递音信的辽阳驿使已经断绝,雕花窗透入了寒气,她轻拢慢捻地弹奏琵琶,泪珠儿盈满双睫。辽阳的陷落引起思妇的哀怨。她弹《梁州》不仅因为它乐曲音调激越,更是因它在北方,这才声音哀彻。最後以回忆唐朝琵琶高手贺老和沉香亭中玄宗和贵妃玩赏的故事作结,供以呜咽宋朝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