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鹧鸪天 · 欲上高楼去避愁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愁绪,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上阕写难以排遣的愁苦。这种愁是由于江山易改、亲朋老去所致,寄托的是作者报国无路、知音难诉的悲愤。下阕写自己意欲归耕,努力摆脱这种愁苦而不再想功名之事的愿望。「浮云」二句实为自喻,寄托了词人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倾杯乐 · 善权寺火
玉宝琼扉,琳宫绀宇,层崖染茜。嵌峭壁、三生堂后,梳妆台左,李唐遗殿。 黑摧秃柏苍皮偃。雨淋浪,藓崩剥,坏梁雷篆。昨春野寺,记着青鞋踏遍。 陆浑火、烧残赤县。焚玉石馀灰延鹿苑。叹一夜、猿狖悲号,千年龙鬼糜烂。 化断井、颓垣一片。剩落落、长松谁伴。想月夜,古洞里、仙灵浩叹。
金缕曲 · 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相对向、斜阳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 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江村晚眺
这首诗在「静」与「动」的描写安排上十分巧妙,色彩运用也恰到好处:黄色的沙滩,斑驳的渔船,深褐色的堤岸,碧绿的江水,青青的芦荡,白色的芦花,洁白的水鸟,在血红的残阳映照下,更显得色彩浓郁,陆离绚丽,耀人眼目。
江城梅花引
年年江上见寒梅。暗香来。为谁开。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念此情,家万里。暮霞散绮。楚天碧、片片轻飞。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作者二十七岁时为荆州随王萧子隆文学,深受赏识,长史王秀之出于忌恨,常欲罗织罪名加害于他,两年后,即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秋,作者因谗言被召回京都。这首诗就是作者在离荆州返京都的途中寄赠在荆州西府的同僚们的。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回京都时沿途所见之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西府旧僚和随王的留恋之情,同时透露出对奉诏回京的疑惧和对前途的深重忧心。全诗意境雄浑,格调苍凉。写景抒情,都围绕着西府与京都的不同进行,回环往复。
西厢记 · 第一本 · 第四折
[洁引聪上云]今日二月十五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姐拈香。比及夫人未来,先请张生拈香。怕夫人问呵,则说是贫僧亲者。[末上云]今日二月十五日,和尚请拈香,须索走一遭。 [双调][新水令]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香烟云盖结,讽咒海波潮。幡影飘颻,诸檀越尽来到。 [驻马听]法鼓金铎,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候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定有红娘报。害相思的馋眼脑,见他时须看个十分饱。 [末见洁科][洁云]先生先拈香,恐夫人问呵,则说是老僧的亲。[末拈香科] [沉醉东风]惟愿存有的人间寿高,亡化的天上逍遣。为曾、祖、父先灵,礼佛、法、僧三宝。焚名香暗中祷告:则愿得红娘休劣,夫人休焦,犬儿休恶!佛啰,早成就了幽期密约。 [夫人引旦上云]长老请拈香,小姐,咱走一遭,[末做见科][觑聪云]为你志诚呵,神仙下降也。[聪云]这生却早两遭儿也。[末唱] [雁儿落]我则道这玉天仙离了碧霄,原来是可意中来请醮。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得胜令]恰便似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满面儿扑堆着俏;苗条,一团儿衠是娇。 [洁云]贫僧一句话,夫人行敢道么?老僧有个敝亲,是个饱学的秀才,父母亡后,无可相报。对我说:“央及带一分斋,追荐父母。”贫僧一时应允了,恐夫人见责。[夫人云]长老的亲便是我的亲,请来厮见咱。[末拜夫人科][众僧见旦发科][末唱] [乔牌儿]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举名的班首真呆僗,觑着法聪头作金磬敲。 [甜水令]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稔色人儿,可意冤家,怕人知道,看时节泪眼偷瞧。 [折桂令]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哭声儿似莺啭乔林,泪珠儿似露滴花梢。大师也难学,把一个发慈悲的脸儿来朦着。击磬的头陀懊恼,添香的行者心焦。烛影风摇,香霭云飘;贪看莺莺,烛灭香消。 [洁云]风灭灯也。[末云]小生点灯烧香。[旦与红云]那生忙了一夜。 [锦上花]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扭捏着身子儿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 [红云]我猜那生—— [幺篇]黄昏这一回,白日那一觉,窗儿外那会镬铎。到晚一向书帏里比及睡着,千万声长吁怎捱到晓。[末云]那小姐好生顾盼小子。 [碧玉箫]情引眉梢,心绪你知道:愁种心苗,情思我猜着。畅懊恼!响铛铛云板敲。行者又嚎,沙弥又哨。您须不夺人之好。 [洁与众僧发科][动法器了,洁摇铃杵宣疏了,烧纸科][洁云]天明了也,请夫人小姐回宅。[末云]再做一会也好,那里发付小生也呵! [鸳鸯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劳攘了一宵,月儿沈,钟儿响,鸡儿叫。畅道是玉人归去得疾,好事收拾得早,道场毕诸人散了。酩子里各归家,葫芦提闹到晓。[并下] [络丝娘煞尾]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题目老夫人闭春院崔莺莺烧夜香正名小红娘传好事张君瑞闹道场
