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蓦山溪(干道戊子秋游涵碧)
深秋澄霁,烟淡霜天晓。翠岘峻摩穹,有碧涧、清溪缭绕。鸣弦多暇,乘兴约登临,听水乐,习丰碑,遐想东坡老。 当年叔子,何事伤怀抱。名与此山俱,叹无闻、真成可笑。吾侪勋业,要使列云台,擒颉利,斩楼兰,混一车书道。
幽梦影 · 卷三 · 三十二
作文之法:意之曲折者,宜写之以显浅之词;理之显浅者,宜运之以曲折之笔;题之熟者,参之以新奇之想;题之庸者,深之以关系之论。至于窘者舒之使长,缛者删之使简,俚者文之使雅,闹者摄之使静,皆所谓裁制也。
人月圆 · 雪中游虎丘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是元代张可久所写的一首散曲。这是一首记游的欺曲。在记实中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国事和人生的看法。作者由美丽的如同传说中的真真一样的梅花起兴,将眼前的景物与过去的史实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历代先贤的追思,对兴亡遗恨的痛楚,对壮志难酬的悲愤。
鹿柴
此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馀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点绛唇 · 金谷年年
《点绛唇·金谷年年》是北宋词人林逋的作品。词中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融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此词是一首咏草的杰作,富有语言美和意境美,为历代读者传诵。
左传 · 哀公 · 哀公十三年
【经】十有三年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岩。夏,许男成卒。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楚公子申帅师伐陈。于越入吴。秋,公至自会。晋魏曼多帅师侵卫。葬许元公。九月,螽。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盗杀陈夏区夫。十有二月,螽。 【传】十三年春,宋向魋救其师。郑子剩使徇曰:「得桓魋者有赏。」魋也逃归,遂取宋师于岩,获成讙、郜延。以六邑为虚。 夏,公会单平公、晋定公、吴夫差于黄池。 六月丙子,越子伐吴,为二隧。畴无馀、讴阳自南方,先及郊。吴大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自泓上观之。弥庸见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不可以见仇而弗杀也。」大子曰:「战而不克,将亡国。请待之。」弥庸不可,属徒五千,王子地助之。乙酉,战,弥庸获畴无馀,地获讴阳。越子至,王子地守。丙戌,复战,大败吴师。获大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王恶其闻也,自刭七人于幕下。 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呼司马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对曰:「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胜乎?大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吴人将以公见晋侯,子服景伯对使者曰:「王合诸侯,则伯帅侯牧以见于王。伯合诸侯,则侯帅子男以见于伯。自王以下,朝聘玉帛不同。故敝邑之职贡于吴,有丰于晋,无不及焉,以为伯也。今诸侯会,而君将以寡君见晋君,则晋成为伯矣,敝邑将改职贡。鲁赋于吴八百乘,若为子男,则将半邾以属于吴,而如邾以事晋。且执事以伯召诸侯,而以侯终之,何利之有焉?」吴人乃止。既而悔之,将囚景伯,景伯曰:「何也立后于鲁矣。将以二乘与六人从,迟速唯命。」遂囚以还。及户牖,谓大宰曰:「鲁将以十月上辛,有事于上帝先王,季辛而毕。何世有职焉,自襄以来,未之改也。若不会,祝宗将曰:『吴实然。』且谓鲁不共,而执其贱者七人,何损焉?」大宰嚭言于王曰:「无损于鲁,而只为名,不如归之。」乃归景伯。 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曰:「佩玉、忌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对曰:「梁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王欲伐宋,杀其丈夫而囚其妇人。大宰嚭曰:「可胜也,而弗能居也。」乃归。 冬,吴及越平。
