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选作品推荐
袁州州学记
《袁州州学记》是宋人李觏(gòu)的名作,文章记叙了宋仁宗时,任袁州知州的祖无择看到学宫破损的现状,决定兴建新学宫的过程。学宫落成之刻举行的“释菜”祭孔仪式上,在宜春讲学的李觏大为感慨,遂发表了此篇文章,感慨申论。
木兰花慢
此词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这首词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譬如无病而服药,与有病而不服药,皆可以杀人。夫生事者,无病而服药也。畏事者,有病而不服药也。乃者阿里骨之请,人人知其不当予,而朝廷予之,以求无事,然事之起,乃至于此,不几于有病而不服药乎?今又欲遽纳夏人之使,则是病未除而药先止,其与几何。
人间词话 · 第三十五则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望海潮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女冠子
这首词虽写的是女道士,但她也是美丽(“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多情(“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还对生活充满了热望,对爱情也是渴求的(“刘阮今何处?绝来书!”)。这些都从侧面披露了封建社会的一些病态现象。
四愁诗
《四愁诗》是汉代科学家、文学家张平子的诗作。此诗共分四章,分别列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一个远处地名,表达诗人四处寻找美人而不可得的惆怅忧伤的心情。每章都按「所思、欲往、涕泪、相赠、伤情」的次序来写,而美人所赠及诗人回报物品不同,每章方位地名亦不同。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和回环重迭,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四章结构相同,句式相同,形式上非常整齐,每章又换词押韵,在整齐中显出变化,对后世七言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公生明廉生威
“公生明廉生威”,据王克煜等学者考证这是一则明清官吏引以自戒的座右铭,出自明朝山东巡抚年富之手。最先立此言为碑的明代泰安知州顾景祥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后山东巡抚年富用楷体书《官箴》刻石,作为自己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座右铭。朱镕基同志曾在多次讲话中引用这段名言。
游仙诗十四首
从西晋後期到东晋前期,正是文学史上玄言诗风形成和开始盛行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学界的情状,如《文心雕龙·时序》中说:「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郭璞是两晋之交的人物,他在这一时期文学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世说新语》引檀道鸾《续晋阳秋》说:「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这等于说郭是玄言诗的倡导者。然而钟嵘《诗品》却说:「(郭璞)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意见截然相反。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评价,是从不同角度来看郭璞诗的特点而得到的不同结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既有表述老庄旨趣的玄言成份,却慷慨多气而非「辞意夷泰」,文采华茂而非平淡寡味。也就是说,它顺应了时代风尚而又超拔于时代风尚。 这里介绍的《游仙诗》十四首的第一首,具有总括全部组诗的纲领性意义。可以看出,诗虽以「游仙」为题,却并不沉迷于完全与人世相脱离的虚幻的仙境。作者把隐逸和游仙合为一体来写,两者常常密不可分。抒发的情绪,是生活于动乱时代的痛苦,和高蹈遗世的向往,但内中又深藏着不能真正忘怀人世的矛盾。这就是所谓慷慨之气的由来。 开头两句双起,以「京华游侠窟」与「山林隐遁栖」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相互对照。「游侠」的现象,古人常从不同角度去看它。在这里,主要是指贵族子弟呼啸酒市、奢华放浪的行径,就像曹植《名都篇》所写的「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鬥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那种景象。相比于这一种热烈浪漫、尽情享乐的人生,山林中的隐者,却是孤独而清冷,远隔于尘世之外。两者之间,作者如何取舍?「朱门何足荣」是对前者的否定,「未若托蓬莱」是对後者的肯定。双起之後,一扬一抑,转入主题。「蓬莱」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它与「朱门」的对照,隐含着这样的意味:朱门虽荣,贵游虽乐,却是倏忽迁变,过眼烟云,不具有仙界超世的永恒。那么,「山林」与「蓬莱」又是何种关系呢?既可以说,隐逸是求仙的前提,又可以说,隐逸和求仙,在超越尘世的浮华喧嚣,探寻生存之本质的意义上,原是一回事。并不一定真的要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 「临源」以下四句,具体描写隐士的生活。他们在澄澈的水源上掬饮清波,又攀上高高的山岗采食初生的灵芝——据说食灵芝可以延年益寿。「灵溪」,《文选》李善注引庾仲雍《荆州记》云:「大城西九里有灵溪水。」「云梯」,李善注谓:「言仙人升天,因云而上。」这二条注有些问题。「灵溪」未必是专名,应只是泛指幽深山谷中的溪流。山水钟天地之灵气,可以养性,故谓「灵溪」。「云梯」更不能指成仙之路,否则「安事登云梯」作为否定的句子,与诗题直接冲突。其实,乘云而上作为政治上飞黄腾达的比喻,由来已久。《史记·范雎传》中,「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便是此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山巅水涯,深可流连,无需费心求禄,自致于青云之上。 然则,仕宦的道路,究竟为何是必须抛弃的呢?接着,诗人引用古代贤哲的事例,加以说明。「漆园有傲吏」指庄子,他做过漆园地方的小吏。注意「傲吏」为了与「逸妻」相对,重在「傲」不重在「吏」。因为庄子做漆园吏,根本还够不上「仕宦」,且他也是根本反对仕宦的。据《史记》,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派使者带了重金聘庄子到楚国去任国相。