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行香子 · 病起小集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阕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景,下阕抒情。这首词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对于时光易逝、老年无奈的感慨。全词基调哀伤悲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阕写景抒情:昨夜霜降寒风骤起,梧桐叶落纷纷,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问公究竟为何事,默然「不语自书空」,只是一时沉醉,一时抱病,一时倦慵。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并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下阕写景议论:早上醒来,落花似霰雪散满庭院,在「飞英」的催促下,尽管词人来日无多,但目前的处境,让其只能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锺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飞英」预示着时光的荏苒,岁月的流逝,增添了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这首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
减字浣溪沙
此词为描述美人折梅,护花寄情之作。上片一句一景,展现出景物与玉人交融的动态性画面。下片写美人夜归后垂帘护花。有人说这首词全篇写景,无句不美。但景与情,从来是一对孪生姐妹。说是写景,不作情语,准确地说它是寄情于言外,也是一种“无言”的美。何况并非“不着一字”,只是字在隐处,需要去揣想。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二十章 · 推我本空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辞最简驯,二、义最精富,三、胪者古真,四、传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佛,则佛之全体大用明。
卖炭翁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乐天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夜游宫
《夜游宫·窗外捎溪雨响》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上片叙其雨夜见水仙的印象及其联想,词人似乎见到那幽娴的凌波仙子在月光下的水面上踏波漫游。下片写水仙发出清冽的香气,可是苦于受到冬夜寒气的侵袭,使得不禁追念起生长在千顷波涛的江湖岸边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既是拟人化的神化描绘,又是词人寄人篱下身不由己的苦闷借题发泄。这首词描写十分细腻生动,具有新意和美感,不落俗套。
东风第一枝 · 春雪
全词以散文笔法,借其他自然物象与人事典故相映衬,铺描春雪种种情态。上片“巧沁”三句以“巧”、“偷”二字状春雪附物之特征,以“沁”、“粘”、“障”三字写出春雪之细密、湿粘和寒冷的特性,显出一种细腻、柔媚的韵致。“漫凝”二句暗示出春意渐浓,暮寒已浅。“行天入镜”,描写春雪覆盖大地、池沼、江湖更显得澄澈、明净,故从桥面上行走像漫步明净的天空,俯视池沼像映如莹澈的镜面,构成一种虚明之境。“轻松纤软”四字,则准确而微妙地体现出春雪独特的质感。“料故园”二句从眼前春雪悬想临安西湖家园亦必已春雪降寒,重重帘幕未卷,错阻了初归的双燕。下片“青未了”二句以“白眼”、“素面”描画出春雪粘附绿柳之叶,红杏之花,处处素白的形态。“旧游”二句写出雪中情趣。
金缕曲 · 慰西溟
《金缕曲 · 慰西溟》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上片说西溟经此颠仆,希望他不要受到影响,而从此心灰意冷。下片说大丈夫本来就是要自强自立,更何况虚名荣耀,也不值得孜孜以求。结尾以景结情勾勒出“又萧寺,花如雪”这样静谧、深沉、幽丽而又带几分凄凉的艺术境界,同时又寓托着词人的生命追求。他以此慰勉两溟,同时也以此自慰。全篇紧扣一“慰”字,对西溟尽出肺腑,足见二人交谊笃厚。
陇头流水歌辞三首
《陇头歌辞》的曲名本出魏晋乐府,不过这篇的风格和一般北歌不大同,故也有可能是汉魏旧辞。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北方旅人艰苦的生活,行人的孤独飘零,山路的险峻难行,北地的刺骨严寒,以及思念家乡的悲痛情绪,无不一一跃然纸上。
韩非子·喻老
《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在短篇幅中,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分别解释了《老子》十二章,其中《德经》八章、《道经》四章,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同时也使他的刑名法术之学有了比较精深的理论凭藉。
江楼旧感/ 江楼感旧
《江楼旧感》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怀友佳作,抒写了对友人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前二句写诗人夜登江楼,所见只有江天月色。后二句由今思昔,写出风光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全诗语言淡雅,以景寄情,情感真挚,诗人运笔自如,写旧事则虚实相间,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隽永的韵味。 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彷彿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启逗读者,诗人在夜阑人静的此刻究竟「思」什么呢?对这个问题,诗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将笔荡开去从容写景,进一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月光如水」,波柔色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这样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尽情陶醉了吧?然而,诗人却道出了一声声低沉的感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原来诗人是旧地重游。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怎样的欢快!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读到这里,我们才豁然开朗,体味到篇首「思渺然」的深远意蕴,诗人江楼感旧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绝句律诗,一般不宜写得太实,而应「实则虚之」,这才会有馀情馀味。这首诗,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友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史记 · 三十世家 · 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史记》中共有《世家》三十篇,其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本篇为其中的第一篇,记载了吴国从开国祖先吴太伯远避荆蛮(约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至吴王夫差亡国(前473),长达700年的一部兴亡史。通过本篇,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吴国由弱而强、又由盛而衰的完整历程。篇中再现了吴楚、吴越以及吴与中原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也反映了吴国内部统治阶级之间的王室斗争和君臣龃龉。
大暑竹下独酌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天香 · 程春庐驾部瑞鹊巢探春第一集分赋佛手柑
笃耨香浓,兜罗绵软,诸天金界招手。指月玲珑,逆风芬馥,爪甲了无尘垢。 禅机参透。问弹处、华严现否。供向乌皮几净,伴人小窗清昼。 莲台镇长合十,愿皈依、赤华青豆。鼻观闻薰,未必妙因无漏。 应是拈花笑后。带一种、氤氲自灵鹫。小屈双尖,似持神咒。
鹧鸪天 · 送廓之秋试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稼轩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所作的一首送别词。此词主要写作者对范开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愿。全词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用典广泛且合理,在运用意象和创设意境上充分体现了豪放词的特点。
茶录
《茶录》,古代中国饮茶论著。共一卷,一作二卷。北宋蔡襄(1012—1067)作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 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由此写作《茶录》。 全书分为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
忆旧游
忆求无何乡,了在赤谷村。仙人居其中,将往问所存。 日入蒙汜宿,石烟抱山门。明月久不下,半峰照啼猿。 堂上白鹤翁,神清心无烦。斋心侍席前,跪请长生恩。 云昔崆峒老,何词受轩辕。从星使变化,任日张乾坤。 若到旧乡里,宛如曾讨论。风移岩花气,珠贯金经言。 凉夜惜易尽,青烟谢晨喧。自唯腥膻体,难久留其藩。 几世身在梦,百年云无根。悠悠竟何事,愚智相忧冤。 叹息几晚寤,蒙师招其魂。至今瑶华心,每想清水源。
青玉案 ·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词的上片是一幅荒村行路图,下篇则层层深入,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将包括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对那些官场一时得意的小人的讽刺警告,对国家命运以及个人前途的忧虑担心,以及对自己被“儒冠误”的无言的哀叹的复杂思想感情生动地表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