维摩诘经 · 见阿佛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问维摩诘:‘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不观色,不观色如,不观色性。不观受想行识,不观识如,不观识性,非四大起,同于虚空。六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已过;不在三界,三垢已离。顺三脱门,具足三明,与无明等。不一相,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众生。观于寂灭,亦不永灭。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无晦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进不怠,不定不乱,不智不愚,不诚不欺,不来不去,不出不入,一切言语道断。非福田,非不福田;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不可称,不可量,过诸称量。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离众结缚。等诸智,同众生,于诸法无分别。一切无得无失,无浊无恼,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畏无忧,无喜无厌。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世尊!如来身为若此,作如是观。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尔时,舍利弗问维摩诘:‘汝于何没?而来生此?’维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没生乎?’舍利弗言:‘无没生也。’ ‘若诸法无没生相,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于意云何?譬如幻师,幻作男女,宁没生耶?’舍利弗言:‘无没生也。汝岂不闻佛说诸法如幻相乎?’答曰:‘如是!若一切法如幻相者!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舍利弗!没者为虚诳法,坏败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菩萨虽没不尽善本,虽生不长诸恶。’ 是时,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没,而来生此。’舍利弗言:‘未曾有也!世尊,是人乃能舍清净土,而来乐此多怒害处。’维摩诘语舍利弗:‘于意云何?日光出时与冥合乎?’答言:‘不也。日光出时,则无众冥。’维摩诘言:‘夫日何故行阎浮提?’答曰:‘欲以明照,为之除冥。’维摩诘言:‘菩萨如是,虽生不净佛土,为化众生,不与愚闇而共合也,但灭众生烦恼闇耳!’ 是时大众渴仰,欲见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及其菩萨声闻之众。佛知一切众会所念,告维摩诘言:‘善男子!为此众会,现妙喜国无动如来,及诸菩萨声闻之众,众皆欲见。’ 于是维摩结心念:吾当不起于座,接妙喜国,铁围山川溪谷江河,大海泉源,须弥诸山,及日月星宿天龙鬼神梵天等宫,并诸菩萨声闻之众,城邑聚落,男女大小,乃至无动如来,及菩提树,诸妙莲华,能于十方作佛事者;三道宝阶从阎浮提,至忉利天,以此宝阶,诸天来下,悉为礼敬无动如来,听受经法。阎浮提人,亦登其阶,上升忉利,见彼诸天。妙喜世界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水际;以右手断取,如陶家轮,入此世界,犹持华鬘,示一切众。作是念已,入于三昧,现神通力,以其右手断取妙喜世界,置于此土。 彼得神通菩萨及声闻众,并余天人,俱发声言:‘唯然世尊!谁取我去!愿见救护。’无动佛言:‘非我所为,是维摩诘神力所作。’其余未得神通者,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妙喜世界,虽入此土,而不增减,于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无异。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诸大众:‘汝等且观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其国严饰,菩萨行净,弟子清白。’皆曰:‘唯然已见。’佛言:‘若菩萨欲得如是清净佛土,当学无动如来所行之道。’现此妙喜国时,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生于妙喜佛土。释迦牟尼佛即记之曰:‘当生彼国。’时妙喜世界于此国土所应饶益,其事讫已,还复本处,举众皆见。 佛告舍利弗:‘汝见此妙喜世界及无动佛不?’‘唯然已见,世尊!愿使一切众生得清净土,如无动佛;获神通力,如维摩结。世尊!我等快得善利,得见是人亲近供养。其诸众生,若今现在,若佛灭后,闻此经者,亦得善利;况复闻已信解,受持读诵解说,如法修行。若有手得是经典者,便为已得法宝之藏;若有读诵解释其义,如说修行,则为诸佛之所护念;其有供养如是人者,当知则为供养于佛;其有书持此经卷者,当知其室有如来;若闻是经能随喜者,斯人则为趣一切智;若能信解此经,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说者,当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荀子 · 议兵
