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国风 · 邶风 · 式微
《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梦令
这首词是作者于康熙二十一年扈从东巡时所作,表现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烦。此词在写景上相当成功,开头两句「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尤其广为传诵。
采莲曲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左传 · 定公 · 定公十五年
【经】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邾子来朝。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二月辛丑,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夏五辛亥,郊。壬申,公薨于高寝。郑罕达帅师伐宋。齐侯、卫侯次于渠蒢。邾子来奔丧。秋七月壬申,姒氏卒。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九月,滕子来会葬。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昊,乃克葬。辛巳,葬定姒。冬,城漆。 【传】十五年春,邾隐公来朝。子贡观焉。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先亡乎!」 吴之入楚也,胡子尽俘楚邑之近胡者。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曰:「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二月,楚灭胡。 夏五月壬申,公薨。仲尼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 郑罕达败宋师于老丘。 齐侯、卫侯次于蘧挐,谋救宋也。 秋七月壬申,姒氏卒。不称夫人,不赴,且不祔也。 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 葬定姒。不称小君,不成丧也。 冬,城漆。书,不时告也。
金缕曲 · 赠梁汾
此词作于康熙十五年(西元一六七六年),亦是纳兰容若的成名之作。其时容若初识郁郁不得志的顾梁汾,觉得相见恨晚。 「德也狂生耳」,起句奇兀,使人陡然一惊;因为纳兰容若的父亲明珠,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宰辅。容若风华正茂,文武双全,在他面前正铺设着一条荣华富贵的坦途。然而,他竟劈头自称「狂生」,而且还带着颇为不屑的语气,这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不得不注意品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容若化用谢玄晖「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的诗意,说自己生长在京师的富贵人家,蒙受尘世的污浊。「偶然间」三字。表明他并不希罕金粉世家繁华喧嚣的生活。在词的开头,他就坦率地把自己鄙薄富贵家庭的心境,告诉给顾贞观,是希望出身寒素的朋友们理解他,不要把他看成是一般的贵介公子。 「有酒惟浇赵州土」。原是唐代诗人李长吉的诗句:「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平原君即战国时代赵国的公子赵胜,此人平生喜欢结纳宾客。长吉写这两句诗,对那些能够赏识贤士的人表示怀念。他举起酒杯,浇向赵州,觉得茫茫宇内,惟独平原君值得景仰。容若径用李诗入词,同样是表示对爱惜人才者的敬佩。当然,他和长吉的心情不尽相同。长吉怀才不遇,攀附无门;容若生长名门,青云有路。但是,他从顾梁汾、吴汉槎诸人的遭遇里,深深感到社会的不平,感到人才总是无法逃脱遭受排挤的厄运,因而忧思重重,满怀悲愤。 「谁会成生此意」,透露出孤独落寞的悲哀。他的失望、彷徨、牢骚之情,统统包含在这里面。 「不信道,遂成知己」。骤然看来,在「不信道」之後,又加上「遂」字,显得有点累赘,但重复强调意外之感,是为了表达得友的狂喜。这几句,笔势驰骤,极尽腾挪变化之妙。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青眼是高兴的眼色,不过,在举杯痛饮之馀,又不禁涕泪滂沱。英雄失路,惺惺相惜,得友的喜悦、落拓的悲哀,一齐涌上心头。辛稼轩曾有句云:「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纳兰心情,与此相类。不过,辛词「揾」字比较含蓄,纳兰用「拭尽」一语,却是淋漓尽致地宣泄情感。这几句,诗人把歌哭笑啼交错在一起,比辛词显得更鲜明更奔放。 「君不见,月如水」以此景作结。月儿皎洁,凉浸浸的,似是映衬着他们悲凉的情怀,又似是他们纯洁友谊的见证。即景即情,尽在不言中。 「共君此夜须沉醉。」这里的「须」字很值得玩味。它表明,词人要有意识地使自己神经麻木。