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史记 · 三十世家 · 魏世家
《魏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本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世系及其兴衰。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国君姬姓魏氏。
渭川田家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右丞晚年的作品,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全诗语言朴素,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体现出王右丞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秦王饮酒
《秦王饮酒》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前四句写秦王的英武,歌颂他平定了战乱,使天下太平;第五句以下描写他通宵达旦饮酒作乐的豪华场面。全诗几乎每一句都出人意料,无论是现实的描写还是虚拟的想像,无论比喻、夸张还是白描,无论意象选择还是遣词用语,都与一般诗人不同,颇能体现李贺诗歌想像奇谲诡异的特点。
蝶恋花 · 京口得乡书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乡亲友的联系全靠江船通邮,熙宁六年(1073年)腊月,东坡受转运司之命赴常、润、苏、秀等州赈灾救济。次年,即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春,东坡在润州京口收到家乡来的一封书信,信中殷勤致意,询问归期,东坡的思乡之情便难以抑制了,在身为宦游之人身不由己的痛苦下,作了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比、反衬等艺术手法,层层递进的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该词上阕描写北固山雨后清丽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客游在外难以排遣的幽怨。下阕描写作者有家难回,藉酒浇愁却又难以解忧的愁怀,表现了作者身在异乡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全词语意沉痛,风格深沉凝重,情意缠绵,极富艺术感染力。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此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用「人生由命」的宿命观慰藉友人,并自我解嘲。开首四句,恰似序文,铺叙环境:清风明月,万籁俱寂;接着写张署所歌内容:叙述谪迁之苦,宦途险恶,令人落泪;最後写「我歌」,却衹写月色,人生有命,应藉月色开怀痛饮等等,故作旷达。明写张功曹谪迁赦回经历艰难,实则自述同病相怜之困苦。笔调近似散文,语言古朴,直陈其事。诗中写「君歌」「我歌」和衷共诉,尽致淋漓。全诗抑扬开阖,波澜曲折,音节多变,韵脚灵活,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极好地表达了诗人感情的变化。
过秦论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
马说
《杂说》又名《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元—公元800元)。「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南乡子 · 妙手写徽真
这是一首题画词,题写的是崔徽画像。此词出句点题,接着描摹画像眼、唇,状其肖像美,再化用宋玉之赋,拟其美而多情,留给读者想象空间,然后写赏鉴画像后的感受。全词句句从图画着笔,善借用前人典故和成句,表达自己的情感,颇富艺术感染力。
减字木兰花 · 己卯儋耳春词
这首词的上阕写海南春早。春风阵阵,桃花灼灼一派备耕景象。对此,作者心中充满喜悦之情。下阕写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预兆豐稳之年;接着写海南的杨花好似中原的雪花,赞叹「不似天涯」,表现作者对海南怀有亲切情感。词中情感浓烈,摄取了显示春光典型的事物,描绘色彩鲜明,有意运用复叠的语言,造成轻快节奏并突出重点词语,收到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归朝欢 · 送张天瑞都宪巡抚北畿
三伏炎曦真烁石。使君何事行匆剧。王畿分镇简贤能,君命有严遑自适。西江人叹息。福星移照天之北。旧同寅,暌违矩范,翘首情何极。 使君早蕴匡时策。中外贤劳名赫奕。此行绣斧带霜威,当道豺狼看敛迹。九重方侧席。寤寐求贤敷德泽。看他年,进秉钧轴,霖雨苏寰域。
苦昼短
这是一首议论性很强的歌行体诗歌,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慨叹时光易逝年命短促,并蕴含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之意;第二部分写如何解除“昼短”的痛苦;第三部分是对求仙的荒唐愚昧行为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后两部分是对第一部分主旨的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诗歌主旨。全诗充满激情,气势回旋跌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大雅 · 既醉
《大雅·既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为《大雅》的第十三篇。全诗八章,每章四句,通篇都是祝福词,描述周代统治者祭祀祖先,祝官代表神尸对主祭者周王传达神灵旨意,表示祝福,祭祀完毕后周王和诸侯尽情宴饮。此诗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善于运用顶针修辞格而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答武陵田太守
古时“答”是一种敬称。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达对太守的谢意和尊敬,或者说是感激和忠实。 从文采修辞上讲,诗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魏国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广纳贤才的爱才之君,因此门客们都很愿意为信陵君效力。诗中的大梁客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对他的恩德。有些评诗的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也。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子女,儿童子女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意思是用贤德先人的典故来做五言绝句的素材最能发挥五言诗的长处,这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五言绝句。《答武陵太守》中就用典故表明诗人自己的心意,仔细想想确实将忠心委婉妥当得表示了出来,不流于轻浮,读起来也不会使人觉得仅仅是泛泛而言,没有诚意。对于表示感情,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在此诗中,诗人一腔侠义之情再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没有任何“形似之言”的四个短句,读者可以看到颇有英雄豪气的诗人形象。诗人借用信陵君的典故,直抒胸臆,有直接撼动人心的力量。
中庸 · 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是杜少陵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西元七六六年),时诗人五十六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此为第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