本篇阐述的是荀子的军事思想。在文中荀子指出,攻战之本在于得到人民的支持,最强大的军队是“仁人之兵”。军队的强弱取决于国家政治状况。将领要做到智能决疑,行能无过,临事果断。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六术、五权、三至、五无圹。此外,军队还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即“顺命为上,有功次之”。
沁园春
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 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玉垒腾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吹鼓鼙。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
玉楼春 · 别后不知君远近
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怨词。上片描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人深切的怀念之情。上片以“别”字领起,下片以“恨”字相映,简括出此词主旨。上片侧重从思妇情思追踪行人的角度抒情,下片则变换视角,侧重从思妇自身处境的角度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全词写愁恨由远到近,自外及内,从现实到幻想,又从幻想回归到现实。且抒情写景,情景两得,写景句寓含着婉曲之情,言情句挟带着凄凉之景,表现出特有的深曲婉丽的艺术风格。
夜合花
吴文英在苏杭各有一姬,一离一死,本词的“有感”,即是追怀苏州离异之姬妾而作。上阕追忆与苏姬的欢聚。“柳暝”三句勾连今昔,写词人泊舟上岸的情景,同当年与苏姬乘马春游姑苏台往事相叠映。“当时夜泊”六句倒叙旧时与苏姬之相聚欢爱:词人与苏姬一见钟情,两情欢洽,情侣吟词饮酒,剪烛密语,情话绵绵,只恨春宵苦短,时光流逝,“深乡”写出情侣双栖共宿,深情密恋的缱绻欢爱。“共追”三句则总括了情侣在苏州漫步绿野小路,荡舟横塘碧波的生活情景。 下阕感伤与苏姬之离异。“凄凉”二字,感叹与二姬欢爱不终,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剧和不幸。“重来”六句写依照昔日与苏姬夜泊情景,唤酒斟饮,然而苏姬离异,人单影只,难以重温旧情,只能借酒消释“万感”之悲愁与孤闷。“故人”三句点明怀思“故人”,遥望“楼上”之意,“凭谁”写出孤独无伴的处境。最后以景结情,满月芳草绵延天涯,落日斜阳余晖,写出人去楼空,徒增黄昏触目之愁。本词虽是悲慨万种之作,却选用响亮、飞扬的词韵,即是借此表现词人急狂、苍茫的失落无依之情。
齐天乐
《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是南宋词人周密的作品。上片前五句起笔写人间的清凉世界;下片抒写高人情怀,说自从苏东坡去世之后,再也无人能领略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全词语言平易浅显,流畅明快;词前小序生动优美,可自成一篇游记,颇具特色。
中吕 · 普天乐 · 辞参议还
辞参议还家 昨日尚书,今朝参议。荣华休恋,归去来兮。远是非,绝名利,盖座团茅松阴内。更稳似新筑沙堤。有青山戏酒,白云伴睡,明月催诗。 闲居 好田园,佳山水。闲中真乐,几个人知?自在身,从吟醉。一片闲云无拘系,说神仙恰是真的。任鸡虫失得,夔蚿多寡,鹏鷃高低。
泰山吟
《泰山吟》是东晋时期女诗人谢道韫所做的一首玄言诗。该诗不仅仅是对泰山的赞美,尤其对神秘岩洞的叹赏使作者浮想联翩,最后竟表示要与此山相守终老,表现了一种沉醉大自然怀抱之中,忘记俗世纷争的愿望。
声律启蒙 · 下卷 · 十二侵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清阴。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犍牛对牝马,水浅对山深。曾点瑟,戴逵琴,璞玉对浑金。艳红花弄色,浓绿柳敷阴。不雨汤王方剪爪,有风楚子正披襟。书生惜壮岁韶华,寸阴尺璧;游子爱良宵光景,一刻千金。 丝对竹,剑对琴,素志对丹心。千愁对一醉,虎啸对龙吟。子罕玉,不疑金,往古对来今。天寒邹吹律,岁旱傅为霖。渠说子规为帝魄,侬知孔雀是家禽。屈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
满路花 · 同柳仲修在赵屯
西风秋日短,小雨菊花寒。断云低古木,暗江天。星娥尺五,佳约误当年。小语凭肩处,犹记西园。画桥斜月阑干。 鸟啼花落,春信遣谁传。尚容清夜梦、小留连。青楼何处,宝镜注婵娟。应念红笺事,微晕春山。背窗愁枕孤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