从写法上看,此句与杜甫的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也颇相似,但意境大不相同。「纵酒」未必大醉,「沉醉」却是醉得不省人事。为什么必须烂醉如泥?下面跟着作答。「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屈原说过:「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在纳兰容若看来,古往今来,有才识之士被排斥不用者多如牛毛,顾梁汾等受到不公的待遇也自不可避免。不合理的现实既已无法改变,他便劝慰好友,大家懒得去管,一醉了事。这种一醉解千愁的作法,固然是逃避现实的表现,但诗人冷峭的情绪,乃是愤怒与消极的混合物。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从梁汾等今古才人的遭遇中,词人想到自己。在污浊的社会中,过去的生涯,毫无意趣,将来的命运,也不值一哂,因而他发出了「寻思起,从头翻悔」的感叹。在词的开头,词人已透露出他对门阀出身的不屑,这里再一次申明,是强调他和梁汾有着同样的烦恼,对现实有着同样的认识,他和梁汾一起承受着不合理社会给予的压力。在这里,通过词人对朋友安慰体贴相濡以沫的态度,我们也看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激忿。 「一日心期千劫在,後生缘,恐结他生裏。」在激动之馀,纳兰把笔锋拉回,用沉着坚定的调子抒写他对友情的珍惜。在不期然得遇知己的时刻。他郑重表示,一旦倾心相许,友谊便地久天长,可以经历千年万载。同时,彼此相见恨晚,衹好期望来世补足今生错过的时间。用不着剖析,这番誓言,灼热如火。结句「然诺重,君须记」。再三叮咛,强烈地表达与梁汾世世为友的愿望。 纳兰着眼于传情,直抒胸臆,但也注意顺手拈来一二景语,约略点染。这首词因情写景,情景相生,收到了形象生动境界隽永的艺术效果。
梁王宅侍宴应制同用风字
韦安石生性敦厚,为人持重,为官严明清正。久视年迁为文昌丞,不久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了宰相,又兼任太子左庶子。长安三年,担任东都洛阳留守,兼管天官、秋官两尚书事。不久知纳言事,仍为凤阁鸾台三品、兼太子左庶子。
浣溪沙 · 其一十七坐上十八客
这首小令在《于湖居士长短句》、《于湖居士文集》、《百家词》诸选本中有数处小异,宛敏灏先生在《张孝祥词笺校》中对此词作了认真笺释。 此词不加雕琢,淡淡写来,每句均用事切“十八”,以应题目。《文集》、《百家词》题作《坐上十八客》,《长短句》题作《中秋十八客》,现从宛本。
水龙吟 · 白莲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妆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消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婆罗门引 · 春尽夜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霜天晓角 · 题采石蛾眉亭
据陆游《京口唱和序》云:“隆兴二年闰十一月壬申,许昌韩无咎以新番阳(今江西鄱阳)守来省太夫人于闰(润州,镇江)。方是时,予为通判郡事,与无咎别盖逾年矣。相与道旧故部,问朋俦,览观江山,举酒相属甚乐。”此词可能是元吉在赴镇江途中经采石时作(他在镇江留六十日,次年正月即以考功郎徵赴临安,故离镇江后不便再有采石之行)。《宋史·孝宗本纪》载,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旧历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动,酝酿向金求和。这就是作此词的政治背景。 词的上阕,采用于动写静手法。作者随步换形,边走边看。起句“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气势不凡。先是见采石矶矗立前方,作者抬头仰视,只觉峭壁插云,好似倚天挺立一般。实际上,采石矶最高处海拔才一百三十一米,只因横空而来和截江而立,方显得格外倚峻。待作者登上峰顶的蛾眉亭后,低头俯瞰,又是另一幅图景。只觉悬崖千尺,直逼江渚。这开头两句,一仰一俯,一下一上,雄伟壮丽,极富立体感。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作者骋目四望,由近及远,又见东、西梁山(亦名天门山)似两弯蛾眉,横亘西南天际。《安徽通志》载:“蛾眉亭在当涂县北二十里,据牛渚绝壁。前直二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然。”由此引出作者联想:黛眉不展,宛似凝愁含恨。其实,这都是作者情感的含蓄外露,把人的主观感受加于客观物体之上。 韩元吉一贯主张北伐抗金,恢复中原故土,但反对轻举冒进。他愁的是金兵进逼,南宋当局抵抗不力,东南即将不保;恨的是北宋覆亡,中原故土至今未能收复。“几时极”三字,把这愁恨之情扩大加深,用时间的无穷不尽,状心事的浩茫广漠。 如果上阕是由景生情,那么下阕则又融情入景。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暮,点明时间;兼渲染心情的暗淡。又正值风起潮涌,风鼓潮势,潮助风波,急骤非常。