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左传 · 庄公 · 庄公二十八年
【经】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夏四月丁未,邾子琐卒。秋,荆伐郑,公会齐人、宋人救郑。冬,筑郿。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 【传】二十八年春,齐侯伐卫。战,败卫师。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 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二五卒与骊姬谮群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五耦。 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御人以告子元。子元曰:「妇人不忘袭仇,我反忘之!」 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入于桔柣之门。子元、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为旆,斗班、王孙游、王孙喜殿。众车入自纯门,及逵市。县门不发,楚言而出。子元曰:「郑有人焉。」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 冬,饥。臧孙辰告籴于齐,礼也。 筑郿,非都也。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秋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螀,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五月十九日大雨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两句极力描述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此诗写的是雨来到雨止。诗的前半句写出雷雨交作,气势雄峻;后半句写雨过天晴,平淡恬淡。前雷声,后蛙鸣,两两对照,逸趣横生。
蝶恋花 · 越女采莲秋水畔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所作,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境界迷离惝恍,启人遐想,曲终而味永,正是这首词的妙处。
倦寻芳 · 湖口
晚风乍急,山势茫茫,曾诧龙踞。一片云帆,游子寄愁何处。战舰横空天际落,百年都付渔樵语。算羁栖,甫羊城挑菜,又飘江絮。 念处士、葛巾漉酒,解组投闲,田舍如故。手种黄花,那管怒潮来去。孤帐惊寒芦荻岸,石钟声送长宵曙。正无聊,喜猿啼,对销兰炷。
地藏经 ·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出自佛教经典《地藏经》。在这一品中,世尊为定自在王菩萨讲述了地藏菩萨因地发愿的两件事迹,并为四天王略述地藏菩萨度化众生所说报应之法。
世说新语 · 文学第四
文学指文章博学,包括辞章修养、学识渊博等内容。本篇所载,很多是有关清谈的活动,编纂者以之为文学活动而记述下来。 魏晋时代,清谈的名士们不但高谈老庄,而且一些人还留心佛教经义,跟佛教徒关系密切,这已经形成一种文学风气。他们经常聚会,清谈名理。所谈内容,有些条目会具体点明是某一篇、某一问题。例如谈及(庄子·逍遥游)篇,佛教经典《小品),道家的“有、无”两个哲学范畴,才性问题等。有时又只泛泛说是“共谈析理”,“标榜诸义”,“标新理”,“立异义”。在记叙中,会借叙事来赞扬或讥讽某人,更多的是欣赏其人的才华、辞藻。例如说“才藻新奇,花烂映发”;“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许多来日还描绘了清淡的各种场面和气氛。例如“彼我奋掷麈尾”,“理小屈,游辞不已”,“不觉流汗交面”,“一坐同时树掌而笑,称美良久”。还记下有人甚至因清谈得病或提为高官。例如第20 则记卫玠因通宵达旦地清谈,“于是病笃,遂不起”;第53 则记张凭清谈“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即用为太常博士”。从这些记载里足以看出当时士大夫对清谈的迷恋,他们认为善谈名理就是博学多通的表现。本篇还用部分条目记下对人物、文章的各种评论。除了在清谈中对人物有所褒贬外,在别的场合也会对某一类或某一个人有所评论。例如第25 则论及北方人和南方人做学问的差异,第77 则引述《扬都赋》对两个人的赞美,第93 则记下对一个人的评语。对文章、书籍的评论更为常见。有对古诗文中某一两句的赞赏,也有对一书、一文的评价;有的直接谈论是非得失,有的借讨论问题间接流露自己的看法。另外还有一些探讨问题的问答,也因受到编纂者的赏识而收录。 在本篇开头,有几则记载一些古书注释的活动和情况,第1 则还谈及历算,这些跟经术和卜筮有关,也属博学多闻之列。至于那些跟文学并无多少联系的条目,就不多说了。
国语 · 里革断罟匡君
《里革断罟匡君》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作者是左丘明。写鲁宣公不顾时令,下网捕鱼,里革当场割破鱼网,强行劝阻的经过。情节虽简,却极尽起伏变化之妙;事情虽小,却蕴含深刻的道理。
水龙吟
《水龙吟·黄庆长夜泛鉴湖有怀归之曲课予和之》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中心内容紧扣思乡写景抒情,紧扣原作。上片主要写景,通过用典及箫声表明思归心切。下片续上片思归意,而情感则变忧为喜。这首词在心旷神怡之游乐翻出执著缠绵之相思,尤在于从相思之中,又翻出对方之情,对方之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创造一种清馨幽逸的境界,于是彼我之情,有如水乳交融,融融泄泄。
南乡子 · 题南剑州妓馆