他回答说:卿相固然很尊荣,但就像祭祀所用的牺牛,养得肥肥壮壮,到了宰杀的时候,想要做一头野猪,再也不能够了!「莱氏」指老莱子。据《列女传》,他避世隐居,躬耕蒙山,後应楚王之请,准备出仕。他的妻子劝告说:你今日食人酒肉,受人官禄,明日就被人制约,难免于祸患了。老莱子就听了妻子的话,仍旧过着隐遁生活。这两个故事,都强调了在仕宦道路上,丧失自由,并隐伏巨大危险。因之,所谓富贵尊荣,只是使人失去自由天性的诱饵罢了。联系魏晋以来政治生活中风波险恶的情状,不难想像诗人心中深深的忧惧。 在诗歌的字面上,这些意思都没有明白说出,只是表彰漆园「傲吏」、莱氏「逸妻」,作为自己的楷模。而後用《周易》中典故,点出其中道理。《周易·乾》之「九二」云:「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周易·大壮》之「上六」云:「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蕃羝」两句,意思是说:隐居的贤士,如果进而求仕,固然可能如潜龙之出现,风光一时,为天下所重,然一旦陷入困境,就再也由不得自己,犹如壮羊的角卡在了篱笆上,进不得,退不得。所以在人生的选择上,不能只看到进而「龙见」的辉煌,更要预想退而「触蕃」的窘境。这里都包涵着动乱时代的「忧生」之感。 经过以上的思考,作者得出明确的结论:「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伯夷、叔齐,是古人称颂的贤者,曾互让王位而逃到西伯昌(周文王)那里;後来武王伐纣,他们又为了忠于商朝而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但在魏晋人看来,这种大忠大贤,仍然是牵绊于世网,伤残人生的本性,正是羝羊触蕃的可怜相。远不如高蹈于人世风尘之外,摆脱一切世俗的羁绊。 令人感叹的是:郭璞虽有高蹈的志向,却并不能摆脱仕宦,入隐山林。後更因反对王敦谋叛,遭致杀身之祸,「游仙」的豪情,化作刀下的哀吟。只是在他的诗歌里,留下那一代文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追求解脱的期望,和进退失据的叹息。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诗引用庄子的事迹和思想,引用《周易》的成言,藉以表述自己的人生观念,体现了玄言诗兴起时代的文学风气。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给张籍的两首七言绝句,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这是第一首,也是广为流传的一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百字令 · 宿汉儿村
《百字令·宿汉儿村》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得所写的一首词。上片写塞上荒凉萧索,凄冷苦寒之景,再借庾郎之典映己,毒达了凄然伤感的情怀。下片以“便是”“何况”的迭进句法,并用文园憔悴等典实,突出此刻的乡愁客思,愁怀难遣。结尾处以“惟有清啸”宕起远神,情韵更为深挚感人。全词将词人内心的凄然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拟行路难(其六)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国风 · 卫风 · 竹竿
《国风·卫风·竹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十五国风中的一首诗。这是写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而思念家乡的诗歌。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为一章,共分四章,分别从回忆与推想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了远嫁外地的女子思乡怀亲的强烈感情。此诗情感缠绵往复,深沉蕴藉;语言凝练含蓄,清新动人。
又呈吴郎
这首诗通过了劝吴郎让寡妇打枣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全诗如话家常,语气恳切,朴实动人,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使作品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别具一种活泼、疏散之美。
燕歌行(其二)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
好事近 · 渔父词
《好事近·渔父词》是宋代诗人朱希真隐居嘉兴期间所写的一组词,总共六首。诗人通过这组词来歌咏自己漫游江湖的闲适生活,作品中通过对渔父的咏叹,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全词情趣盎然,清雅俊朗,流露出一股闲旷的风致。 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 在词作中描写渔父的形象,在敦煌曲子词中就有了。如:「倦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渔竿。棹向碧波深处,几重滩。」(《浣溪沙》),这实际上是徜徉山水的隐士生活的写照。 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下阕写的晚景,更是景色迷人。请看,夜晚来临,一轮新月升起在天空,月光洒满大地,水天一色,万籁俱寂,只有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一位渔夫,也是作者自己,在静静地垂钓……。 作者所描绘的鸳鸯湖,即浙江嘉兴南湖,那儿「波平岸远,酒酽鱼肥」,渔舟泛浪,萎荷沁香,引得许多画家、文人讴歌之。唐人张志和有渔父词,元代画家吴镇曾「笔之成图」,并写下八首《酒泉子》,「鸳湖春晓」,即其中一景: 湖合鸳鸯,一道长虹横跨水。涵波塔影见中流。终日射渔舟。彩云依傍真如墓。长水塔前有奇树。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几经过。 与这些词作相比,朱希真的这首渔父词,当然是上乘的山水风物词。只是词人退隐之后,对于国事的关切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惋惜的。他曾月夜泛舟吴江垂虹亭,流连忘返:「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念奴娇》)进一步表示要「洗尽凡心,相忘世尘」。而不再是当年在「南海西头」时,「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浪淘沙》)那种痛心中原沦陷敌手的悲恨心情了。