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送魏万之京
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首联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并及时对友人进行劝勉。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遣词炼句尤为后人所称道。
题壁
《题壁》是宋代无名氏的一首诗作。此诗用朴素粗犷的笔调,逼真地刻画出了茅草和榾柮两个生动的形象:一个风风火火,张牙舞爪,却无所作为;另一个不慌不忙,扎实行动,使人受益。全诗语言浅显,通过茅草与树根的对比,劝谕世人,做人不能虚空而要扎实;尽管带有打油诗的意味,却风格朴拙,意蕴深远。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八节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二节
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 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祝英台近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试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绕屋声喧,怎做静中境?」「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雪夜煨芋谈禅
雪夜偶宿禅林,从僧拥炉,旋摘山芋,煨剥入口,味较世中美甚,欣然一饱。因问僧曰:“有为是禅,无为是禅,有无所有,无非所无,是禅乎?”僧曰:“子手执芋是禅,更从何问?”余曰:“何芋是禅?”僧曰:“芋在子手,有耶?无耶?谓有何有?谓无何无?有无相灭,是为真空非空,非非空空无所空,是名曰禅。执空认禅,又著实相,终不悟禅。此非精进力到,得慧根缘,未能顿觉。子喝观芋乎?芋不得火,口不可食,火功不到,此芋犹生。须火到芋熟,方可就齿舌消灭。是从有处归无,芋非火熟,子能生嚼芋乎?芋相终在不灭,手芋嚼尽,谓无非无,无从有来,谓有非有,有从无灭。子手执芋,今著何处?”余时稽首慈尊,禅从言下唤醒。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坚云效庭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之。
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 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 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 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 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 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 诸人方嗤点,渠非晁张双。 但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 小儿未可知,客或许敦厖。 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
佛说四十二章经 · 第二十九章 · 正观敌色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辞最简驯,二、义最精富,三、胪者古真,四、传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佛,则佛之全体大用明。
沁园春 · 赠柳敬亭观潮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叹鲸鲵未剪,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倾城。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谁知道,是观海枚叟,论水庄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这组七言绝句组诗是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这是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后两句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这首诗也道出了作者处境悲凉。 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国风 · 邶风 · 日月
《国风·邶风·日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弃妇抱怨丈夫变心的诗,大概是卫国的一位妇女,受到丈夫的虐待,内心痛苦之极,不由地呼天唤地,喊爹叫娘,责备丈夫对她不闻不顾,不理不睬,抒发心中的怨愤之情。全诗四章,每章六句。诗以日月起兴为比照,声诉被遗弃后的幽愤,指责丈夫无定止;同时弃妇又很怀念她的丈夫,仍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能够「顾」(想念)她,「报」(答理)她。此诗对弃妇的心理刻画非常形象生动。
赠裴十四
《赠裴十四》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赠别诗。此诗以晋之名士裴叔则喻裴十四,称赞裴十四容仪之俊美,心胸之阔大,态度之高亢,而不为世人所知,只好若天上之浮云,飘然世间而无所用。全诗抒發了与友人分别的离愁别绪,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钦慕、敬仰的感情。作者颂美友人,引为知音,并在友人的精神风貌里,照见自己的襟怀和人格。
霜月
此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全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诗人将静景活写,前两句生发出了后两句想像中的意境,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这颇可看出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