此词为词人重访旧地怀思之作。上片写景抒怀。当年朝暮相处,一同玩赏溪山云雨之景,共享云雨缱绻的欢情密爱,全已云消雨散,一去不返,抒写了词人重访南剑的冷寂与失落之痛。下片借想象以自慰。“应是”二句乃是词人生发的美好幻想,想象她像秦穆公小女弄玉乘鸾凤仙去,想象她像王昭君远嫁匈奴,魂归故里。“月又”三句回至眼前,写词人独居空阁,一夜无眠。词人哀苦痴情,折得梅花赠所爱,却无所寄托,唯有独对梅魂,如伴恋人幽洁秀逸之香魂,流露出痴恋与深哀交织的悲怆、凄艳的情怀。全词上片以实景起,过片转入幻景,歇拍又回至眼前,前后回环,别致精巧。周颐则说:“小令中能转折,便有尺幅千里之妙”,这些说明本词在命意谋篇上的特点。
满庭芳
从前读词,多见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今读东坡此词,初读不觉什么,多读後始感异样。前片叙事抒情,後片转入写景,再转入抒情,一唱三叹。结尾情深仍不离景物。 末句「归梦绕松杉」,意思是「归故乡的情思好像梦一样绕着松杉」,是还乡的白日梦,不可错解成游玩回来做了一个梦。 读此词犹如读一篇叙事散文,叙述条理分明,情景交融,音韵和谐,感人至深。所有的词句信手拈来,自然贴切。结构如行云流水,毫无生涩之感。此东坡词之至真至纯者。 吴世昌说,东坡也有拼凑的时候,并举其化用柳永的例子「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柳屯田《忆帝京》:「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说有扭捏作态之感。大概这也是诗人们免不了的。并非诗人每咳嗽一声都是好诗。然而大家毕竟是大家,如这首满庭芳就非常简洁流畅,毫不扭捏。
中庸 ·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鹊桥仙 · 一竿风月
《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首词,词中借一位弃绝红尘,隐居江湖,不求名利,惟日日捕鱼为生的渔父形象,来表达词人英雄失路,不得不退居江湖的感慨和无奈,与一般的追求闲情逸致的隐士情怀有所不同。
洛神赋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非常爱慕洛神,她既识礼仪又善言辞,作者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为全篇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作者对洛神的思念。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中吕 · 十二月过尧民歌 · 别情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所写。这首曲是用两支小令组成的,即《十二月》与《尧民歌》。它描写了闺中女子思念远离家乡的心上人的情形。 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句法对仗工整,每句后两字叠用、以衬托情思之缠绵。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无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转移,实质上是对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第二层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前四句在写法上是每句重复两三字,有一唱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玉肌消减、衣带渐宽。末尾摹拟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询问,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纯情坚贞。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诗人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少妇等待归人,每天以泪洗脸,「新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日子就在相思中过去了,瞧,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子在优美音韵中结束。全曲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世说新语 · 贤媛第十九
贤媛,指有德行有才智有美貌的女子。本篇所记述的妇女,或有德,或有才,或有貌,而以前两种为主。目的是要依士族阶层的伦理道德观点褒扬那些贤妻良母型的妇女,以之为妇女楷模。 有一些妇女,德行可嘉,能从伦理道德方面考虑并处理问题,例如第10则记王经之母深明大义,第23则记谢公夫人顾虑到,恐伤盛德”。或者识大体,刚强正直,不搞歪门斜道,例如第20则记陶侃母斥责儿子贪公家便宜,第3则记班捷好不做诅咒之事。还有第30则所记的“清心玉映”,都是对品行的描写。至于第26则记述谢夫人鄙薄丈夫,那也是从恨铁不成钢的角度来说的。 有一些妇女,才智过人,她们有的目光敏锐,观察入微,善于识别、品评人物,如第11、12则所述山涛妻、王浑妻事。有的见识卓越,善于辨析、判断,深明事理,例如第6、7、8则所写的许允妇对时势、对丈夫、对儿子的正确认识等事。有的机智,应变能力强,例如第9则记诸葛诞女对丈夫的反驳,第22则记庾玉台子妇一语救全家。 至于美貌,似乎并没有看成贤媛的一个独立的标准,所以在记叙貌美的同时,总涉及德行或才智。例如第2则记“王明君姿容甚”丽”的同时,点出她“志不苟求”。 士族阶层所维护的封建门阀观念,也必然会反映到妇女身上。例如第18则记庶族出身的络秀为“门户计”,自愿去贵族家做妾,还恳求儿子要跟娘家认亲戚。又如第29则记都嘉宾妻坚持从一而终,都不过是要维护门阀等级制度,保持士族门第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