作者虽未明言这些景象所喻为何,但人们从中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酒阑,表示人已清醒;塞笛,即羌笛,军中乐器。当此边声四起之时,作者在沉思。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很自然地,作者想起了李白。李白曾为采石矶写下过著名篇,在人民口头还流传着许多浪漫神奇的故事,如捉月、骑鲸等:更为重要的是李白一生怀着“济苍生”和“安计稷”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像东晋谢安那样“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但他壮志难酬,最后病死在当涂,葬于青山之上,至此已数百年;而今但见青山之外,远空烟岚缥碧而已。韩元吉虽然身任官职,但在当时投降派得势掌权的情况下,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读者从虚无缥缈的远烟中,已能充分领悟到他此刻的心情了。 下俯长江,悬崖千丈,而不远的东西梁山又像两弯蛾眉、夹江对峙。其山川之奇丽由此可以想见。不仅如此,这里还凝聚着丰厚的人文积淀。号为“谪仙人”的李白在些留下“捉月”、“骑鲸”的神奇传说,并且还把他的仙骨留给了江畔的青山绿水。而更令人怀念的是,就在词人写作此词之前不久,南宋将士曾在此奏响过“采石大捷”的凯歌。不过当作者登临怀古之际,形势却又发生了变化,南宋统治集团重又推行起苟安媾和的政策。怀着国事日非的优惧,词人此刻之所见所闻,当然就是一派“两蛾凝愁”和“潮怒风急”的景色了。“境由心造”,其言良望。 元代吴师道认为:在题咏采石蛾眉亭的词作中,没有一篇能赶得上这首词。(参阅唐圭璋《词话丛编·吴礼部词话》)此词收在韩元吉的词集中。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录此篇,署为刘仙伦作,不知何据。但就风格而言,此词确与韩元吉他词近似;而不像是以学辛词著称的刘仙伦的作品。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左传 · 昭公 · 昭公十七年
【经】十有七年春,小邾子来朝。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秋,郯子来朝。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冬,有星孛于大辰。楚人及吴战于长岸。 【传】十七年春,小邾穆公来朝,公与之燕。季平子赋《采叔》,穆公赋《菁菁者莪》。昭子曰:「不有以国,其能久乎?」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请所用币。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平子御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馀则否。」大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于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故《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平子弗从。昭子退曰:「夫子将有异志,不君君矣。」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鸠氏,司马也;鳲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晋侯使屠蒯如周,请有事于雒与三涂。苌弘谓刘子曰:「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陆浑氏甚睦于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乃警戎备。九月丁卯,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洛。陆浑人弗知,师从之。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周大获。宣子梦文公携荀吴而授之陆浑,故使穆子帅师,献俘于文宫。 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征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天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 吴伐楚。阳丐为令尹,卜战,不吉。司马子鱼曰:「我得上流,何故不吉。且楚故,司马令龟,我请改卜。」令曰:「鲂也,以其属死之,楚师继之,尚大克之」。吉。战于长岸,子鱼先死,楚师继之,大败吴师,获其乘舟余皇。使随人与后至者守之,环而堑之,及泉,盈其隧炭,陈以待命。吴公子光请于其众,曰:「丧先王之乘舟,岂唯光之罪,众亦有焉。请藉取之,以救死。」众许之。使长鬣者三人,潜伏于舟侧,曰:「我呼皇,则对,师夜从之。」三呼,皆迭对。楚人从而杀之,楚师乱,吴人大败之,取余皇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