管子 · 牧民
《管子·牧民》是春秋时期军事家管仲创作的一篇散文。管子一书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将离长安到湖州任刺史时所作。这首诗表达了杜牧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热爱祖国,追怀盛世之情自在,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通过这首诗,杜牧表现了对朝政的无言讽刺。
鹧鸪天 · 林断山明竹隐墙
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阕写景,下阕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疏影 · 晴空漠漠
晴空漠漠。怪雪来底处,飘满篱落。元是花神,管领春风,幽香忽遍林壑。玉仙缓辔江城路,全不羡、扬州东阁。似天教、瑶佩琼裾,荐与翠尊冰勺。 闻道儿童好语,丰年瑞覆斗,占取红萼。驿使飞驰,羹鼎安排,速趁良辰行乐。联镳一一清都客,也肯把、山翁同约。醉归来、梦断西窗,怕听丽谯悲角。
咏怀古迹(其四)
此诗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的第四首,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国风 · 周南 · 兔罝
《国风·周南·兔罝》是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周南》中的一篇,是先秦时代的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诗歌表现了当时诸侯领主手下武士的勇武气概。
眼儿媚 · 酣酣日脚紫烟浮
据范成大记述:「乾道癸巳(西元一一七三年)闰正月二十六日,宿萍乡县,泊萍实驿。」是他出使金国载誉归来以后。当时他调任广西经略安抚时,应该说是「春风得意」。于是在途中写下了即景即兴之作。词的开头两句写温融融的阳光穿过飘浮的紫云落到平地,景色美天气暖,敞开了轻轻的皮衣。这「乍暖」天气的特点:身上暖洋洋的,人又在旅途,「困」也便自然而然了。有「困」也便易「醉」,这醉应是为春为花而醉,这便见春色之美、春气之困了。过片以后,写「柳塘」。春日的慵懒恰似池塘里静静的春水,水面上一片涟漪就像春愁泛起。把春困昏昏沉沉与春塘的欲皱还休合写,十分传神。
小雅 · 绵蛮
《绵蛮》一诗从起兴的手法、复沓咏叹的形式上看,颇似民间歌谣,故清人龚橙在其《诗本谊》中把它划入风类。其所次于雅诗之列者,诗教之意也。所以《毛诗序》曰:“《绵蛮),微臣刺乱也。大臣不用仁心,遗忘微贱,不肯饮食教载之,故作是诗也。”从社会功用言之,不为误也。然细察诗原文,《诗序》所言与诗本文略有扞格。今人陈子展谓“全诗三章只是一个意思,反覆咏叹。先自言其劳困之事,鸟犹得其所止,我行之艰,至于畏不能极,何以人而不如鸟乎?后托为在上者之言,实为幻想,徒自道其愿望。饮之食之,望其周恤也;教之诲之,望其指示也;谓之载之,望其提携也”(《诗经直解》)。诗旨已明,今细析之。
鹧鸪天 · 博山寺作
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使得它都厌于逢迎我了。辛稼轩果真是如此想的么?难道他真的已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了么?下边两句“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典出《庄子》,貌似超脱,要安于归隐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事实上,上阕四句是怨辞反说,辛稼轩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的生活,置国家天下于不顾,只是当权者对他始终若即若离,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被闲置不用,素志不展。于是在这首词中,他字面上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只是不易察觉罢了。 下阕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声名。下一句说人生历尽世事,到头来还是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稼轩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许也包含着对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鸟好弟兄,只有他们不会让辛稼轩伤心失望。
菩萨蛮 · 回文冬闺怨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豐三年十月。上片,写暮冬时节,少妇站在雪地里忍着严寒,盼望郎君归来的情景。下片,写少妇思念郎君、盼望郎君而未愿的心态。全词,运用直写与烘托等手法,描写了闺阁中少妇严寒思念郎君的「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